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 根可食
沙参 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并淄、齐、潞、随、归州,而江、淮、荆、湖州郡皆有,今辉县太行山边亦有之。苗长一二尺,丛生崖坡间。叶似枸杞叶,微长,而有叉牙锯齿。开紫花。根如葵根,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味微苦,性微寒,无毒。恶防己及䔧芦。又有杏叶沙参及细叶沙参,气味与此相类,但《图经》内不曾该载此二种叶苗形容,未敢并入本条。今皆另条开载。

沙 参

百 合
救饥:掘根浸洗极净,换水煮去苦味,再以水煮极熟,食之。
百合 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荆州山谷,今处处有之。苗高数尺,干粗如箭,[四]面有叶如鸡距②,又似大柳叶而宽,青色稀疏。叶近茎微紫,茎端碧白。开淡黄白花,如石榴嘴而大,四垂向下,覆长蕊;花心有檀色。每一颗须五六花。子式圆如梧桐子,生于枝叶间。每叶一子,不在花中,此又异也。根色白,形如松子壳,四向攒生,中间出苗;又如葫蒜,重叠生二三十瓣。味甘,〈辛〉[性]平③,无毒;一云有小毒。又有一种开红花,名山丹,不堪用。
救饥:采根煮熟食之,甚益人气。又云:蒸过,与蜜食之;或为粉,尤佳。
玄扈先生曰:尝过。根本嘉蔬,不必救荒。

萎 蕤
萎蕤④ 《本草》一名女萎,一名荧,一名玉竹,一名马薰。生太山山谷及舒州、滁州、均州,今南阳府马鞍山亦有。苗高一二尺,茎斑。叶似竹叶,阔短而肥厚,叶尖处有黄点;又似百合叶,却颇窄小。叶下结青子,如椒粒大。其根似黄精而小异,节上有须。味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根,换水煮极熟,食之。
天门冬⑤ 俗名万岁藤,又名娑罗树。《本草》一名颠勒,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巅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生奉高山谷及建州、汉州,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长至丈余,延附草木上。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杉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白花,亦有黄花及紫花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其生高地,根短味甜气香者上,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亦可服。味苦甘,性平,大寒,无毒。垣衣、地黄及贝母为之使;畏曾青。服天门冬,误食鲤鱼中毒,浮萍解之。
救饥:采根,换水浸去邪味,去心煮食。或晒干煮熟,入蜜食。

天门冬

章柳根
章柳根 《本草》一名商陆,一名根,一名夜呼,一名白昌,一名当陆,一名章陆。《尔雅》则谓之蓫[薚]⑥,《广雅》则谓之马尾,亦谓之苋陆。生咸阳川谷,今处处有之。苗高三四尺,干粗似鸡冠花干,微有线楞,色微紫赤。叶青,如牛舌,微阔而长。根如人形者,有神。亦有赤[白]二种⑦。花赤,根亦赤;花白,根亦白。赤者不堪服食,伤人,乃至痢血不已;白者堪服食。亦有一种名赤昌,苗叶绝相类,不可用,须细辨之。商陆味辛酸,一云味苦,性平,有毒,一云性冷,得大蒜良。
救饥:取白色根,切作片子,炸熟,换水浸洗净,淡食,得大蒜良。凡制:薄切,以东流水浸二宿,捞出,与豆叶隔间入甑蒸,从午至亥;如无叶,用豆依法蒸之亦可。花白者年多,仙人采之作脯。可为下酒。
麦门冬⑧ 《本草》云: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生随州、陆州及函谷堤坂肥土石间,久废处有之,今辉县山野中亦有。叶似韭叶而长,冬夏长生。根如穬麦而白色。出江宁者小润,出新安者大白。大者苗如鹿葱,小者如韭。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欵冬、苦瓠、苦芙,畏木耳、苦参、青蘘。
救饥:采根,换水,浸去邪味,淘洗净,蒸熟,去心食。
苎根 旧云闽、蜀、江、浙多有之,今许州人家田园中亦有种者。苗高七八尺,一科十数茎。叶如楮叶而不花叉,面青背白,上有短毛;又似苏子叶。其叶间出细穗,花如白杨而长,每一朵凡十数穗,花青白色。子熟,茶褐色。其根黄白色,如手指粗。宿根地中,至春自生,不须藏种。根味甘,性寒。
救饥:采根,刮洗去皮,煮极熟,食之甜。
苍术 一名山蓟,一名山姜,一名山连,一名山精。生郑〈州〉[山]汉中山谷⑨,今近郡山谷亦有,嵩山、茅山者佳。苗淡青色,高二、三尺。茎作蒿。叶抪茎而生,稍叶似棠叶,脚叶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开花深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花者。根长如指,大而肥实;皮黑茶褐色,味苦甘;一云味甘辛,性温,无毒。防风、地榆为之使。

