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

第一场

(1939年隆冬。

(冀西山村的一个院子。

(大雪下得正紧。

(男女老少群众、村干部和民兵挤在院子里。有的在忧心忡忡地议论着,有的关切地掀开门帘向屋里窥看,有的围着小邵急切地询问。装着各种吃食的篮筐、盆等摆在屋门旁边。

(王大娘挎着篮子上。)

王:(向外喊)快进来吧!

(柱子抱着一只老母鸡、二妞拿着红缨枪上。)

柱、妞:(一眼看见小邵)小邵叔叔!小邵叔叔!

邵:(高兴地走过去)哎呀,柱子、二妞!(向王)大娘!

柱、妞:小邵叔叔,白大夫在哪儿?

邵:(指)白大夫在屋里。你们这么远来了,瞧,还抱来一只老母鸡!

柱:奶奶说白大夫病了,叫我们一块儿来看他!

王:(对柱、妞)好孩子,别嚷嚷。白大夫病了,别大声吵吵!

柱、妞:(听话地)嗯!

王:(对邵)孩子,白大夫呢?

邵:(指指屋内)正歇着呢。

王:让他好好歇歇吧。打来咱们晋察冀,他一直都是瞧伤啊、治病啊,哪闲过一天?(关切地)他的病到底怎么样啊?

邵:(小声地)指头上那个刀口子还没有好,左胳膊也肿起来了!

王:这是怎么说的?没多天,白大夫在我们家看伤员,动手术,还跟二妞他们有说有笑的。鬼子来找他,让我们顶回去了。怎么几天工夫,就病成这样了?

邵:自己本来有病,还不肯闲着。一连七天走山路,到这儿到那儿动手术。病耽搁得大发了!(其他人围过来。)

一个八路军伤员:白大夫抢救了那么多伤员,难道就让一个小小的刀口子——(难过得说不下去。)

张大嫂:(抱着猛子)白大夫给咱瞧病可赤心啦!上回他住在俺村,瞅见俺猛子下巴颏上出个疙瘩,没吭声就把猛子抱走啦。上点麻药,切个小口,就把疙瘩去了。孩子不哭不闹,没出几天,全好了!一点没落麻儿!

一个老大娘:白大夫医道高,有病能治好,快死的人也能治活。要是他留一点点本事给他自己,把自己的病治好,那就好啦!

(方、贾拿着药品、医疗器材上。

(大家把他们围起来。)

众:方大夫!方大夫!

方:(打招呼。对王)大娘,你也来了?

王:方大夫,白大夫的病,到底怎么样啊?

方:(耐心说明)大娘,白大夫这病,本来是上回动手术指头上划个口子。他忙着工作,没放在心上。一连几天顶风冒雪,到处给伤员探伤口、开刀,感染了细菌。手指头愈肿愈粗,治也不见效。现在连胳膊也肿了。病成这样,白大夫还不愿意躺着,总是念叨着上前线。我们劝也劝不住。

一个民兵:大夫,要说到打仗,咱啥也不怕。敌人来了,跟他干!敌人烧房子,咱盖新的。敌人占了村子,咱上山打游击!早晚要打败小鬼子。可是白大夫这病,真叫人揪心。无论怎么着,也不能让白大夫——(说不下去。)

方:同志们,党中央毛主席指示军区大力抢救。我们一定要治好白大夫这个病!

(门外一队八路军开到。

(口令声:“立定!稍息!”)

领队:(进门,向方)报告!我们奉命向前线出发,听说白大夫病了。全体战士表了决心,要打一个漂亮仗,来报答白大夫对我们八路军战士的关怀!

方:很好。我一定把同志们的心意转达给白大夫。这对他也是最大的安慰。

领队:敬礼!(下。队伍开走。)

邵:(忍不住,对方)方大夫,看样子,我们又要打胜仗了!

方:(一板脸)小鬼,关于战事的消息,一个字也不许在白大夫面前说。说了要受处分!(邵吐吐舌头。)

方:(对贾、邵)来吧!

(三人进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