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场 东征
(秦魏边境。秦军营帐。
(尸佼检查战备,正询问步尉、骑尉、车长。)
尸佼:这次秦魏之战,关系重大。大良造亲自挂帅出征,魏国也派了公子卯督阵。大战一触即发,大家不要放松战备。
步尉、骑尉、车长:是!
尸佼:下边有什么看法?
步尉:弟兄们摩拳擦掌,剑拔弩张,早就等急了!
尸佼:那也不必。大良造在兵法里说过:“兵大律在谨。”现在按兵不动,是为了观察敌人,寻找战机。
骑尉:既然这么说,为什么两国的军使又客客气气、你来我往呢?
尸佼:这不很简单吗?你们都是老行伍出身,对于战和的关系应该有点通权达变。就以我们秦国过去和晋国、现在和魏国之间,还不都是今天歃血为盟、明天兵戎相见吗?大王七年刚和魏王会盟、八年魏国就打我们,他打败了,这才讲和。明白这些,就不要因为一时没有打起来就认为太平无事了。随时都要做好战斗准备!
三军官:是!
尸佼:车令长!
车长:在!
尸佼:你回去马上检查车马辎重,一声令下,随时出车!
车长:是!
尸佼:轻骑尉!
骑尉:在!
尸佼:你回去马上检查鞍辔马匹,随时准备驰骋疆场!
骑尉:是!
尸佼:步兵尉!
步尉:在!
尸佼:你回去告诉战士们准备好弓箭刀矛,随时和敌人短兵相接!
步尉:是!
尸佼:听大良造一声令下,都要奋勇出击。如果放松战备,贻误军机,你们知道大良造的军法是严厉的!
三军官:是!
尸佼:回去准备吧!(三军官下。)
(商鞅兴奋地走上。)
商鞅:给公子卯的邀请书,魏军方面有回信吗?
尸佼:早就派人送到魏国军营,还没有收到回音。不过,前些天大良造以老朋友身份向公子卯建议各自罢兵,他既已欣然同意,这次宴会,他也许会来。
商鞅:他同意罢兵,也是形势所迫。自从吴起受排斥、出走楚国以后,魏国一天天走了下坡路。他连年打了不少败仗,在元里、安邑、固阳三个地方都败给我们。他想在赵国身上捞点便宜,却被齐国打败,已经占了邯郸,不得不吐出来,还赔了一个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现在正是他国势不振的时候,他巴不得我们退兵,他好舒舒服服占住我们的河西之地。所以公子卯同意罢兵,倒在意料之中。不过我们邀请他赴宴,他到现在还没有回信,这里边大概有点名堂。
尸佼:会有什么名堂呢?
商鞅:估计他部下当中有人阻梗,不赞成他到我们这里来做客。不过这也关系不大。他来赴宴,我们以智取;他不来赴宴,我们以力取。总之这次是一定要把他打败的。步、骑、车兵都准备好了吗?
尸佼:我刚才又安排了一下,叫他们随时准备进攻。你估计公子卯会来吗?
商鞅:我想他会来的。我在魏国跟他打过交道。这位先生的脾气我了解:是一个迂阔的滥好人,笃信孔孟那一套。这些年他官运亨通,养尊处优,爱好声色之乐。这种公子王孙式的人物,对于打硬仗总是头疼,只要碰上轻轻松松、吃喝玩乐的机会,十之八九是召之即来的。
尸佼:哈哈,大良造对于敌方的了解真是入木三分。
商鞅: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尸佼:你的兵法里也说过:“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
(二人笑。
(小冶上。)
小冶:魏国军使求见!
商鞅:传他进来!
小冶:(向外)传魏国军使!
(魏国军使上。)
军使:(施礼)公子卯命我向大良造敬表谢意,并说立即前来赴宴,以叙昔日友情。(呈信)这是公子卯的亲笔回信!
商鞅:(接信)请你向公子卯致意:秦营上下恭候光临!
(魏国军使行礼,下。)
商鞅:(对小冶)甲士准备好了没有?
小冶:全副武装,枕戈待命!
商鞅:(命令)进帐!
小冶:(向外)甲士进帐!
