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词外译策略建议

(三)汉语新词外译策略建议

汉语新词外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多在于传递信息。因此,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更能说服读者,让受众接受,是译者必须仔细斟酌的。

“翻译说服论”认为,影响翻译说服力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译者因素、受众因素、文本因素和译境因素(张晓雪,2016:88-91)。因此,相应地,译文要得到读者的认可,实现交际目的,获得有效传播,可做以下几方面的策略考量。

首先,从译者角度来看,译者作为说服者应展现“诚意”。对原文忠实、准确的传达,体现出译者正直的品格与职业道德,使译文更具说服力。当然,译者的地位、名望和权威性也会影响受众的判断。在汉语新词英译中,若能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功能,选择专业的译者和权威的机构来承担这一翻译任务,更能保证翻译的质量和接受效果。

其次,从译本角度来看,译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性等都会影响其接受效果。简洁、自然、流畅、形象的译文更能打动读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应秉承灵活创新的原则,不拘泥于单一的翻译方式。将直译、意译、套译、音译等相结合,力求将信息精髓以读者能够接受的、艺术化的方式加以传达。

再次,从受众角度来看,相较于陌生的概念和表达,读者通常更能够接受熟悉语境中的词,因此如果两种语言体系中有意义相似的对等表达,采用洋为中用的套译,或可取得更好的接受效果。汉语新词英译,应以人为本,为受众考虑,力求文化传真,消除沟通障碍,以便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最后,从环境角度来看,应结合译入语文化和社会背景,考虑语言的风格、语气与色彩,尽量避免可能引起误解、造成不愉快的表达,包括“政治上不正确”的词汇等,通过选择文化上能使双方取得共识的诠释方式,增强译文说服力。

此外,翻译说服论也强调受众“反馈”环节。汉语新词敏感、活跃,译者应与时俱进,关注译后效应,重视读者对译文的评价和意见,适时调整翻译策略,对译文进行修正、更新,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汉语新词英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从而实现高效的翻译,积极促进跨文化传播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