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

第一场

(1939年秋。傍晚。

(接近敌占区的一个小村庄。路口有一棵大树。

(一眼望去,可以看见一条公路和远处的敌人的炮楼。

(儿童团员柱子和二妞手持红缨枪在树下放哨。)

二妞:(唱歌)“红缨枪,红缨枪,

枪缨红似火,枪头放银光。

拿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

山沟里,山顶上,

游击战争干一场!……”

柱子:二妞!

妞:哎,哥哥!

柱:别只顾唱歌,瞧着路!

妞:瞧着哪!

柱:奶奶说了。八路军叔叔要来,叫咱们好好放哨。雾大。留点儿神,别让鬼子汉奸溜进来。

妞:哎!

柱:有生人来,问清楚了,才能过去。

妞:(发现前面来人)哥哥,看见了没有?来人啦!

柱:在哪儿?

妞:(指)前面!

柱:看见啦!前头那个人是大高个儿。嘴上捂个大口罩。

妞:后面那两个是庄稼人……

柱:那可不一定。鬼子汉奸可刁啦。有时候,打扮成老百姓,专坑害人!咱们先躲起来!

(柱、妞藏到树后。

(白、方和八路军排长上。白穿便服,戴着口罩,方和排长换上土布褂裤,头上勒白毛巾。)

白:(取下口罩)怎么,方,还在生我的气吗?

方:因为你坚持意见,司令部才同意你来。不过我始终不赞成。我认为,你这样冒险是没有必要的。这里是游击区,离敌人只有一二十里地。敌人说来就来,很危险。

白:危险?伤员放在这里,就不危险吗?

方:他们换上老百姓衣服,平常不出来。

白:你看,我不是也化了装吗?

方:你这化装——没用。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外国人。敌人已经听说八路军有个外国大夫,出了一万块钱抓你!

白:(感兴趣)嗬!一万块钱吗?还不少呢。这是他们给我定的价钱吗?

方:(摇头)唉,白大夫,你真难说话。

白:方,既然我难说话,你就不要再争论了。无论如何,我要亲眼看一看伤员在游击区是怎么生活的。

(柱、妞从树后跳出来。)

柱、妞:(横枪拦路)站住!(白等站住。)

柱:哪儿来的?路条!

白:(惊喜地打量着两个小孩,笑着)方,两个小勇士向我们提出了挑战。看样子得进行一场认真的对话。

方:(对柱)小家伙,我们是八路军。

柱:(一丝不苟)哪一部分?怎么没有路条?

妞:(观察许久,偷偷拉柱的袖子)哥哥,这个老头儿是个外国人……

白:我这个外国人和你们同行,也是打鬼子的。哈哈哈哈……

(幕后王大娘喊声:“柱子!二妞!”)

柱、妞:奶奶,快来吧!来了几个人!

(王大娘和民兵队长上。)

王:(招呼)方大夫,你们来啦!

方:(介绍)这是王大娘,这是游击区医院的负责人。

白:老人家,你好。

方:这是白大夫。

王:白大夫,您这么大岁数,大老远地跑到我们山里来,太辛苦啦!

白:不要紧。没什么。

王:(介绍民兵队长)这是我们村的民兵队长。

(白与队长握手。)

方:(介绍八路军排长)这是负责掩护的三排长。

(队长、排长握手。)

白:(对王)老人家,你们这两位小哨兵真厉害,差一点把我当敌人抓起来!

柱:(悄悄问王)奶奶,他是——?

王:柱子,这是白大夫——打延安毛主席那儿来的!

(柱、妞看一眼白求恩,害羞地跑了。)

白:不要跑,我的小英雄们!我们做朋友,好吗?

王:(对柱、妞)别乱跑了!白大夫来了,你们到前头十字路口上放个哨。有什么动静,快点回来报告你大叔!

(柱、妞回来,把红缨枪交给王。)

白:(把红缨枪拿在手里比试一下,又摸摸柱、妞的头,喜爱地)可爱的孩子们,我把自己放在你们的保护之下,非常放心!

王:两个孩子,可淘神了!

白:我小的时候,也很淘气。(回忆)十岁的时候,我看我父亲游过了海湾,我也偷偷去游海湾,差一点淹死。可是后来我到底游过去了……这都是很久很久的事了!

王:(对柱、妞)快去吧,多留点心眼!

柱、妞:哎!(走开,二人互看,然后对白大声地)白大夫,再见!

白:再见,亲爱的孩子们!

(柱、妞下。)

方:大娘,警戒——?

王:布置过了。民兵队长亲自出马。

队长:暗哨一直撒到鬼子炮楼底下。

方:那好。(对排长)三排长,警卫工作,你跟队长多商量!

排长:是。(向队长)三个班的战士马上赶列!(握手。)

王:白大夫,那就走吧!

(齐下。

(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