(武装甲士持剑盾入帐,列队肃立。)
商鞅:(动员)这次东征,关系大王富强大业的成败。一定要打败魏国,洗雪三晋侵夺我河西之地的耻辱。魏军主帅公子卯马上就来赴宴。你们听我号令。他以文来,我以智取;他以武来,我以力敌。见机行事,不得有误!
众甲士:是!
商鞅:(向小冶)歌舞准备好了吗?
小冶:练过很多遍了!
商鞅:准备欢迎贵宾!
众甲士:是!(小冶领甲士们下。)
尸佼:今天要有一场好戏!
商鞅:鼓乐笙箫齐备,专候主角上场!
(小冶上。)
小冶:公子卯来到营门!
商鞅:请!
小冶:是!(下。)
(内传呼声:“大良造有请魏国贵宾!”
(音乐声。
(人声由远而近。
(公子卯由魏国随从、武士等陪同上场。
(商鞅、尸佼迎接。)
公子卯:(拱手)公孙兄,久违久违!
商鞅:(拱手)公子别来无恙!我们恭候多时。
公子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们不让我来,说什么“军阵无父子”。我对公孙兄是信得过的。既然信誓旦旦,歃血为盟,不打仗了,朋友还是朋友。你说是不是呀,老朋友?
商鞅:公子说得很对。今天邀请你来,就为畅叙友情。请坐!(命令)摆酒!
(二人入席。秦国武士摆上酒壶、酒觞、食鼎,下。)
公子卯:你我老朋友几几乎乎兵戎相见,今天总算“化干戈为玉帛”!
商鞅:公子!(指魏国武士)贵军这些弟兄们一路辛苦,是不是让他们到外边,和秦国战士一起热闹热闹?这样,他们不感到拘束,你我说话也可以开怀畅饮!
公子卯:老兄关心士卒,不愧和吴起将军同师学道。好,既然两军罢兵,那就用不着剑拔弩张这一套。(命令魏国武士)你们给我撤下去,到外边休息!
商鞅:(对尸佼)你去吩咐战士们好生招待客人,不可怠慢!
(尸佼领魏国武士等下。)
商鞅:公子,一别二十余年,彼此各奔前程,今日会面不易。现在我先以主人身份祝酒。(持觞)我这一樽酒,敬祝秦魏两国国君政躬康泰,社稷绵长!
(干杯。)
公子卯:(持觞)我这一樽酒,敬祝魏秦两国世代和好,永息刀兵!(干杯。)
诸事顺遂,早日还朝!
(干杯。)
公子卯:“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我这趟来,带了一班能歌舞国风的女乐。我知道你老兄治军严饬,叫她们在帐外待命,先要听候你的吩咐!
商鞅:我虽说学的是李悝先生的《法经》,也不反对听听各国的音乐和歌谣,可以领略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嘛!
公子卯:好啊!(命令其亲随)叫女乐进帐!
(魏亲随向外挥手。
(魏国女乐上,歌舞卫风《木瓜》。)
魏女乐:(歌舞)送给我木瓜,
拿佩玉来报答。
不是要报答,
表示相好永不差!
送给我鲜桃,
拿佩玉来还报。
不是要还报,
表示你我永相好!
送给我甜李,
拿佩玉来回礼。
不是要回礼,
表示你我好到底!(女乐下。)
公子卯:戎马之间,难得歌舞。请老兄发表高见!
商鞅:诗歌一道,我缺乏研究。不过既然公子不耻下问,我也随便说上几句。国风是各国民谣,从政的人通过它来了解一些风俗人情,未始不可。不过我反对有人牵强附会,妄解诗义,把明明是描写个人私情的一首小诗,硬说有什么微言大义,甚至用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大事。这就相差不止千里了!比如刚才贵国所歌唱的《木瓜》一诗,作为男女之间的情爱之词,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拿它来处理军国大事,则不免“风马牛不相及也”!两国不和,两军对垒,那就不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而是“投我以刀剑,报之以戈矛”。公子,你说是不是?
公子卯:哎呀,公孙兄,听一首民歌,你说起来就是这么一大套,还是离不开你那《法经》。真有你的,哈哈哈!
商鞅:妄加评议,恕罪恕罪。“来而不往,非礼也。”看了贵国优美的歌舞,也请公子看一下我们秦国粗犷的歌舞。不过按照秦国的军法,“女不入军市”,所以军中没有女乐。只好让战士们暂时当当演员喽!
