第三场 立信

第三场 立信

(秦国雍都市场大门口。早市正热闹的时候。

(担柴的农民走过来,放下柴捆,擦汗。

(市民、商人在集上游逛着。

(各种小商贩起劲地叫卖着。)

卖狗肉的:狗肉!狗肉!生的、熟的都有!两个圆钱一斤,一个圆钱一块,半个圆钱不卖!今儿不买明儿就坏咧!

卖浆者:喝浆吧,甜浆!清泉水,蜂蜜糖,要是不甜你试尝!喝甜浆咧!

一个市民:(走过去)真甜吗?没隔夜发酸吧?

卖浆者:哪能隔夜?集不散就卖光了!你尝一口!

卖枣者:雍州大枣!雍州大枣!不甜不脆不要钱!

果贩:林檎!林檎!华山之阳的林檎果咧!

(一个穿着破烂绣衣的贵族走过。)

破落贵族:(醉醺醺地喃喃唠叨)

想当年,住的是,宫院高楼,

到如今,破瓦房,勉强将就;

唉哟哟,变了时候!

想当年,吃一顿,四个大盘,

到如今,害得我,碗底朝天;

唉哟哟,我要玩儿完!……(哼哼叽叽走下。)

市民甲:(议论)这不是公子龙的儿子小乙吗?

市民乙:可不是嘛!又喝猫尿啦!老子一死,弟兄们一分家,大块井田分了小豆腐块。地里的出息少了,还放不下贵族派头,穷打锅喽!

市民甲:这种人,就靠投胎投到贵族家里享福。应该让他们尝尝饿肚子是啥滋味!

市民乙:那是!……(走散。)

(商贩们叫声复起。)

卖铁器的:卖铁犁,卖铁锄,镰刀、铁锸、开山斧!

卖陶器的:买陶盆儿来买陶罐儿,能装豆子能装面儿!

卖铜镜的:铜镜子,铜镜子,锃光瓦亮的铜镜子!大姑娘挑,小媳妇要,拿回家去照一照。西施拿去照一照,脸上能添三分俏;东施拿去照一照,把她自己吓一跳!

(众人哄然大笑。)

卖兵器的:卖兵器,卖兵器!兵器好,兵器好,上阵打仗离不了!有盾牌,有戈矛,你要哪样自己挑。拿这铜矛去上阵,刺透盔甲穿透盾;

拿这盾牌上前线,再好的铜矛也别断!

一个市民:(开他玩笑)喂,卖兵器的,你这矛、盾都这么结实,拿你这根矛照你这盾牌上试一下怎么样?

卖兵器的:(窘)去,去!哪有你这么买兵器的?看你也不像个能上阵打仗的样子!

(集上的人大笑。)

卖兵器的:(继续吆喝)兵器好,兵器好,上阵打仗离不了!……

(二武士抬一根木柱上场。他们把木柱靠在市场大门一边,放稳,并张贴告示。然后持戟在两旁看守。

(市场上的人们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去。)

市民甲:瞧,大门上出了告示!

市民乙:过去看看!(人愈围愈多。)

市民甲:(问武士甲)这是干什么呀?

武士甲:告示上写得清清楚楚,你不会念哪?

市民甲: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对市民乙)老兄,你念过几年竹片书,给念一下!

市民乙:好,我念。(读告示)“左庶长鞅令——”(说明)这是新上任的左庶长公孙鞅下的命令!

群众:(议论)公孙鞅是谁呀?

就是从魏国来的那个客卿。

一当上左庶长就下命令。

新官上任三把火呀!

别乱吵吵,听听命令说什么!

往下念!

市民乙:(念)“左庶长鞅令:大王欲行变法,无信不立,特置此木,能够至北门者,赏予十金。”完啦!

群众:完啦?这是什么意思呀?

怀疑者:(考虑)搬一根木头,就给十两金子?这种事可是从来没有过。说不清是怎么一回事……

研究者:(走近木柱)八成这根木头与众不同?(摸摸)不是。这是一根平平常常的木柱子。我家就有。……兴许特别沉,搬不动?(用指头弹弹)也不是。这木头挺“糠”,不会很重。(摇头)不明白。(问武士甲)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武士甲:告示上写的什么,就是什么。左庶长给我们的命令就是在这儿看守。有人搬走,就向他报告。

市民甲:(向一个老者)先生,你到东边儿留过学,读过诗书。你给我们讲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者:(拒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不语怪力乱神。”今天这事有点怪。“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走开了。)

(破落贵族小乙也挤过来看。)

市民乙:小乙少爷,你不是吵着没钱喝酒吗?把这根柱子搬到北门去,马上就给你十两金子!

小乙:(看看告示,看看木柱,鄙夷地)我们家是王孙贵族,为这几个糟钱出一身臭汗、搬木头?哼,犯不上!还没到那一天!(摆着神气十足的架子,走了。)

(过来一个举止活泼、口齿伶俐的人。)

游说客:借光!借光!今天出了什么新闻,这么热闹?

市民甲:喂,你先生是从中原来的游说大家。你跑的地方多,见识广。什么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楚国的郢都,你都跑遍了。这趟到我们秦国,你也没捞上一官半职,行李也卖得差不多了。这件事你来办一办,足够给你挣个盘缠钱回家!

游说客:我得先研究研究。(念告示)“左庶长鞅令:大王欲行变法,无信不立,特置此木,有能移至北门者,赏予十金。”(摆手)不行不行。我们干游说这一行,光动口不动手。舌头一动,步步高升;嘴巴一开,富贵齐来。下力的活,我不干。我还是回到店里去攻读孟子之术,学学他的论辩术。有朝一日说动一国之君,不愁捞个卿相大臣!诸位,回见回见!(下。众骚然。)

(马蹄声。尸佼上。)

二武士:(行礼)尸佼大夫,左庶长有什么吩咐?

