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室 杂附
沈括曰[114]:营室之法[115],谓之《木经》,或云喻〈晤〉[皓]所撰[116]。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几何,以为榱等: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寸,则厅堂法也。此谓之上分。楹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榱等:若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拱榱桷,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荷辇十二人。前二人曰前竿,次曰前条,又次曰前〈会〉[胁][117]。后〈三〉[二]人[118],曰后胁,又后曰后条,末后曰后竿。辇前队长,一人,曰传倡,后一人,曰报赛。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为下分。其书三卷。近岁土木之工,益为严〈道〉善[119],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
王祯《法制长生屋论》曰[120]:天生五材,民并用之,而水火皆能为灾。火之为灾,尤其暴者也。《春秋左氏传》曰:天火曰灾,人火曰火。夫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味为鹑火,心为大火。天火之孽,虽曰气运所感,亦必假于人火而后作焉。人之饮食,非火不成;人之寝处,非火不明[121]。人火之孽,失于不慎,始于毫发,终于延绵。且火得木而生,得水而熄,至土而尽。故木者,火之母。人之居室,皆资于木,易以生患。水者火之牡,而足以胜火,人皆知之。土者火之子[122],而足以御火,而人未之知也。水者,救〈之〉于已然之后[123];土者,御于未然之前。救于已然之后者难为功,御于未然之前者易为力。此曲突徙薪之谋,所以愈于焦头烂额之功也[124]。吾尝观古人救火之术:宋灾,乐喜为政,使伯氏司里: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125],具缏缶,备水器,蓄水潦,积土涂,表火道。此救疗之法也。是皆救于已然之后。尝见往年腹里诸郡[126],所居瓦屋,则用砖裹杣檐[127],草屋则用泥圬上下。既防延烧,且易救护。又有别置府藏,外护砖泥,谓之土库,火不能入。窃以此推之,凡农家居屋:厨屋、蚕屋、仓屋、牛屋,皆宜以法制泥土为用。先宜选用壮大材木,缔构既成,椽上铺板,板上傅泥,泥上用法制油灰泥涂饰。待日曝干,坚如瓷石,可以代瓦。凡屋中内外材木露者,与夫门窗壁堵,通用法制灰泥圬墁之,务要匀厚固密,勿有罅隙。可免焚焮之患,名曰“法制长生屋”。是乃御于未然之前,诚为长策。又岂特农家所宜哉?今之高堂大厦,危楼杰阁,所以居珍宝而奉身体者诚为不资。一旦患生于不测,衅起于微渺,转盼摇足,化为煨烬之区,瓦砾之场,千金之躯,亦或不保,良可哀悯。平居暇日,诚能依此制造,不惟历劫火而不坏,亦可防风雨而不朽。至若阛阓之市,居民辏集,虽不能尽依此法,其间或有一焉,亦可以间隔火道,不至延烧。安可惜一时之费而不为永久万全之计哉?
