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设计与结果
1.调查设计
笔者以10个汉语新词为例,调查其不同英译方式在目标语受众中的接受程度,进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得出对汉语新词英译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笔者选择的10个反映中国当今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新词来源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发布的近期年度新词语,包括“洪荒之力”“留守儿童”“医闹”“网红”“抢红包”“碰瓷”“吐槽”“女汉子”“裸官”“大妈”。这些词多数用于描述当前的社会现象,有些为中西共有,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如“洪荒之力”“网红”“碰瓷”“吐槽”“女汉子”);有些则为中国特有(如“留守儿童”“医闹”“抢红包”“裸官”“大妈”),存在文化差异和理解障碍。
在问卷中,每个术语提供4至6种现存译文选项(均来自中国外文局、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等官方网站和中国官方出版物英文版以及英美主要媒体的相关报道),并将其放置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便于被调查者理解该词汇的含义,进而选择一项最能接受的译文或另给出更合适的翻译方法,并简单阐述相应的理由。例如,对于“留守儿童”一词,笔者通过定义法并结合该词出现的语境进行如下问题设定:Many young couples have left the Chinese countryside to seek employment in the big cities.These migrant laborers typically leave their children behind to be raised by grandparents in the countryside.Their kids are thus termed____.(note:the original Chinese term in the blank is留守儿童,liushou ertong,literally children remained at home.)
A.left-behind children
B.children of island workers
C.stay-at-home kids
D.children remaining in rural areas
E.(other words,please specify)I prefer_____because___________.
2.调查对象
笔者利用在美国一所文理学院(St.Olaf)进行三个月访学的机会,接受了美国高校联盟网络的相关调查研究道德课程的严格培训,通过考试结业后向该校学术道德委员会提交了本研究的详细计划书,包括调研目的、方法、具体内容、拟调研对象等内容,并附上完整的问卷,签署了道德承诺书。经过两次严格审核(包括一次电话询问)之后,笔者获准在该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实践课程平台上向该专业一年级学生发放了问卷,同时负责回复解答学生的询问邮件。该平台使用Google Form共收集到问卷244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此外,笔者还围绕问卷内容和调查统计结果对该学院的部分师生进行了深度访谈。
3.调查结果
Google Form自动生成了200份统计问卷结果。每个词条都根据其调查数据自动生成饼状图和统计数据,例如,
5.____has swept the country since January 26 when WeChat,China's popular mobile chat app,rolled out a program allowing users to send cash to their friends through electronic payments to be grabbed or you will lose them to another friend.(note:the original Chinese term in the blank is抢红包,qianghongbao,literally gab the red envelope which are lucky and are used for giving money.)
笔者根据10个词的具体调查数据制作了汇总表(见表4-4)。从表4-4中可以发现,由于受访者语境认知结构的差异,10个汉语新词的各种译法的选择都呈现一定的离散性分布,大多数选项均有人选择,并没有哪一种译法能得到所有人的青睐,但总体上这些译法的接受度不低。在10个新词的50个译法中,7个词的7项译法获得40以上或近半数读者的接受。从每个词接受度较高的英译选项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受众的偏好与倾向。
表4-4 文化新词英译接受效果统计(译法,人数/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