公子卯:倒也别致,倒也别致!
商鞅:(向外挥手)传歌舞进帐!(内应:“是!”)
(小冶领秦甲士持剑盾入帐。)
秦甲士:(歌舞秦风《无衣》)
谁说没有衣裳?
我的斗篷,咱们伙着披。
国家出兵打仗,
长矛修得尖又利。
你的敌人,也是我的仇敌!
谁说没有衣裳?
我的汗衫,咱们伙着穿。
国家出兵打仗,
长矛修得利又尖。
大伙一心,都跟敌人干!
谁说没有衣裳?
只要我有,就是咱们都有。
国家出兵打仗,
快点修好甲胄。
整好队伍,咱们一齐向前走!(下。)
公子卯:有趣儿!有趣儿!大家都说秦国尚武,连唱歌跳舞也是雄赳赳的!这倒是你老兄奖励耕战的功劳。
商鞅:见笑见笑。
公子卯:你这些年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连我们魏王也后悔当初没有听公叔痤的话重用你,而让你轻轻跑掉了!
商鞅:那也很难说。假使我现在还留在魏国,也许不是穷愁窗下,就是死于非命吧?在山东六国,搞变法革新的人往往很难受到重用。比如说在魏国,像吴起那样的大兵法家、政治家,又立了大功劳,最后还是受排斥、待不下去,不是跑到楚国了吗?就连西门豹那样闻名天下的贤明官吏,不也是得不到提拔一生屈居下僚吗?
公子卯:这么说,只有在秦国才能做到明君贤臣、风云际会喽?怪不得你的官职从左庶长升到大良造,贵为卿相,还军政大权独揽呀,哈哈哈哈!……(说得口角生风,也有点醉了)公孙兄,你我老朋友,恕我直言:你搞变法,逼着贵族去开荒,不是弄得太紧张了吗?
商鞅:(风趣地反驳他)没有人种地,你吃什么呢?
公子卯:……你只搞富国强兵。“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太残酷了!
商鞅:你们魏国几百年来占住秦国的河西之地,不打仗,你们肯走吗?
公子卯:……我们大王想邀请孟老夫子到魏国讲学。我很欣赏他的理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陶醉于自己的幻想之中)这种田园之乐多么安宁,多么太平,多么富有诗意呀!……你搞的那一套太紧张了,太刻薄了,太无情了!
商鞅:(微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还是各怀其志、各行其是吧!
(一魏国武士急上。)
魏武士:公子,我们魏国来的人都被缴械了!
公子卯:(从梦中惊醒)啊?
魏武士:我们魏国来的人都被秦国的甲士抓起来了!
公子卯:(对商鞅)老朋友,这是怎么回事?
商鞅:(大笑)哈哈哈哈!……
公子卯:秦营酒非好酒,宴非好宴。本帅告辞!
商鞅:请公子留步!
公子卯:不行!我要走!
商鞅:(挥手)
(小冶率甲士急上,将公子卯包围。)
公子卯:老朋友,这是什么意思?
商鞅:两国之间,“大夫无私交”。这一点,我刚才在评论歌舞的时候,已经向公子讲过了!
公子卯:我抗议这种欺诈行为!
商鞅:这只能怪你自己。现在,我们两个人并不是同在魏国私人宴集,而是代表秦魏两国对垒交战呀!
公子卯:这太不讲仁义道德!
商鞅:将军,你们从秦国夺走河西之地,本来就不合仁义道德。现在秦国要夺回自己的土地,还需要讲宋襄公那种受人嘲笑的仁义道德吗?
公子卯:(小声嘟囔)无论如何,《太公兵法》没有这一条……
商鞅:我学的是《孙子兵法》。里边有一句话,叫“兵不厌诈”。现在请你到咸阳走一趟吧,我们大王也想见见你。我们秦国接待过不少三晋客人,说不定大王还要重用你咧!(公子卯垂头丧气地被小冶等押下去。)
尸佼:大良造,这场戏算是演完了!
商鞅:不!这只是开头。我们还要接下去把它演完!(命令)卫尉、步尉、骑尉、车长进帐!
(小冶与三军官上。)
商鞅:这一战关系大王统一大业的成败,也是洗雪国耻、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现在敌人主帅已经被我俘虏,魏军指挥无人。抓紧战机,立刻出动!
(众亮相。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