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英译本在Google Scholar中的被引频次
笔者尝试通过语料检索的手段,考察《论语》英译本在特定读者中的接受度,以期探讨和提炼出有价值的典籍翻译原则与策略建议。研究从一个小的着眼点出发,关注典籍英译本的生存状态。具体而言,就是利用Google Scholar这一引文数据库,统计《论语》各译本的被引频次,作为考量译本“说服力”的指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语》译本在专业读者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也就是译本在这一读者群中的“接受效果”。
Google Scholar于2004年11月推出,其数据来源包括学术著作出版商、数据库提供商、专业性社团、各大学及其他学术组织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书籍、预印本、文摘和技术报告等学术文献,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随着Google Scholar的发展和逐渐成熟,这个搜索引擎在世界学术领域的地位与日俱增。由于目前国内外尚缺乏针对图书被引频次统计的权威和完善的数据库,Google Scholar经常被用作替代的引文分析工具(Anne-Wil Harzing,2008)。通过Google Scholar强大的学术搜索功能,可查证某位专家对科学做过多大贡献,有多少人引用他的成果,从而使学界的业绩公开化。本书的数据采集时间为2018年4月1日。
以目前流传的《论语》英文全译本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检索。在参加检索的32个译本中,检索出有被引记录的共28个译本,具体被引频次分布如表2-5所示。
表2-5 《论语》英文全译本被引频次分布情况[1]
在28个译本中,被引频次大于200的共有5个译本。这5个译本共被引4329次,占总被引次数的84%。可以说,世界范围内对于《论语》英译本的关注和引用主要集中在这5个译本上。
我们对这5个译本进行细化检索,罗列出这5个译本的被引频次情况(见表2-6)。
表2-6 《论语》英文全译本高引译本
在这5个译本中,被引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理雅各(James Legge)、阿瑟·韦利(Arthur Waley)、刘殿爵(D.C.Lau)、安乐哲和罗思文(Roger T.Ames &Henry Rosemon)、白氏夫妇(E.B.Brooks & A.T.Brooks)。
为了分析5个译本各年度被引情况的变化,笔者统计了2003年至今,每5年这些高引译本的被引频次情况(见表2-7)。
表2-7 2003年以来高引译本被引频次
(续表)
笔者发现从2003年以来,这5大译本被引频次共3232次,占译本总被引频次的75%。从2003年至今,对5大译本的关注度逐年增加,被引频次由679增加到1511。从2013年至今,5大译本被引频次占译本总被引的35%,说明近年来对《论语》英译本的关注和引用越来越多地集中到这5个译本上。
对2013年以来5大译本的被引情况作进一步统计分析(见表2-8),笔者发现,从2013年至今,引用率最高的三个译本,其译者分别是理雅各(James Legge)、安乐哲和罗思文(Roger T.Ames & Henry Rosemont)、刘殿爵(D.C.Lau),也就是说,这三个译本近年来活跃度最高,是学界“影响力”最大的三个《论语》英译本,也就是“接受效果”最好的译本。值得一提的是,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的译本仅以微弱的劣势屈居刘殿爵译本之后,排名第四,也是近来广受关注的译本之一。
表2-8 2013年以来高引译本被引频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