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战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虽然战争的发动是始于1939年9月1日,首先是德军侵入波兰,接着在两天以后,英法两国就相继对德国宣战,但有一件事却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奇闻,希特勒和德国最高统帅部对于如何应付英国的反对,是既无计划复无准备。更奇怪的是,在德国于1940年5月发动西线大攻势之前,整整将近9个月的长时间之内,在这一方面也还是一事未做。甚至于在法国已经显明地被击败,其崩溃已成定局之后,德国人还是不曾从事任何计划作为。

所以似乎非常的清楚,希特勒相信只要他肯给予有利的条件,则英国政府一定会同意接受一个妥协的和平。尽管他是那样的雄心勃勃,但他却并不想和英国人拼一个你死我活。因此,希特勒所给予德国将领们的暗示是战争已经过去了,对于军人已经开始准假,一部分飞机也已经移向其他假想有潜在威胁的地区。尤其是在6月22日,希特勒又命令把35个师的兵力复员。

尽管丘吉尔已经坚决地拒绝任何妥协,并明白宣示其继续战争的决心,但希特勒却仍然相信那不过是故意说大话,他感觉到英国人必然会承认他们自己的军事情况已经毫无希望。希特勒很久都不肯放弃他这种幻想,直到7月2日,他才开始命令研究用侵入方式来打倒英国的问题;甚至于到7月16日,又过了两个星期,当他命令开始准备这个侵入行动时,他对于有无此种需要也仍然表示怀疑。不过,他却又说,在8月中旬之前必须完成这个“海狮作战”(Operation Sealion)的一切准备。

7月21日,希特勒曾经告诉哈尔德,说他有意想转过面来先解决苏联问题,如可能也就想在本年秋季发动对苏联的攻击。由此可以证明他内心里的犹豫和矛盾。29日,最高统帅部的约德尔曾经告诉他的助手瓦利蒙特,希特勒已经决心对苏联发动战争。几天以后,古德里安装甲兵团的作战幕僚人员曾被送回柏林去准备在这样的战役中如何使用装甲部队的计划。

当法国崩溃时,德国陆军对于像侵入英国这一类的行动可以说是毫无准备。那些幕僚人员对于这种问题想都不曾想过,更谈不上研究,其部队从未受过海运和登陆作战训练;从来不曾因为这种目的而去建造登陆船只。所以一切能够做到的准备,就只是匆匆忙忙地去征集船只,从德国和荷兰拖了许多驳船,将它们送到沿海峡的各港口;并给予部队以若干上船和下船的实习。仅由于在法国丧失了其武器装备的大部分,而使英国部队暂时陷于“赤手空拳”的状况时,这种临时赶工拼凑的侵入作战也许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这个作战的主要部分是赋予伦德斯特元帅和他的A集团军。他指挥着两个军团:布施将军(General Busch)的第十六军团在右,斯特劳斯将军(General Strauss)的第九军团在左。从斯凯尔特河口到塞纳河口之间的各港口上船,海军部队将在福克斯通(Folkestone)到布赖顿(Brighton)之间的英格兰东南海岸上集合,而一个空降部队则被派前往攻占岩石满布的多佛尔—福克斯通地区。在这个“海狮作战”计划之下,4天之内应有第一波兵力10个师登陆,以建立一个宽广的滩头阵地。约在一星期后,向内陆的主攻前进就应开始;其第一目标为达到沿泰晤士河口(Thames estuary)到朴次茅斯(Portsmouth)之间一道弧形高地。在次一个阶段,就要从西面切断伦敦对外的交通。

B集团军的第六军团,在赖赫劳元帅指挥之下,担负着一个助攻的任务。其第一波兵力为3个师,从瑟堡(Cherbourg)出发,将在波特兰(Portland)以西的莱姆湾(Lyme Bay)登陆,并向北推进到塞文河(Severn)口为止。

侵入军的第二波兵力是用来扩张战果的机动部队,包括6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步兵师,分组为3个军。接着还有第三波兵力,共为9个步兵师;和第四波兵力,共为8个步兵师。虽然在第一波兵力中没有装甲师,但却还是配属了坦克约650辆,那都是要由其两个梯队中的第一梯队携带渡海——在其总兵力25万人之中,领先的梯队约占了1/3强。要想把这个分为两部分的第一波兵力接过海峡,估计需运输船155艘,总吨数约7万吨,此外还需要3000多艘较小型的船只——1720艘驳船(Barges)、470艘拖船(Tugs)和1160艘摩托快艇(Motorboats)。