法制灰泥法;用砖屑为末、白善泥、桐油枯、如无桐油枯,以油代之。苸炭、石灰、糯米胶。以前五件,等分为末,将糯米胶调和得所。地面为砖,则用砖模脱出,趁湿于良平地面上,用泥墁成一片。半年,干硬如石砖然。圬墁屋宇,则加纸筋和匀,用之不致拆裂。涂饰材木上,用带筋石灰。如材木光处,则用小竹钉,簪麻须惹泥,不致脱落。
造雨衣法[128]:茯苓、狼毒与天仙,贝母、苍术等分全,半夏、浮萍加一倍,九升水煮不须添。腾腾慢火熬干净,雨下随君到处穿。莫道单衫元是布,胜如披著几重毡。
去墨污衣:用枣嚼烂搓之,仍用冷水洗,无迹。或用饭擦之。或嚼生杏仁,旋吐旋洗皆可。
去油污衣:用蛤粉厚掺污处[129],以热熨斗坐粉上,良久即去。或用荞麦面铺,上下纸隔定,熨之,无迹。或用白沸汤泡紫苏摆洗。若牛油污者,用生粟米洗之[130];羊油污者,用石灰汤洗之。皆净。
洗黄泥污衣:以生姜挪过,用水摆去。
洗蟹黄污衣:用蟹中腮措之[131],即去。
洗血污衣:用冷水洗即净。若疮中脓污衣,用牛皮胶洗之。
洗白衣:取豆秸灰或茶子去壳洗之。或煮萝卜汤,或煮芋汁洗之,皆妙。
洗葛焦[132]:清水揉梅花叶洗之[133],不脆,或用梅叶捣碎[134],泡洗之,亦可。
洗竹布:竹布不可揉洗,须褶起,以隔宿米泔浸半日。次用温水淋之,用手轻按,晒干,则垢腻尽去。
洗黄草布:以肥皂水洗,取清灰汁浸压,不可揉。
漂苎布:用梅叶捣汁,以水和浸,次用清水漂之,带水铺晒。未白,再浸,再晒。
治漆污衣:用油洗。或以温汤略摆过,细嚼杏仁接洗,又摆之,无迹。或先以麻油洗去,用皂角洗之,亦妙。
治粪污衣:埋土中一伏时,取出洗之,则无秽气。
熏衣除虱:用百部、秦艽,捣为末。依焚香样,以竹笼覆盖,放衣在上熏之,虱自落。若用二味煮汤洗衣,尤妙。
去蝇矢污:凡巾帽上,取蟾酥一蚬壳许,用新汲水化开。净牙刷,蘸水遍刷过。候干,则蚊蝇自不作秽。或用大灯草〈或〉[成]束卷定坚擦[135],其迹自去。
络丝不乱:木槿叶揉汁浸丝,则不乱。
收毡物不蛀:用芫花末掺之,或用晒干黄蒿布撒收卷,则不蛀。
收皮物不蛀:用芫花末掺之,则不蛀。或以艾卷置瓮口[136],泥封瓮口,亦可。
补磁碗:先将磁碗烘热,用鸡子清调石灰补之,甚牢。又法:用白芨一钱,石灰一钱,水调补之。
补缸:缸有裂缝者,先用竹篾箍定,烈日中晒缝,令干。用沥青火熔涂之。入缝内令满,更用火略烘涂开。水不渗漏,胜于油灰。
穿井:凡开井必用数大盆贮水,置各处。俟夜气明朗,观所照星,何处最大而明,则地必有甘泉。试之屡验。
除砖缝草:官桂末,补砖缝中,则草不生。
浸炭不爆:米泔浸炭一宿,架起令干,烧之不爆。
留宿火:用好胡桃一个,烧半红埋热灰中,三日尚不烬。
长明灯:雄黄、硫黄、乳香、沥青、大麦面、干漆、胡芦头、牙硝,等分为末,漆和为丸,如弹子大。穿一孔,用铁线悬系。阴干。一丸可点一夜。
点书灯:用麻油炷灯,不损目。每一斤入桐油二两,则不燥,又辟鼠耗。若菜油,每斤入桐油三两,以盐少许置盏中,亦可省油。以生姜擦盏,不生滓晕。以苏木煎灯心,晒干,炷之无烬。
干蜜法:地丁花、皂角花、百合花、共阴干,等分为末,黄蜡丸如弹子大,收之。每十斤蜜,砂锅内炼沸滚,搥碎一丸在蜜。候滚干,滴在水内,如凝不散。成蜡,得三十两。
祛寒法:用马牙硝为细末,唾调,涂手及面,则寒月迎风不冷。
护足法:用防风、细辛、草乌为末,掺鞋底。若著靴,则水调涂足心;若草鞋,则以水湿草鞋之底,沾上药末。虽远行,不疼不趼。
治壁虱:用荞麦秆作荐可除。或蜈蚣萍晒干[137],烧烟熏之。
