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部 笋及实皆可食

草 部  笋及实皆可食

茭笋 《本草》有菰根,又名菰蒋草,江南人呼为茇草,俗又呼为茭白。生江东池泽水中及岸际,今在处水泽边皆有之。苗高二三尺。叶似蔗荻,又似茅叶而长、阔、厚。叶间撺葶,开花如苇。结实青子。根肥,剥取嫩白笋可啖。久根盘厚,生菌音窘细嫩,〈叶〉[亦]可啖,名菰菜。三年已上,心中生葶如藕白软,中有黑脉,甚堪啖,名菰首。味甘,性大寒,无毒。

救饥:采茭菰笋炸熟,油盐调食。或采子舂为米,合粟煮粥食之,甚济饥。

玄扈先生曰:尝过。

img

茭 笋

【校注】

①草三奈:嘉靖本《救荒本草》此条原列下文“水豆儿”与“水葱”之间。②芐(hù):草名。《尔雅·释草》:“芐,地黄。”③䬪饦(bó tuō):亦作“博饦”、“不托”。一种煮食的面食。④鲁〈平〉山[平]泽:“平”字,据嘉靖本《救荒本草》改置。鲁山,县名。属河南省。⑤〈粟〉[栗]梂(qiú):“栗”字,据嘉靖本《救荒本草》改。栗梂,即栗实,栗实外有裹橐,状如球子。⑥〈食〉[良]:据黔本等,并推文意改。⑦藜芦:亦称黑藜芦。百合科。多年生有毒草本。可供药用。蜚蠊(fěi lán):蜚蠊目昆虫。可供药用。齐蛤(gé):一种昆虫。可供药用。蛴螬(qí cáo):金龟子的幼虫,可供药用。⑧葭菙(jiā chuí):今通行本《尔雅》作“葭华”。但据嘉靖本《救荒本草》此二字下之注音,当作“葭菙”。⑨[似]:据嘉靖本《救荒本草》,并推文意改。⑩黄瓜:应为“王瓜”。王瓜与瓜蒌同属,不同种。⑪三:“三”字疑误,嘉靖本《救荒本草》作“大”。据文意,“大”字似亦不妥,疑当为“小”字。⑫窳(yǔ):似当从嘉靖本《救荒本草》作“窊”。窊(wā),凹陷。⑬茇草:黔、鲁等本作“茭草”。⑭〈叶〉[亦]:据嘉靖本《救荒本草》,并推文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