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场

第 八 场

(二幕外:汴、杞途中。)

(鼓声:陈永福率二明将及明兵上。)

陈永福:李信与红娘子勾结作乱,我等前往剿贼。在省城临行之时,巡抚大人有谕:此去杞县,能拿得李信、红娘子者,立奏朝廷,封官重赏。众兵将,杀奔杞县去也!

明兵将:啊!(过场,下。)

(二幕开:李家寨李信家。)

汤氏:(上,唱)自那日大公子被捕以后,

每日里泪洗面满腹悲愁。

命二弟到省城前去求救,

到如今信杳然是何根由?

丫环:(急上)夫人,大公子、二公子都回来啦!

汤氏:当真?

丫环:您看,大公子不是过来了吗?(下。)

汤氏:(唱)公子脱险回家走——

啊,公子哪里?

李信:(上)夫人哪里?

汤氏:(接唱)鸟儿出网鱼脱钩!

从此后我夫妻偕老白首——

李信:夫人,只怕从今以后你我再不得安然度日了哇!

汤氏:却是为何?

李信:夫人不知。红娘子亲率义军,攻城杀官,将我救出牢狱。为夫已然与她一同起义造反了!

汤氏:哎呀!(唱)听此言吓得我心急担忧!

这反叛的罪名怎承受?

灭门大祸就要临头!

公子呀!想公子乃是宦门之后,世受国恩,诗礼传家,乡试成名。岂不闻:君子不立于岩墙之下?怎能与那穷民百姓一般,一怒之下,挺身走险,落个不忠不孝之名?公子,你要再思啊再想!

李信:朝政昏暗,官绅横行。昨晚若非红娘子来救,哪有我的命在?事到如今,讲不得什么“诗礼传家”“世受国恩”,唯有一同起义,再无他路可走。官军就要杀来,军情正紧,夫人不要乱我方寸。少时红帅到府,夫人还要拿出主妇身份,好生款待。

汤氏:妾身自会款待于她,不消公子挂心。

丫环:(上)大公子,大奶奶,红帅来啦!

李信:夫人,你我迎接红帅。

汤氏:丫环,将我贵重衣饰,拿出几样,以为见面之礼。

丫环:是。(下。)

红娘子:(上)大公子!

李信:红帅到了。夫人,快与红帅见礼!

红娘子:大奶奶!

汤氏:(不自然地)红——红帅!(二人互相打量。)

(旁白)呀!

(唱)我只说红娘子她粗人模样,

却原来是一个戎装女郎!

平日里闲杂人将她乱讲,

我看她:言语大方性豪爽、举止间并无有半点轻狂。

拼死命救公子恩深难忘,

我且把一腔愁暗自隐藏。

红娘子:(唱)汤夫人果然是大家闺秀,

悲愁中不失礼强压悲愁。

为公子遭灾难她容颜消瘦,

强欢笑遮不住愁锁眉头。

李公子与义军一同奔走,

不知她心儿里作何计谋?

汤氏:请坐。

红娘子:唉,咱们大家都坐着。(坐。)二位还没商量好呢?两个斯文人儿到了一块儿,话就长啦!(对李信)大公子,官军已经从开封出动啦。有话快说,有事快办。不能文绉绉地迈八字步。要是等人家打到跟前,路上就不好走啦!

李信:红帅不必担心。少时将家事作一安排,即日便可起程。

红娘子:那好。

汤氏:红帅鞍马劳顿,正要为你设宴洗尘。

红娘子:军情紧急,不能喝酒。

汤氏:总要闲叙几句。

红娘子:好,正想跟您说说话呢。有什么话,你们就接茬儿说,时间可是不多啦!

李信:红帅并非外人,有话但讲不妨!

汤氏:唉,公子!(唱)公子本是宦门后,

贡院成名品学优。

岂能够因小忿作乱为寇,

落一个叛逆臣污名长留?