辟蚁:凡器物,用肥皂汤洗抹布抹之,则蚁不敢上。
辟蝇:腊月内,取楝树子,浓煎汁,澄清,泥封藏之。用时取出些少,先将抹布洗净,浸入楝汁内,扭干。抹宴用什物,则蝇自去。
辟蚊蠹诸虫:用鳗鲡鱼干,于室中烧之,蚊虫皆化为水[138]。若熏毡物,断蛀虫,置其骨于衣箱中,则断蠹鱼,若熏屋宅,免竹木生蛀,及杀白蚁之类。
治菜生虫:用泥矾煎汤[139],候冷,洒之,虫自死。
解魇魅[140]:凡卧房内有魇魅捉出者,不要放手,速以热油煎之,次投火中。其匠不死即病。又法:起造房屋,于上梁之日,偷匠人六尺竿并墨斗,以木马两个,置二门外,东西相对。先以六尺竿横放木马上,次将墨斗线横放竿上,不令匠知。上梁毕,令众匠人跨过。如使魇魅者,则不敢跨。
逐鬼魅法:人家或有鬼怪,密用水一钟,研雌黄一二钱。向东南桃枝,缚作一束,濡雌黄水洒之,则绝迹矣。所用物件,切忌妇女知之,有犯,再用新者。
祛狐狸法:妖狸能变形,惟千百年枯木能照之。可寻得年久枯木击之,其形自见。
【校注】
①瓮津:意指瓮渗水。②时:《齐民要术》原文作“特”。③使:《齐民要术》原文作“便”。④写:音(xiè),意同倾泻的“泻”。⑤〈偏〉[遍]:据《齐民要术》原文,并推文意改。⑥不渝:意为不改变,此处专指不变色。⑦〈暗〉[谙]:据《齐民要术》原文改。谙(ān),熟悉。⑧轩:《齐民要术》原文作“斩”。⑨杼:通“抒”,此处意为倾出。⑩察作声:象声词,意为察察地响。⑪造神曲:此条材料引自《齐民要术七·造神曲并酒等第六十四》,原文小标题即《作三斛麦曲法》。此处“造神曲”及“凡”字,为本书所加。⑫乾:据文意,“乾”似应作“讫”。⑬甲寅日:《齐民要术》原文作“中寅日”。本条的“甲寅日”、“童子着青衣”、“面向杀地”等,均带迷信色彩。按:贾思勰书中是照录了流传于当时的原方,而本书又是照录了《齐民要术》所收的原方,相信当今读者能鉴别之。⑭〈人长〉、[水长]:据《齐民要术》原文删、补。水长,意为水过多。⑮行:《齐民要术》原文作“污”。⑯入:《齐民要术》原文作“人”。⑰[碗]:据《齐民要术》原文,并推文意补。⑱迁:《齐民要术》原文作“还”,与下文“还令涂户”同。⑲饼曲:即曲饼。⑳蕲(qí):通“祈”,祈求。㉑〔出〕:据《齐民要术》原文改。㉒〈为〉[违]:据《齐民要术》原文改。㉓又造神曲法:此段所录,才正是《齐民要术》中的“造神曲法”。㉔炊:《齐民要术》原文作“炒”。㉕〈揣〉[扫]:据《齐民要术》原文改。㉖曝(pù):晒。㉗乌腹:《齐民要术》原文作“乌肠”。㉘〈日〉[中]:据《齐民要术》原文改。㉙酿酒法:此条材料为《齐民要术七·法酒第六十七》的标题注。“酒法”,当从原文作“法酒”,即据一定配方酿造的酒类。下文“当梁作酒法”,“粳米作酒法”中的“酒法”,均当从原文作“法酒”。㉚〈馈〉[饙]:据《齐民要术》原文改。饙(fēn)饭,当指半熟的饭。下同改。㉛酘(tóu):酒再酿称“酘”,此处指向酒酵中加饭。㉜醅(pēi):未滤的酒。〈食〉:据《齐民要术》原文,并推文意删。㉝选:《齐民要术》原文作“还”。㉞当梁:正对着屋梁。㉟勿令狗鼠食之:此处以及上文“但言偷酒,勿言取酒”等忌讳,毫无科学依据。㊱稻米:据文意,应为“晚稻米”。㊲之:《齐民要术》原文作“饭”。㊳一七:据文意,似应作“二七”。㊴二七:据文意,似应作“三七”。㊵〈月〉[半]:据《齐民要术》原文改。㊶者水:据文意,似当作“游水”。游水,指沉淀物上面的清液。㊷块:《齐民要术》原文作“黍”。㊸黄衣:此处指黄色的曲菌,具有较强的蛋白质水解能力。