麦门冬

苎 根
救饥:采根,去黑皮,薄切,浸二、三宿,去苦味,煮熟食;亦作煎。
菖蒲 一名尧韭,一名昌阳。生上洛池泽及蜀郡、严道、戎、卫、衡州,并嵩岳石碛上。今池泽处处有之。叶似蒲而匾,有脊,一如剑刃。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根傍引三四小根,一寸九节者良;节尤密者佳。亦有十二节者,露根者不可用。又一种名兰荪,又谓溪荪,根形、气色极似石上菖蒲。叶正如蒲,无脊。俗谓菖蒲生于水次,失水则枯。其菖蒲味辛,性温,无毒。秦皮、秦艽为之使;恶地胆、麻黄;不可犯铁,令人吐逆。

苍 术

菖 蒲
救饥:采根肥大节稀,水浸去邪味,制造作果,食之。
玄扈先生曰:难食。
菖子根⑩ 俗名打碗花,一名兔儿苗,一名狗儿秧。幽、蓟间谓之燕葍根,千叶者呼为缠枝牡丹;亦名穰花。生平泽中,今处处有之。延蔓而生,叶似山药叶而狭小。开花状似牵牛花,微短而圆,粉红色。其根甚多,大者如小筋粗,长一、二尺,色白,味甘,性温。
救饥:采根,洗净蒸食之;或晒干杵碎,炊饭食亦好;或磨作面,作烧饼,蒸食皆可。久食则头晕破腹,间食则宜。

菖子根

䓮䕅根
玄扈先生曰:尝过,吴人呼秧子根。弃地,宜移植备荒。
䓮䕅根⑪ 俗名面碌碡。音禄轴。生水边下湿地。其叶就地丛生,叶似蒲叶而肥短,叶背如剑脊样,叶丛中间撺葶,上开淡粉红花,俱皆六瓣。花头攒开,如伞盖状,结子如韭花蓇葖。其根如鹰爪黄连样,色如墐泥色,味甘。
救饥:采根,揩去皴及毛,用水淘净,蒸熟食;或晒干炒熟食,或磨作面蒸食,皆可。
野胡萝卜 生荒野中。苗叶似家胡萝卜,俱细小。叶间撺生茎叉,稍头开小白花,众花攒开如伞盖状,比蛇床子花头又大,结子比蛇床子亦大。其根比家胡萝卜尤细小,味甘。
救饥:采根洗净去皮,生食亦可。

野胡萝卜

绵枣儿
绵枣儿 一名石枣儿。出密县山谷中,生石间。苗高三、五寸。叶似韭叶而阔,瓦陇样。叶中撺葶出穗,似鸡冠苋穗而细小。开淡红花,微带紫色。结小蒴儿,其子似大蓝子而小,黑色。根类独颗蒜,又似枣形而白。味甜性寒。
救饥:采取根,添水久煮极熟,食之。不换水煮,食后腹中鸣,有下气。
土圞儿 一名地栗子。出新郑山野中。细茎延蔓而生。叶似绿豆叶,微尖,每三叶攒生一处。根似土瓜儿根,微团。味甜。
救饥:采根煮熟,食之。
野山药 生辉县太行山山野中。妥藤而生。其藤似葡萄条稍细,藤颇紫色。其叶似家山药叶而大,微尖。根比家山药极细瘦,甚硬。皮色微赤,味微甜,性温平,无毒。