李信:夫人!(唱)“叛逆”二字莫出口,

官绅把我当寇仇。

若非是众义军舍命来救,

为夫我早已是身葬荒丘。

因此上同起义与官府争斗,

有道是逼上梁山难回头。

红帅,夫人深居闺中,少问外事,若有言语不当,多多原谅。

红娘子:哪里哪里。公子说得好:“逼上梁山。”人上梁山,都是朝廷、官府、财主们逼的。百姓只要有块窝窝头吃,谁也不想掂着脑袋去造反。可是有些人偏偏连穷人手里的半拉窝窝头也抢走,那能怪穷人造反吗?说到大公子,他不愁吃不愁穿,当然用不着造反。可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心眼儿好,怜惜我们穷人,放粮劝赈。因此上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恨透了他,非把他害死才放心。所以风风火火、一差二错的,大公子也跟我们走到一条道上,这也是官府财主们逼的,一点儿也不怪大公子。况且,现在已经退不回去了。埋怨也没用啦!

汤氏:纵有官绅陷害,省城还有至亲好友,总可打点求情。有道是:“屈死不造反,饿死不做贼”!

李信:夫人好无分晓!前者二弟去到省城,遍求世交好友,俱是闭门不纳。如今已然杀官劫狱,罪在不赦,谁肯出面救你?

汤氏:公子!

(唱)且莫道骑虎势成难回首,

还能够隐名埋姓奔他州。

但等得三年五载后,

仍做良民乐无忧。

只要是你我夫妻能厮守,

纵然是荆钗布衣、茅舍草棚,也胜似流荡为寇、令亲友满面含羞!

李信:你又来了!朝廷现已发出海捕文书,画图査拿。四海茫茫,何处望门投止?时至今日,你还想做什么“太平百姓”,真是糊涂,唉,糊涂得很哪!

汤氏:红帅,你乃巾帼英雄,女中丈夫,平日大公子时常夸奖于你。事到如今,红帅若对公子进得一言,他必言听计从。望红帅劝他逃奔他乡,暂避一时。待事定之后,再做良民百姓。如此,我一家大小终生感念红帅的大恩哪!

红娘子:大奶奶,这个话我可没法儿说呀。您想想,现在朝廷已然发出文书,到处捉拿。大公子、二公子是大家子弟,斯文一派。人家一看他们那模样神气,一听他们那家乡口音,马上就猜出他们是什么人啦!逃到哪儿能瞒得了哇?干脆一句话,事到这个份儿上,大奶奶您也别东想西想了,只有大家一块儿造反,才是一条活路!

汤氏:哎呀(唱)一盆冷水浇心头,

眼见得良辰美景一旦休!

我纵然化烟云也含笑身后,

怎保得大公子无灾无忧?

(暗自拿定主意。)

李信:红帅在此少坐。李信安排家务,去去就来。

红娘子:公子请便。(李信下。)

汤氏:请坐。

红娘子:咱俩都坐着。

汤氏:红帅救我公子出狱,恩深义重。若不嫌弃,愿与红帅结为姊妹。

红娘子:哟,您是名门闺秀,我是穷卖艺的,那怎么成啊?

汤氏:你乃救命恩人,哪里顾得许多?

红娘子:那就高攀了。你是姐姐!

汤氏:贤妹!(二人施礼)请坐。为姐有几句话儿,不知当讲不当讲?

红娘子:有话请说。

汤氏:贤妹呀!想那大公子、二公子乃是官宦子弟、世代书香,不料今日途穷道尽,走上反叛朝廷之路!木已成舟,悔之无及。但皇恩浩荡,有朝一日朝廷发恩招安,还望贤妹你们莫失良机,务必改邪归正,不要断了生路。

红娘子:我的大奶奶!您说的是这个呀?那可办不到。我们既然造了朱家朝廷的反,就不打算再走回头路,非打出一个太平天下不可!

汤氏:既是如此,也不勉强。备得几样薄礼,望贤妹收下。

(对丫环)拿上来!

(丫环捧上衣裙。)

(唱)一赠你红粉妆绣金织锦,

这是我到他家陪嫁衣裙。

贤妹你生就了如花人品,

怎能够战场上度此一生?

