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部 叶可食

菜部  叶可食

芸苔菜 详见《树艺·蔬部》。

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淘洗净,油盐调食。

苋菜 详见《树艺·蔬部》。

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淘洗净,油盐调食。晒干炸食,尤佳。

玄扈先生曰:恒蔬,不必救荒。

img

芸苔菜

img

苋 菜

苦苣菜 《本草》云:即野苣也,又名褊苣,俗名天精菜。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苗塌地生,其叶光者似黄花苗叶;叶花者,似山苦荬叶。茎叶中皆有白汁。味苦,性平;一云性寒。

救饥:采苗叶炸熟,用水浸去苦味,淘洗净,油盐调食;生亦可食,虽性冷,甚益人;久食轻身少睡,调十二经脉,利五脏。不可与血同食,作痔疾;一云不可与蜜同食。

马齿苋菜 又名五行草。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名五行草耳。味甘,性寒滑。

救饥:采苗叶,先以水淖过,晒干炸熟,油盐调食。

玄扈先生曰:尝过。可作恒蔬。

img

苦苣菜

img

马齿苋菜

苦荬菜 俗名老鹳菜。所在有之,生田野中;人家园圃种者,为苦荬。脚叶似白菜,小叶抪茎而生,稍叶似鸦嘴形。每叶间分叉撺葶,如穿叶状。稍间开黄花。味微苦,性冷,无毒。

救饥:采苗叶炸熟,以水浸洗,淘净,油盐调食。出蚕蛾时,切不可取拗,令蛾子赤烂。蚕妇忌食。

img

苦荬菜

玄扈先生曰:可作恒蔬。蚕特忌之。尝过。

莙荙菜 所在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叶塌地生。叶类白菜而短,叶茎亦窄,叶头稍团,形状似糜匙样。味咸,性平,寒,微毒。

救饥:采苗叶炸熟,以水浸洗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动气破腹。

玄扈先生曰:恒蔬。

img

莙荙菜

邪蒿 生田园中,今处处有之。苗高尺余,似青蒿细软。叶又似胡萝卜叶,微细而多花叉。茎叶稠密。稍间开小碎瓣黄花。苗叶味辛,性温平,无毒。

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生食微动风气。作羹食良。不可同胡荽食,令人汗臭气。

img

邪 蒿

img

同 蒿

同蒿 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多种。苗高一、二尺。叶类葫萝卜叶而肥大。开黄花似菊花。味辛,性平。

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不可多食,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

冬葵菜 《本草》冬葵子是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结子,故谓冬葵子。生少室山,今处处有之。苗高二、三尺。茎及花叶似蜀葵而差小。子及根俱味甘,性寒,无毒。黄芩为之使,根解蜀椒毒。叶味甘,性滑利,为百菜主,其心伤人。

救饥:采叶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服丹石人尤宜食。天行病后食之,顿夜明。热食亦令人热闷动气。

img

冬葵菜

img

蓼芽菜

蓼芽菜 《本草》有蓼实。生雷泽川泽,今处处有之。叶似小蓝叶微尖,又似水荭叶而短小,色微带红。茎微赤。稍间出穗,开花赤色。茎、叶味辛,性温。

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去辣气,淘净,油盐调食。

苜蓿 出陕西,今处处有之。苗高尺余,细茎分叉而生。叶似绵鸡儿花叶,微长;又似豌豆叶,颇小,每三叶攒生一处。稍间开紫花,结弯角儿,中有子如黍米大,腰子样。味苦,性平,无毒;一云微甘,淡;一云性凉,根寒。

救饥:苗叶嫩时,采取炸食。江南人不甚食。多食利大小肠。

玄扈先生曰:尝过。嫩叶恒蔬。

img

苜 蓿

img

薄 荷

薄荷 一名鸡苏。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茎方。叶似荏子叶小颇细长,又似香菜叶而大。开细碎黪白花。其根经冬不死,至春发苗。味辛苦,性温,无毒;一云性平。东平龙脑岗者尤佳。又有胡薄荷,与此相类,但味少甘为别,生江浙间,彼人多作茶饮,俗呼为新罗薄荷。又有南薄荷,其叶微小。

救饥:采苗叶炸熟,水浸去辣味,油盐调食。与薤作虀食相宜,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并宜。新病瘥人勿食,〈冷〉[令]人虚汗不止。猫食即醉,物相感耳。

img 音勤 俗作芹菜,一名水英。出南海池泽,今水边多有之。根茎离[地]二、三寸,分生茎叉。其茎方,窊面四楞。对生叶,似痢见菜叶而阔短,边有大锯齿;又似薄荷叶而短。开白花,似蛇床子花。味甘,性平,无毒;又云大寒。春、秋二时,龙带精入芹菜中,人遇食之,作蛟龙病。

救饥:发英时采之,炸熟食。芹有两种:秋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茎、叶,并堪食。又有渣芹,可为生菜食之。

玄扈先生曰:恒蔬。

img

水 img

img

荆 芥

荆芥 《本草》名假苏、一名鼠蓂,一名姜芥。生汉中川泽及岳州、归德州,今处处有之。茎方,窊面。叶似独扫叶而狭小,淡黄绿色。结小穗,有细小黑子,锐圆,多生[穗]中。以香气似苏,故名假苏。味辛,性平,无毒。

救饥:采嫩苗叶炸熟,水浸去邪气,油盐调食。初生,香辛可啖,人取作生菜,腌食。

【校注】

①《树艺·果部》:内容见本书卷二十九、卷三十。②醂(lǎn):浸藏柿子(使柿子熟)。③糁(sǎn):本意为饭粒,引申为散粒。如饭糁、梨糁。④取摘:嘉靖本《救荒本草》作“摘取”。⑤栌子树:嘉靖本《救荒本草》作“楂子树”。本书卷三十亦有“楂子”一条。依本卷各条体例,此条后似应为“详见《树艺·果部》”,而不应大段引出《救荒本草》原文。⑥〈食〉[熟]:据嘉靖本《救荒本草》,并推文意改。⑦《树艺·蓏部》:内容见本书卷二十八。⑧[实熟]采实〈炸熟〉:据嘉靖本《救荒本草》,并推文意补、删。⑨夜:本书各刻本匀作“夜”,嘉靖本《救荒本草》作“丧”。⑩绵:嘉靖本《救荒本草》作“锦”。⑪虀(jī):同“齑”。切碎的腌菜或酱菜。⑫〈冷〉[令]:据平、黔等本,并推文意改。⑬[地]:据嘉靖本《救荒本草》,并推文意补。⑭[穗]:本书原刻本此处空缺,据黔本、鲁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