7月下旬开始准备时,德国海军参谋本部就立即宣称为了发动“海狮作战”必须集中的如此大量船只,至早也要到9月中旬才能准备完成——尽管希特勒已经命令要在8月中旬以前完成一切的准备工作。事实上在7月底,海军参谋本部甚至于还曾建议想把这个作战延到1941年的春季再执行。

但那些并非惟一的阻碍。德国陆军将领们对于他们部队在渡海所冒的危险也是很感忧惧。无论是他们自己的海军也好,或是空军也好,他们对其有无确保中途安全的能力,都很少有信心。所以他们力主侵入行动应采取足够宽广的正面,从拉姆斯格特(Ramsgate)到莱姆湾,以分散敌方守军的兵力和注意。德国海军将领对于英国舰队拦截更感到惶恐,他们深信自己的兵力薄弱,很难阻止英国舰队的干扰,所以他们从一开始起就坚持认为陆军的宽正面侵入计划是海军所不可能保护的,并主张渡海的兵力只能限于相当小型的部队,其路线必须在相当狭窄有水雷掩护的走廊之内。这样的限制也就更加深了陆军将领们的疑惑。此外,雷德尔又特别强调在渡海地区上空必须享有空中优势。

在7月31日和雷德尔作了一番讨论之后,希特勒采纳了海军的意见,同意在9月中旬以前“海狮作战”是不能够发动的。但这个作战也还不曾确定延期到1941年再执行,因为戈林曾向希特勒保证他的空军能够阻止英国海军的干扰,并同时把英国空军逐出天空以外。海陆两军的将领都很愿意让戈林去打头阵,让他去尝试发动一次预备空中攻势,除非等到这个攻势已经成功,否则他们也就不必先作任何肯定的承诺。

结果,这一个空中攻势并未成功,于是在空中的斗争也就变成了不列颠决定性会战的主要特征——而且的确也是惟一的特征。

德国空军所享有的优势并不像当时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巨大。它并不能使用大量的轰炸机,一波接着一波来维持连续不断的攻击,那也正是英国老百姓所深感畏惧的,而它所拥有的战斗机在数量上也比英国的多不了太多。

这个攻势主要是由第二和第三两个航空队(Air Fleet,德文为Luftflotten)来执行,其指挥官分别为凯塞林(Albert Kesselring)元帅和施佩勒(Hugo Sperrle)元帅,前者以法国东北部和低地国家,即荷比两国为基地,后者以法国北部和西北部为基地。每一个航空队都是一支自成单位的部队,包括所有不同的组成单位——当在波兰和西欧与陆军合作时,这种整体化的编组(Integration)是很有利的,但在完全是空军的作战中,就变得不那样有利了。每个航空队都策定其自己的计划,而且各自为政,互不相谋,根本上就没有一个全盘计划。

8月10日,当攻势就要猛烈发动时,这两个航空队共有水平(高空)轰炸机875架、俯冲轰炸机316架。(这些俯冲轰炸机被证明是太易于被英国战斗机所击毁,所以在8月12日以后即退出战斗,并保留供尔后侵入作战时之用。)

此外,驻在挪威和丹麦,由施通普夫将军(General Stumpff)所指挥的第五航空队也有高水平轰炸机123架,但它一共只参加了一天的战斗,因为损失太重,所以遂再未作这样远距离的出击。不过由于这支兵力的存在,对于英国方面也就多少产生了一些牵制作用,使英国战斗机司令部必须在英格兰的东北部保持一部分兵力。此外,在8月的下半月,它也曾提供大约100架轰炸机以补充第二和第三两个航空队的损失。

在8月10日开始会战时,德国方面共有可用的战斗机929架。它们大部分都是单引擎的梅塞希密特(Messerschmitt)109式(Me 109),不过也有227架双引擎和相当长程的Me 110式。Me 109式的原型是在1936年出现,最高速度超过每小时350英里,而其高爬升率也使它对于英国的战斗机获得了更进一步的优势。但在旋转和翻滚上,它在和英国飞机交战时却是居于不利的地位。此外,和英国飞机不同,它们在会战开始时,大部分对于驾驶员都没有提供装甲的保护,但它们却有避弹(Bullet-proof)油箱,那却是英国人所没有的。

