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本《农政全书》四十六卷

附录 徐文定公传

徐光启,字子先。父思诚,有孝行,好行其德。光启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编习兵机、屯田、盐䇲、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鋋劾之,落职闲住。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礼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正月,光启进《日躔历指》一卷、《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日躔表》二卷、《割圜八线表》六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未竟其用。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资。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文定。

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录其孙尔觉、尔爵、尔斗为中书舍人。《明史》有传。光启骥并祀乡贤。又,尔路亦光启孙,以积分贡,应国朝顺治十三年廷试,授知县,康熙十四年举乡饮宾。又尔默,号容菴,庠生,亦荫中书舍人,未仕,遇鼎革,遂不出。文定著《毛诗六帖》,未就,尔默成之,梓以行。辑家谱,不援华胄。文定五孙,俱淹贯经史,尔默尤精覃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农政全书》六十卷)

《农政全书》六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徐光启撰。光启有《诗经六帖》,已著录。是编总括农家诸书,裒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次《田制》二卷,一为井田,一为历代之制;次《农事》六卷,自营制、开垦以及授时、占候,无不具载;次《水利》九卷,备录南北形势,兼及灌溉器用诸图谱;后六卷,则为《泰西水法》。

考《明史》光启本传: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崇祯元年,又与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同修新法历书,故能得其一切捷巧之术,笔之书也;次为《农器》四卷,皆详绘图谱,与王祯之书相出入;次为《树艺》六卷,分谷、蓏、蔬、果四子目;次为《蚕桑》四卷,又《蚕桑广类》二卷,广类者,木棉麻苎之属也;次为《种植》四卷,皆树木之法;次为《牧养》一卷,兼及养鱼、养蜂诸细事;次为《制造》一卷,皆常需之食品;次为《荒政》十八卷,前三卷为《备荒》,中十四卷为《救荒本草》,末一卷为《野菜谱》,亦类附焉。其书本末咸该,常变有备,盖合时令、农圃、水利、荒政数大端,条而贯之,汇归于一,虽采自诸书,而较诸书各举一遍者特为完备。《明史》称光启编修兵机、屯田、盐䇲、水利诸书,又称其负经济才,有志用世,于此书亦略见一斑矣。

别本《农政全书》四十六卷

明徐光启撰,陈子龙删补。子龙有《诗问略》,已著录。初,光启作《农政全书》,凡六十卷。光启没后,子龙得本于其孙尔爵,与张国维、方岳贡共刊之。既而病其稍冗,乃重定。此本子龙所作,凡例有曰:“文定所集,杂采众家,兼出独见,有得即书,非有条贯,故有略而未详者,有重复而未及删定者。中丞公属子龙以润饰之。友人谢廷正、张密皆博雅多识,使任旁搜覆挍之役,而子龙总其大端。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其评点,俱仍旧观,恐有深意,不敢臆易。”云云。所谓文定者,光启之谥;所谓中丞公者,即国维也。今原书有刊版,而此本乃出传抄,并其评点失之,核其体例,较原书颇为清整。然农圃之事,本为琐屑,不必遽厌其详,而所资在于实用,亦不必以考核典故为优劣,故今仍录原书,而此本则附存其目焉。

【校注】

①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明代万历年间来华,在北京首建天主教堂,寓居十年,通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曾译《几何原本》,由徐光启笔授。②郭守敬:元代科学家。邢台人,字若思。通水利、历法,与许衡、王恂等编制《授时历》。拜太史令,迁昭文馆大学士。③龙华民:意大利亚人,善天文历算。邓玉函:热而玛尼国人,善天文历算,著《奇器图说》、《五经算经》等书。罗雅谷:意大利传教士,明代天启年间从西安应召与汤若望至北京,修正历法。④王祯之书:指元代王祯所著《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