㊹〈土〉[上]:据《齐民要术》原文,并推文意改。㊺薍(wàn):植物名,即初生的荻。[覆]:据《齐民要术》原文,并推文意补。㊻胡葈(xǐ):即葈耳,又名苍耳。㊼黄蒸:指含有大量蛋白酶的黄色曲菌。㊽溲(sōu):此处意为调和均匀。㊾气脯:《齐民要术》原文作“气馏”。㊿脚生:指新生的幼根。形似脚趾,故名。[51]〈泛〉[沃]:据《齐民要术》原文改。沃(wò),浇水。[52]淅水:似当从上文校改作“游水”。(参见注㊶)[53]〈争〉[净]:据《齐民要术》原文改。仰:此处意为向天敞开。[54]若:《齐民要术》原文作“若用”。[55]五月:《齐民要术》原文作“五、六月”。[56]清尽:当从《齐民要术》原文作“消尽”。消尽,意即全部溶解。[57][接取]:据《齐民要术》原文,并参考本书下文补。[58]粒:《齐民要术》原文作“正”。[59]〈一〉[二]:据《齐民要术》原文,并推文意改。[60]作酱法:本节资料,取自《齐民要术八·作酱法第七十》。引文中存在一些错讹,系承袭了明刻本的误文。[61]瓮津则坏,植酢者:当从《齐民要术今释》作“瓮津则坏酱,尝为菹酢者”。[62]〈鉒〉[鉎]鏉:”鉎”据《齐民要术》原文改。鉎鏉,即铁锈。[63]皆:《齐民要术》原文作“背”。此处小注文所言防酱坏烂的措施,均属迷信说法,不可信。[64]〈者〉[若]:据《齐民要术》原文,并推文意改。[65]炊:据文意,似当作“欲”,意即“须要”。[66]草(jú):植物名,种子可作香料。[67]簁(shāi):将植物置于筛内摇动,使粗细分离。[68]一:《齐民要术》原文作“三”。[69]概(gài):本指古代量米、麦等粮食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为刮平或削平。[70]”向太岁,则……”:此处小字注内容纯属迷信说法,不可信。太岁,星名,即木星。[71]滓:推文意,似当作“渖”。[72]砖辄:推文意,当作“车辄”。淗(jú):水波纹。[73]四月:《齐民要术》原文作“四月四日”。[74]二:《齐民要术》原文作“一”。[75]物:《齐民要术》原文作“勿”。[76][日]:据《齐民要术》原文补。[77]〈面〉[曲]:据《齐民要术》原文改。[78]二:《齐民要术》原文作“一”。[79]水:《齐民要术》原文作“手”。[80]二:《齐民要术》原文作“一”。[81]贵添:据文意,似当作“饙黍”。[82]机刀:上文有“刀横瓮上”语,此处似当为“横刀”。[83]除此两日,则不成:此结论毫无科学依据。[84]掸(dǎn):本指掸扫,此处引申为频频搅拌。[85]二:《齐民要术》原文作“三”。[86][发]:据文意补。[87][生白醭]:据文意补。[88]悉尔:“悉尔”上,《齐民要术》原文有“凡醋”二字。[89][米]:据《齐民要术》原文补。[90]水:《齐民要术》原文作“米”。[91]一:《齐民要术》原文作“二”。[92]〈者
〉[着堈]:据《齐民要术》原文改。堈:(gāng),瓮。[93]豆豉:此条及下条“麸豉”的材料,均采录自《农桑辑要五·瓜菜》,原标明引自《四时类要》。[94]㪷(dǒu):同“斗”,口大底小的方形量器。[95][温]:据《农桑辑要》原引文,并推文意补。[96]夏月饭瓮、井口边无虫法:此条材料,采录自《齐民要术》。原标题“夏”字前有“令”字。[97]马蚯:《齐民要术九·飧饭第八十六》原文作“马蚿”。马蚿(xuán),一种多足虫。[98]蒸藕法:此条材料,采录自《齐民要术八·蒸缹法第七十七》。