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品文简介

(一)明清小品文简介

明清小品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标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其魅力,几乎可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凝聚了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华优秀典籍的代表之一。

小品文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独特文体,具有短小精悍、优美隽永的基本特征。小品文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涵义丰富,可议论,可抒情,可叙事,常揭示作者的所思所感,具有哲理性和启示性。就其具体形式而言,类型也很多,有记叙文、议论文、杂说、书序、书信、日记、游记、笑话、寓言等。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中国散文之文学价值,主要正在其小品。”(周啸天,2011)

小品文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大批优秀的散文家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如唐宋时期的韩愈、柳宗元、罗隐、皮日休、陆龟蒙、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元明时期的宋濂、刘基、明七子和归有光等,都给后代留下了绝世美文。明清时期,小品文更是蓬勃发展到鼎盛,当时作品之多,流派之众和风格之卓异,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一阶段的著名小品文作家包括以“三袁”和江盈科为代表的公安派作家,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作家,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以及汤显祖、张大复、张岱、李流芳等。

由于翻译难度较大,明清小品文对外传译多年来始终是一个相对寂寥的领域。2011年,周啸天、王宏等领衔编译出版了《大中华文库》系列丛书之《明清小品文:The Short Essay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汉英对照本)》,较为系统、全面地译介了127篇明清小品文佳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华典籍英译方面的缺憾,也为明清小品文走向世界推开了一扇窗。

而此前,对明清小品文对外传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当属林语堂,其译本也一直被视作经典。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开始尝试翻译明清小品文,先后英译了沈复的《浮生六记》、屠隆的《冥寥子游》、张潮的《幽梦影》等一批明清小品文作品,让英语读者较早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林语堂的翻译较之当代译本有其独特的气场和韵味,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并形成了一定的海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