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部 叶及实皆可食

草 部  叶及实皆可食

羊蹄苗 一名东方宿,一名连虫陆,一名鬼目,一名蓄,俗呼猪耳朵。生陈留川泽,今所在有之。苗初塌地生,后撺生茎叉,高二尺余。其叶狭长,颇似莴苣,而色深青;又似大蓝叶,微阔。茎节间紫赤色。其花青白成穗。其子三棱。根似牛蒡而坚实。味苦。性寒无毒。

救饥:采嫩苗叶炸熟,水浸,淘净苦味,油盐调食。其子熟时,打子捣为米,以滚水泡三、五次,淘净,下锅作水饭食。微破腹。

img

羊蹄苗

img

苍 耳

苍耳 《本草》名葈音徙耳,俗名道人头,又名喝起草,一名胡葈,一名地葵,一名葹音诗,一名常思,一名羊负来。《诗》谓之卷耳,《尔雅》谓之苓耳。生安陆川谷及六安田野,今处处有之。叶青白,类粘糊菜叶,茎叶稍间结实,比桑椹短小而多刺。其实味苦甘,性温。叶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又云无毒。

救饥:采嫩苗叶炸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其子炒微黄,捣去皮,磨为面作烧饼,蒸食亦可。或用子熬油点灯。

玄扈先生曰:油可食。北人多用以炸寒具。

姑娘菜 俗名灯笼儿,又名挂金灯。《本草》名酸浆,一名醋浆。生荆楚川泽及人家田园中,今处处有之。苗高一尺余。苗似水莨而小。叶似天茄儿叶窄小,又似人苋叶,颇大而尖。开白花。结房如囊,似野西瓜。蒴形如撮口布袋,又类灯笼样。囊中有实,如樱桃大,赤黄色,味酸。性平寒,无毒。叶味微苦。别条又有一种酸浆草,三叶,与此不同,治证亦别。

救饥:采叶炸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子熟,摘取食之。

img

姑娘菜

img

土茜苗

土茜苗 《本草》根名茜根,一名地血,一名茹藘,一名茅蒐,一名蒨。生乔山川谷,徐州人谓之牛蔓。西土出者佳,今北土处处有之,名土茜。根可以染红。叶似枣叶形,头尖下阔,纹脉竖直。茎方。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茎蔓延,附草木。开五瓣淡银褐花。结子小如绿豆粒,生青红熟。根紫赤色。味苦,性寒,无毒。一云味甘,一云味酸。畏鼠姑。叶味微酸。

救饥:采叶炸熟,水浸作成黄色,淘净,油盐调食。其子红熟摘食。

img

王不留行

img

白 薇

王不留行 又名剪金草,一名禁宫花,一名剪金花。生太山山谷,今祥符沙堈间亦有之。苗高一尺余。其茎,对节生叉。叶似石竹子叶而宽短,抪茎对生。脚叶似槐叶而狭长。开粉红花。结蒴如松子大,似罂粟壳样极小。有子如葶苈子大,而黑色。味苦甘。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叶炸熟,换水淘去苦味,油盐调食。子可捣为面食。

白薇 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生平原川谷,并陕西诸郡及滁州。今钧州密县山野中亦有之。苗高一、二尺,茎叶俱青。颇类柳叶而阔短,又似女娄脚叶而长硬毛涩。开花红色,又云紫花。结角似地稍瓜而大,中有白瓤。根状如牛膝根而短,黄白色。味苦咸,性平,大寒,无毒。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乾漆、山茱萸、大枣。

救饥:采嫩叶炸熟,水淘净,油盐调食。并取嫩角炸熟,亦可食。

img

蓬子菜

img

胡枝子

蓬子菜 生田野中,所在处处有之。其苗嫩时,茎有红紫线楞。叶似硷蓬叶微细。苗老结子。叶则生出叉刺。其子如独扫子大。苗叶味甜。

救饥:采嫩苗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晒干炸食尤佳。及采子捣米,青色。或煮粥,或磨面作饼蒸食,皆可。

胡枝子 俗亦名随军茶。生平泽中。有二种:叶形有大小,大叶者,类黑豆叶;小叶者,茎类蓍草,叶似苜蓿叶而长大。花色有紫、白。结子如粟粒大,气味与槐相类。性温。

救饥:采子微舂,即成米。先用冷水淘净,复以滚水泡三、五次,去水下锅,或作粥,或作炊饭,皆可食。加野绿豆,味尤佳。及采嫩叶蒸晒为茶,煮饮亦可。

img

米布袋

img

天茄苗儿

米布袋 生田野中,苗塌地生。叶似泽漆叶而窄,其叶顺茎排生。稍头攒结三、四角,中有子,如黍粒大,微匾。味甜。

救饥:采角取子,水淘洗净,下锅煮食。其嫩苗叶炸熟,油盐调食亦可。

天茄苗儿 生田野中。苗高二尺许。茎有线楞。叶似姑娘草叶而大,又似和尚菜叶却小。开五瓣小白花。结子似野葡萄大,紫黑色,味甜。

救饥:采嫩叶炸熟,水浸去邪味,淘净,油盐调食。其子熟时,亦可摘食。

治病:今人传说,采叶傅贴肿毒、金疮,拔毒。

img

苦马豆

img

猪尾把苗

苦马豆 生延津县郊野中,在处有之。苗高二尺许。茎似黄芪苗,茎上有细毛。叶似胡豆叶微小,又似蒺䔧叶却大。枝叶间开红紫花。结壳如拇指顶大半。顶间多虚,俗呼为羊尿胞,内有子,如檾子大,茶褐色。子叶俱味苦。

救饥:采叶炸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及取子水浸,淘去苦味,晒干,或磨、或捣为面,作烧饼、蒸食,皆可。

猪尾把苗 一名狗脚菜。生荒野中。苗长尺余。叶似甘露儿叶而甚短小,其头颇齐。茎、叶皆有细毛。每叶间顺条开小白花。结小蒴儿,中有子,小如粟粒,黑色。苗叶味甜。

救饥:采嫩叶炸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子可捣为面食。

【校注】

①平泽道傍:嘉靖本《救荒本草》作“平泽或道旁”。②檾(qǐng又音jiǒng)子:苘,今作“苘”。麻类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皮纤维可织麻布、做绳子,种子供药用。③[叶]:据嘉靖本《救荒本草》补。④[味]:据嘉靖本《救荒本草》补。⑤撺葶(cuān tíng):植物学名词。撺,伸出;长出。葶,由植物的地下部分抽出的无叶花茎叫花葶。⑥山黧(lí)豆:一种野生豆,又名“山豌豆”。⑦[间]:据嘉靖本《救荒本草》,并推文意补。⑧开五瓣花,形似碗:嘉靖本《救荒本草》作“开五瓣黄碗子花”。⑨酸浆草,三叶:嘉靖本《救荒本草》作“三叶酸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