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对于相关主题的相关文献,利用Bicomb软件进行统计,共得到265篇有效的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以下将从发表的作者单位和期刊分布等方面对265篇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
1.研究概况与关键词确认
1)作者单位分布分析
通过对选取的文献样本中作者单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1),可以看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出现的频次最高,占比为3.0717%;中国计量学院外语学院及湖南文理学院出现的频次皆为6,占比为2.0478%;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出现的频次均为5,占比为1.7065%;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出现的频次均为4,占比为1.3652%。总体而言,对于《论语》英译相关问题的研究,作者单位主要集中于综合性大学的外国语学院,而其他专业学院比例明显偏低。
表2-1 2001—2017年关于《论语》英译的发文作者单位情况
(续表)
2)期刊载文量分析
研究发现(见表2-2),265篇关于《论语》英译的研究论文来自约174种期刊。其中,教育学来源期刊的发文主要集中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共13篇,占比为7.471%;《海外英语》《中国外语》《英语广场》均为7篇,占比各为4.023%;《外语学刊》5篇,占比为2.874%。文化研究来源期刊的发文包括《中国文化研究》《孔子研究》等期刊,载文量分别为4篇及3篇。翻译学来源期刊的发文包括《上海翻译》4篇,占比为2.299%;《中国翻译》4篇,占比为2.299%。高校综合性学报来源期刊的发文主要集中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篇,占比为4.023%;《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及《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发文均为4篇;《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及《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文均为3篇。可以看出,关于《论语》英译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于教育学类的期刊和部分高校综合性学报上,而翻译类来源期刊的载文量相对偏低。
表2-2 2001—2017年关于《论语》英译的载文期刊表
(续表)
3)高频关键词分析
在对265篇有效文献进行统计后,得到1048个关键词。为了使统计结果的描述具有代表性,笔者根据学者J.C.多诺霍(J.C.Donohue)提出的高低频词界分公式,结合孙清兰提出的高低频词界分估计法,最终将本研究的高频低频阈值确定为5,删除了涵义过于宽泛或有明显错误的关键词,并在此基础上合并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最终得到24个有效的高频关键词(见表2-3)。论文的关键词实则为研究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其量化的值越大,越能凸显出研究者对它的关注度高。因此,通过表2-3所示的24个高频关键词,可以初步了解当前我国《论语》英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表2-3 《论语》英译研究中高频关键词排序
2.相似矩阵与聚类树图分析
为了深入探寻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需要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似矩阵。本书研究将截取的24个高频关键词利用Bicomb软件“矩阵”中的“词篇矩阵”功能,生成关键词的词篇矩阵,之后将其导入至SPSS19.0中,通过软件中“分析-分类-系统聚类”功能逐步分析,选取“相似矩阵”“树状图”和“Ochiai系数”。
1)相似矩阵分析
系数表征的是两个关键词关系的紧密或疏远程度,如果其数值接近1,则说明两个关键词相似的程度较大。如果数值趋于0,则说明两个关键词相似度很小,两者没有什么联系。由表2-4可以看出本书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论语》英译”与其他关键词的相似度,由近及远依次为典籍英译(0.475)、辜鸿铭(0.350)、文化分析主体(0.337)、翻译策略(0.268)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论语》英译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表2-4 《论语》英译研究中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部分)
2)聚类树图分析
根据《论语》英译研究中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树状图(见图2-1)分析,再结合关键词之间的密切联系程度和聚类过程,我们对《论语》英译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达成对其主流学术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关系结构、关键词间的密切程度和领域构成的认识。此前所获得的高频关键词可分为五大类:第一类,《论语》英译的总体性研究;第二类,单一译本的鉴赏研究;第三类,多译本的比较研究;第四类,对《论语》核心概念的英译分析;第五类,《论语》英译本的翻译技法分析。
图2-1 《论语》英译研究中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树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