有一日狼烟息四海平稳,

贤妹你脱战袍、换钗裙、还是女儿身,欢天喜地还要过上几春!

红娘子:夫人,难为您替我想得太远啦!我们造反之人,领兵打仗,说不定什么时候战死沙场。就是等打出一个太平天下,那时候我也老啦。你想想,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穿上这些花不溜秋的衣裙,岂不成了老妖精了吗?说现在嘛,穿上这衣裳,扑扑甩甩的,走道儿一不小心,就得绊脚栽跟头。不行,用不着,搁一边儿吧!

(丫环捧上首饰匣。)

汤氏:(唱)二赠你首饰用珠翠瑶瑾,

俱都是我两家祖传奇珍。

贤妹你用它们佩身插鬓,

打扮得如花似玉、千娇百媚——你本是俊俏之人!

红娘子:哎哟,大奶奶!现在我们见天儿不是行军,就是打仗。这些嘎七嘎八的小零碎儿,戴在身上不方便,不是净耽误事吗?也搁一边儿吧!

汤氏:丫环,拿古剑来!(丫环捧剑。)

(唱)三赠你剑一口望妹珍存,

此宝剑来历大千金难寻:

昔日里梁红玉佩它上阵,

封就了安国夫人——你比她不差毫分!

红娘子:(拿剑在手,高兴地细看,挥舞)这真是一把好剑哪!

汤氏:呀!(唱)只见她爱此剑我心庆幸,

大公子有了个贴身之人。

红娘子:(唱)这宝剑赛龙泉寒光森森,

用它来杀出个太平乾坤!

这把宝剑,我不客气收下啦。别的我都不要。

汤氏:衣裙首饰,也望贤妹收下。

红娘子:大奶奶,我说不要就不要。您要是再客气,我连宝剑一概奉还!

汤氏:贤妹执意不肯全收,不好勉强。(丫环捧衣裙首饰下)为姐还有一事相求。

红娘子:夫人请讲。

汤氏:贤妹呀!为姐蒲柳之质,体弱多病,又逢战乱,忧愁度日,料是不能长久的了!望贤妹在戎马之中,不离公子左右,保得公子无灾无病,福寿康宁。为姐纵在黄泉之下,也不忘贤妹的大恩哪!(哭泣。)

红娘子:大奶奶,您年轻轻的,说这种丧气话,多不好哇!以后我们打仗,我派兵保护您,绝不让官兵碰一碰您的轿子。您跟着队伍跑跑,风吹日晒的,身子骨练结实了,还要活大岁数呢!您识文断字儿,在营里帮大公子写写算算,记个账,管个粮草,也不错嘛!大公子文武双全,更不用您操心啦。包在我身上,等打完仗,还您一个囫囫囵囵的李大公子,还不行吗,我的大奶奶?

汤氏:贤妹说好便好。

红霞:(上)红帅,官军已经到了县城啦!

红娘子:知道了。(红霞下)夫人,我到队伍上看看去。这些日子,您担惊受怕的,先回屋里歇着。队伍走的时候,我让她们来请您。

汤氏:贤妹请便。

红娘子:我走啦。(下。汤氏独自在场,徘徊不安。)

李信:(内声)众家人这边来!

李升:(内声)大家过来吧,大公子要安排家务。

汤氏:且听他对家务怎样安排!(以下暗场——台上仅听见话声。)

李信:李信业已起义造反。家人奴仆去留自由。青年丁壮愿投军者,编入义军。老弱给银回家。大家意下如何?

众:听公子一言。

青年家丁:我们愿意投军。

李信:站过一旁。家中粮食财物,除军用所需,一律分与穷苦亲友。

众:大公子分得公平。

李信:各自安置去吧!(众声下。静默。)

汤氏:哎呀!(唱)大公子——散财已尽,

万贯家——化为灰尘。

好梦碎——肠断寸寸!

(夹白)公子呀公子!

(接唱)到此时各人自找自己门!(下。)

红娘子:(急上)大公子!大公子!