[99]糟:据文意,似当作“糠”。[100]缹茄子法:此条材料见《齐民要术九·素食第八十七》。缹(fóu),意为久煮。[101]熬油:《齐民要术》原文作“熬油令香”。[102]作菹藏生菜法:这是《齐民要术》第八十八篇的篇标题;而紧接着的小注,则为篇中的小标题,原作“葵、菘、芜菁、蜀芥咸菹法”。下文“䖆菹法”、“藏生菜法”、“藏瓜法”等,亦均为小标题。菹(zū),酢菜;腌菜。[103]肥:《齐民要术》原文作“把”。[104]麦面䴷:《齐民要术》原文作“麦䴷”。[105]坌(bèn):疑字当作“坋”(fèn)。坌,吴方言指翻土。坋,意为涂饰,引申为涂沫。薄坋,意即薄薄地涂上一层。[106][重]:据《齐民要术》原文补。[107]斩:借作“暂”,短时间。[108][如酿酒法]:据《齐民要术》原文补。[109]一尺:《齐民要术》原文作“一尺许”。[110]拗酸酒法:此条及下文“造千里醋”、“治酱生蛆”、“治饭不馊”各条,均采录自《便民图纂十五·制造类上》。[111][再]:据《便民图纂》原文,并推文意补。[112][豆][头]:据《便民图纂》原文,并推文意改。[113]草乌:即野生的“乌头”,又名“附子”,有毒。[114]沈括曰:引文见沈括《梦溪笔谈一八·技艺第二条》。[115]室:《梦溪笔谈》原文作“舍”。[116]〈晤〉[皓]:据《梦溪笔谈》原文改。[117]〈会〉[胁]:据《梦溪笔谈》原文改。[118]〈三〉[二]:据《梦溪笔谈》原文,并推文意改。[119]〈道〉:据《梦溪笔谈》原文删。[120]王祯《法制长生屋》论曰:所引资料,采录目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后面的杂录,引用时,文字有所删节改动。[121]明:王祯《农书》原文作“暖”。[122]火:王祯《农书》原文作“水”。[123]〈之〉:据王祯《农书》原文删。[124]曲突徙薪之谋,所以愈于焦头烂额之功:语出《汉书·霍光传》。大意为:如果当初采纳了“曲突徙薪”的建议,比今日来酬谢为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更好些。[125]挶(jú):抬土的器具。[126]腹里:按元初制度,中书省统山东西及河北之地,称为“腹里”。参见《元史·志二〇》。[127]杣檐:王祯原书作“柚檐”,均费解,疑字有误。[128]造雨衣法:此条及下文共38条资料,均采自《便民图纂一六·制造类》。依内容看,其中有些条目的选材似与徐光启“凡例”不合,疑有后来刻印过程中增删的内容。[129]蛤粉:《便民图纂》原文作“豆粉”。[130]用:《便民图纂》原文作“嚼”。[131]措:《便民图纂》原文作“揩”。[132]洗葛蕉:此条内容与卷36“附葛”中“洗葛衣法”重复。[133]梅花叶:《便民图纂》原文及本书卷36引文均作“梅叶”。[134]梅:《便民图纂》原文及本书卷36引文均作“桃”。[135]〈或〉[成]束:据《便民图纂》原文,并推文意改。[136]瓮口:《便民图纂》原文作“瓮中”。[137]蜈蚣萍:即槐叶蘋。一种蕨类植物,草本,飘浮水面。全草可供药用。[138]蚊虫皆化为水:无科学道理,亦不会有事实依据。[139]泥矾:指硫酸铁。[140]解魇魅:此条及下文二条,均属迷信说法,其中对建筑工人的诋毁之词,更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