土圞儿

野山药
救饥:采根煮熟,食之。
金瓜儿 生郑州田野中。苗初生,似水葫芦叶而微小,又似赤雹儿叶。茎方。茎、叶俱有毛刺。每叶间出一细藤,延蔓而生。开五瓣尖碗子黄花。结子如马㼎音雹大,生青熟红。根形如鸡弹微小,其皮土黄色,内则青白色。味微苦,性寒;与酒相反。
救饥:掘取根,换水煮,浸去苦味,再以水煮极熟,食之。
细叶沙参 生辉县太行山山冲间。苗高一、二尺,茎似蒿。叶似石竹子叶而细长,又似水蓑衣叶,亦细长。稍间开紫花。根如葵根而粗,如拇音母指大,皮色灰,中间白色。味甜,性微寒。《本草》有沙参,苗、叶、茎状,所说与此不同,未敢并入条下,今另为一条,开载于此。

金瓜儿

细叶沙参
救饥:掘取根洗净,煮熟,食之。
鸡腿儿 一名飜白草。出钧州山野中。苗高七、八寸。细长锯齿叶硬厚,背白;其叶似地榆叶而细长。开黄花。根如指大,长三寸许,皮赤内白,两头尖,味甜。
救饥:采根煮熟食,生食亦可。
山蔓菁 出钧州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茎叶皆莴苣色,叶似桔梗叶,颇长而不对生;又似山小菜叶微窄。根形类沙参,如手指粗。其皮灰色,中间白色。味甜。
救饥:采根煮熟,生食亦可。

鸡腿儿

山蔓菁

老鸦蒜

山萝卜
老鸦蒜 生水边下湿地中。其叶直生,出地四垂,叶状似蒲而短,背起剑脊。其根形如蒜瓣,味甜。
救饥:采根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玄扈先生曰:此草,中颜神用⑫。
山萝卜 生山谷间,田野中亦有之。苗高五、七寸,四散分生茎叶。其叶似菊叶而阔大,微有艾香。每茎五叶排生,如一大叶。稍间开紫花。根似野胡萝卜根,而带黪白色,味苦。
救饥:采根炸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地 参

獐牙菜
地参 又名山蔓菁。生郑州沙岗间。苗高一、二尺,叶似初生桑科小叶,微短;又似桔梗叶,微长。开花似铃铎样,淡红紫花。根如拇指大,皮色苍,肉黪白色,味甜。
救饥:采根煮食。
獐牙菜 生水边。苗初塌地生。叶似龙须菜叶而长窄,叶头颇团而不尖,其叶嫩薄,又似牛尾菜叶,亦长窄。其根如芽根而嫩⑬,皮色灰黑,味甜。
救饥:掘根洗净煮熟,油盐调食。

鸡儿头苗
鸡儿头苗 生祥符西田野中。就地妥秧生。叶甚疏稀,每五叶攒生,状如一叶,其叶花叉有小锯齿。叶间生蔓,开五瓣黄花。根叉甚多,其根形如香附子而须长,皮黑肉白,味甜。
救饥:采根,换水煮熟食。
【校注】
①沙参:嘉靖本《救荒本草》“沙参”原列本卷下文“章柳根”与“麦门冬”两条之间。②[四]面:“四”字,据嘉靖本《救荒本草》补。鸡距:鸡脚像脚趾突出的部分。③〈辛〉[性]:据嘉靖本《救荒本草》,并依上下文例改。④萎蕤(wěi ruí):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嘉靖本《救荒本草》“萎蕤”原列上文“和尚菜”与“百合”两条之间。⑤天门冬:嘉靖本《救荒本草》“天门冬”原列“百合”与“章柳根”之间。⑥蓫[薚](chú tāng):又名“商陆”、“马尾”。商陆科,多年生草本。根可入药。“薚”字,据嘉靖本《救荒本草》及《尔雅》原文,并推文意补。⑦[白]:据平、鲁等本,并推文意补。⑧麦门冬:嘉靖本《救荒本草》“麦门冬”原列“沙参”与“苎根”两条之间。⑨郑〈州〉[山]:据嘉靖本《救荒本草》,参阅陶弘景《名医别录》,并推文意改。郑山,指关中的“二华”。⑩葍(fú)子根:又名“小旋花”、“面根藤儿”。一种多年生的蔓草。⑪䓮䕅(mào sǎo)根:亦称“花蔺”。多年生水生草本。叶可编织凉帽或作造纸原料;根状茎可食用。⑫神:当从黔本作“料”。⑬芽根:嘉靖本《救荒本草》作“茅根”,更合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