李信:(上)红帅,何事?

红娘子:省城来了一个人,非要见你不可!

李信:你我一同见他!

红娘子:(向内)叫他进来吧!

(二义军战士押明旗牌官上。)

旗牌官:李公子!

李信:你来做甚?

旗牌官:抚台大人有谕:只要你们兄弟二人悬崖勒马,既往之事,一概不究。这是抚台大人手谕。公子请看!(递公文。)

李信:(接公文,拆开,匆匆一瞥,撕碎)哼,你来迟一步。我们弟兄已与朱家朝廷一刀两断了!

旗牌官:公子若能回心转意,抚台大人还可保你们做官。

红娘子:得了吧,你。你回开封,给李巡抚那个老狗捎个信儿:他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别跟我们再来劝降的这一套花招啦!

旗牌官:不敢,不敢。

红娘子:把他押出寨去!(义军战士押旗牌官下。)

李牟:(急上)兄长,官军离此只有五里之遥!

李信:叫人去催你嫂嫂与弟妹二人,即刻起程!

丫环:(急上)大公子,大事不好啦!

李信:何事惊慌?

丫环:大奶奶自尽啦。这是她写的。(交绝命词。)

李信:(大惊,读)“三千勇士刀枪明,

金鼓喧天起远征。

控鹤玉京遵别路,

仍将后约订来生。”

哎呀!(唱)伉俪十载相亲近,

一朝撒手两离分!

唉,夫人哪!(拭泪。)

红娘子:唉,这是怎么说的?大奶奶读书识字儿,在营中帮个忙该多好啊?没想

到年轻轻的,走了那条路啦!……

红霞:(急上)红帅,官兵已经向李家寨打来啦!

李信:来,将夫人遗体盛殓起来,暂存李氏祠堂。待事定之后,再行安葬。

丫环:是。(下。)

红娘子:大公子,要走的都走啦,现在就剩下咱们这些人啦。

李信:红帅快快下令动身!

红娘子:大公子,您在豫东一带早有威望,还是您当主帅。

李信:红帅领兵有方,还是你为主帅。

红娘子:时间这么紧,别为这个磨嘴皮子。大公子,您就多偏劳吧!

李信:军情紧急,不可迟延。如此,众家弟兄听令!

众:在!

李信:家眷财粮先行,大军殿后,将旧宅一火焚烧。冲出寨去,向西南开出县境!

众:啊!(亮相。火光。二幕闭。)

(二幕外:明军过场,下。)

(二幕开:义军行军途中。)

李信:(内唱)三千人举大旗起义造反——

(李信、红娘子率义军上。)

(接唱)都只为除昏君、杀赃官,为民伸冤、解民倒悬!

涸辙鱼入江海投明弃暗,

心头亮只觉得地阔天宽。

催动坐骑往前赶——

(战鼓声。)

王二发:(上报)官军来到!

李信:迎敌!

(陈永福领兵上。)

李信:杀!

(开打。李信、红娘子率义军奋战,将明军打退。)

红娘子:官军败退。李公子,大主意快拿!

李信:三千人马必须定一去向!

红娘子:只有开往豫西,投奔闯王。

李信:久闻闯王深得民心,李信愿与红帅一同投奔闯王!

众:(唱)迎闯王,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穷人百姓喜洋洋,

开了大门迎闯王,

昏君赃官一扫光!

(亮相。幕。剧终。)

说明:本剧取材于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姚雪垠《李自成》及其他有关史料。在编剧过程中,曾蒙马彦祥同志对初、二两稿写出修改提纲、进行指导。河南省京剧团曾提供条件,使我得以顺利改出三稿。三稿写出后,北京风雷京剧团导演陈瑞峰同志提出修改意见,使剧情更为紧凑、集中。还有一些老朋友和文艺工作者,或者热情提供资料,或者帮助提出修改意见、方案。——对这些同志,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1978年12月4日四稿于北京)

【注释】

[1]1978年12月北京风雷京剧团排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