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念更新:译写中的“断舍离”及其意义

三、翻译理念更新:译写中的“断舍离”及其意义

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和翻译理论的更新,人们对翻译活动和翻译本质的了解与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以忠实为核心的传统翻译观不断受到挑战,忠实的定义也变得更为丰富和多元化。很多译者关注并意识到译本接受的重要性,尝试用更开放的眼光和豁达的态度看待并解决翻译中的问题,而不再拘泥于原文的捆绑与束缚。译写概念的提出,正体现了现代翻译观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一种新颖的翻译理念。

基于目前的翻译实践与相关认知,我们大致可将译写理解为:在新的翻译语境中,为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在不改变原文主旨的前提下,将原文内容以目标语受众最易接受的语言及其他表现形式加以呈现的一种文字处理方式。如果说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写作,那么译写就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它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译本的接受效果,提倡采用积极、务实的翻译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翻译目标,促进交流与沟通。

很多翻译大家,都是译写高手。反过来说,也许正是译写成就了众多译界经典。然而,对于普通译者来说,译写却不是轻易就能驾驭的方法论,因为译写的基础是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和娴熟精妙的翻译技能。没有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外加一丝灵感和几分热情,译者恐怕很难掌握译写的要义。事实上,很多初级译者,根本没有胆量尝试译写,因为对他们来说,那实在是“大动干戈”的操作,很可能让他们背负起“不忠”的骂名。因此,实践译写的重要前提就是译者解放思想,实现观念上的转变。

“断舍离”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生活哲学和美学理念,由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庞大数量的支持者。它提倡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主张果断舍弃那些无用的物质存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畅快与升华。“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对于翻译实践,尤其是译写,不无借鉴和启示意义。简单地说,“断舍离”的本质就是“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山下英子,2019:序一)。

“断舍离”让译写成为可能。当译者在翻译中执着于言无不尽地准确传达原文信息时,他们常常不会考虑是否原文中所有信息都有必要传达,而是采用适当变通的方式传达这些信息,使其更能让读者接受。译写,应从改变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开始,因为只有敢于对原文进行批判性采纳,并做出恰当取舍,才能展开理性的译写。可以说,观念上的断舍离,是成功译写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