尸佼:现在我来宣布左庶长的新命令:(宣读)“左庶长鞅令:为立信于民,再增赏金,能将木柱移到北门者,赏予五十金。”

一个商人:大夫,请你再说一遍!

尸佼:“能将木柱移至北门者,赏予五十金。”(对二武士)你们把这道新命令张挂起来!

(武士甲、乙把新告示覆盖到旧告示上面。

(众围观。

(管家甲、乙押小冶等奴隶上。)

管家甲:(命令)你们停下来!(众奴隶停步。)

(问商人)什么事,围了这么一大群?

商人:新上任的左庶长公孙鞅下了一道命令。他说大王要实行变法,为立信于民,不管是谁,只要能把这根柱子搬到北门去,赏给五十金。(羡慕地)搬一根木头就净拿五十两金子,这可比我做生意赚得多呀!

(商人说话时,小冶一直注意倾听。

(以下:商人与市民甲、管家甲与管家乙同时说话。)

市民甲:(对商人)那么,你怎么不去捞这笔外财呀?

商人:不知道这变法要怎么变法儿?我闹不清。冒险的事我不干。可别为了赚这五十两,赔掉我那八百两老本呀!(下。)

管家甲:(对管家乙)这个新上任的左庶长公孙鞅,不就是我们前几年在河边碰上的那个魏国人吗?

管家乙:不一定吧?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得很。

管家甲:要是他,可就糟喽。说不定要给咱们老爷招来什么麻烦呢!

(走近看告示。)

小冶:(独白)公孙鞅?这不是在渭河边上碰见的那位先生吗?他现在当了官,该不会像公子虔这样,把我们当牛当马看待吧?他下命令,叫把这根木柱子搬到北门去,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位先生,看起来是个好人,跟公子虔不一样。他要变法,怎么变呢?对我们这些奴隶会不会有点好处呢?他说叫把这根柱子搬走,总该有些道理吧?没有人敢搬,我就去搬。搬一根木头,值什么?做一个奴隶,累死累活,还戴着锁链、挨鞭子,随时都会叫主人杀死。反正不管怎么变法,奴隶的命运总不会再坏啦。我死都不怕,还怕搬一根木头吗?不管怎么变,奴隶失去的只有锁链!好,我豁出去了!(大声)我来搬!(跑上前去。)

(全场震惊。管家甲、乙惊呆了。

(小冶抓住木柱,扛起就走,下场。)

管家甲、乙:(惊叫)别让他跑了!他是奴隶!

(市场上的人群跟下。)

尸佼:(对武士甲)快去请左庶长来!

(武士甲下。幕急闭。

(幕再开:原景、原人。

(商鞅在场。)

商鞅:(对小冶)如果按照“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老规矩,今天的赏金就没有你的份。不过,我不是这样。治理国家要信赏必罚。刑不避亲贵,赏不遗匹夫。你今天按照国家法令办事,做得很对。所以,我也按照法令办事。(命令)把五十两黄金赏给他!

(尸佼把一袋钱交给小冶。)

小冶:(推开)我不要!

商鞅:你立了功,应该赏你!

小冶:一个奴隶,连命都顾不住,要钱有什么用?

商鞅:那么,你要什么?

小冶:我不是牲口,我要做人!

管家甲:你要干什么?要造反吗?(习惯地举起鞭子。)

商鞅:(制止)这里没有你的威风!(考虑后,对小冶)这么办:这五十两黄金交给你的主人,作赎你的身价,让他烧掉你的丹书,免除你的奴籍!

小冶:那太好了!(砸断锁链)我活了这么大,今天才是一个人!(奴隶们高兴。)

管家甲:左庶长,这不行——

商鞅:现在你把这钱拿走,交给公子虔。他有什么话,让他对我说。

管家甲:(接钱,怏怏地)好吧,出了事,你担待!(转身,对其他奴隶)走!(与管家乙等下。)

商鞅:(对小冶)你干过什么活?

小冶:我父亲是冶铁奴。我跟他学过打铁。铸铜也见识过。

商鞅:冶铁、铸铜!这对耕战都有用处。你就留在左庶长府,当一名冶工,铸造农具兵器。

小冶:我还要干我那父亲那一行——铸剑!

商鞅:铸剑,铸剑?——那好。现在国家正需要刀剑,内除奸民,外胜强敌。不过,(对尸佼)你先领他回去,换换衣服。

尸佼:好。来吧!(领小冶下。)

商鞅:(对人群)父老兄弟们!刚才这个人遵照法令,搬走了木柱,受到了奖赏。这是一件小事。可是我特意安排了这件小事,来表明国家言出法随,说话是算数的。我们秦国要富强,就必须变法:劝耕织,奖军功。人民努力本业,收获粮食丝帛多的,是农民豁免劳役,是奴隶消除奴籍。杀敌之功,奖给爵禄。贵族世家没有军功的,消除特权。一切不劳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福的人,一律加以取缔。还要开阡陌,垦荒地,壹山泽,禁奸市,把全国的土地山林之富统统掌握在国家手里,不许私家贵族任意控制。为了保证这些措施,就要立法度,明赏罚。刑法不分贵贱等级。无论王公、大臣、官吏、庶民,犯了国法,一律治罪。这样才能把全国力量统一起来,使秦国走上富强之路!(命令)现在,把变法的命令张挂起来!

(二武士把一大幅变法令张挂在市门旁边。

(人群拥过去,兴奋地看着、念着、议论着。

(商鞅高兴地看着变法第一天的收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