在此次会战中,有限的航程对于德国单引擎战斗机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对于Me 109来说,其官方宣称的巡航距离为412英里,这是一种非常容易引起误解的数字。其真正的活动半径,包括去回距离在内,只能达100英里强。从加来或科汤坦半岛(Cotentin Peninsula)起飞,只能刚刚达到伦敦和在那里作极短时间的战斗。再换一种说法,其全部的飞行时间只有95分钟,其中所能给与的战术飞行时间(Tactical Flying Time)仅为75到80分钟。当轰炸机损失惨重之后,遂不得不使用战斗机来护航。由于一架轰炸机需要两架战斗机来保护,所以甚至于仅只攻击在英国南部的目标,每天所出动的轰炸机也不能超过三四百架。

Me 109在起飞和降落时又都很难操纵,因为它的起落架比较脆弱,而在法国海岸上那种匆忙赶建的飞机场中,这种困难也就更为严重。

双引擎的Me 110,虽然名义上其最高时速为340英里,但实际上却是相当的慢——通常只有300英里,甚或还更少——所以很易于被英国的喷火式(Spitfire)所赶上。这种飞机不易加速,而且不灵活。据说德国人的原意是要使它成为战斗机中的“一朵奇葩”,但结果却是一项最令人感到失望的技术失败——甚至于连它本身都需要用Me 109来加以保护。

但德国战斗机的最大弱点还是其无线电装备的原始化。他们也有无线电话可供在飞行中互相通讯之用,但若与英国人所用的装备相比较,则是非常的粗劣——而他们也不可能从地面上来加以管制。

在法国损失了400多架之后,到7月中旬,英国空军战斗机的实力又已经重建到大约650架的数字——这也就是当5月间德国发动攻势时他们所原有的实力。他们大部分都是飓风式(Hurricane)和喷火式,不过也还有接近100架的其他较旧式的飞机。

这种惊人的恢复大部分应归功于比弗布鲁克勋爵(Lord Beaverbrook)的努力,他是在5月间丘吉尔内阁成立时出任新成立的飞机生产大臣。批评他的人说,由于精力旺盛,遇事干涉,所以对于长期的进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战斗机司令部总司令道丁上将(Air Chief Marshal Sir Hugh Dowding),却在官方记录上宣称:“此项任命的效果只能说是奇迹。”到仲夏时,战斗机的生产已经增加了两倍半,而在全年内英国生产了战斗机4283架,德国所生产的单引擎和双引擎战斗机总数却只刚刚超过3000架。

在兵器方面的相对情况就比较难以确定。飓风式和喷火式都只装有机关枪,一共是8挺,分别装在机翼前缘。这种机枪是美国白朗宁式(Browning)——所以要选择此种兵器的理由:一方面是它对于遥控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是射速高,每分钟达1260发。Me 109战斗机通常是在机首整流罩中装置2挺固定机枪,而在机翼中则有2门20毫米机关炮——此种兵器是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而发展成功的。那次战争被德国空军用来作为一个试验场——Me 109就是在那里试验出来的,此外还有现在被淘汰的他种较早型式的战斗机。

贾南德(Adolf Galland),为德国的一位空战英雄(ace),在其事后的回忆中,认为Me 109的兵器毫无疑问的比较好。英国方面的意见就不一致,有人认为白朗宁的射速较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相当威力,不过也有人认为五六颗炮弹所造成的损害远超过了大量的机关枪火力——而又有些英国飞行员也抱怨说,尽管确信已经击中,但对方好像没有事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会战过程中,也有30多架喷火式装置了2门20毫米炮,而装着4门炮的飓风式从10月以后也开始使用了。

德国轰炸机的兵器实在是太差——只有几挺可以自由旋转的机枪。那是很清楚的,而且也是一开始就可以证明的。所以若无战斗机的保护,他们本身是不可能击退英国战斗机的攻击。

在战斗机驾驶员方面,双方情况的比较更为复杂,而在会战的较前阶段,英国实居于不利的地位。虽然训练水准较高,但在数量上却感到严重的缺乏。英国空军的训练学校扩张得很慢,而他们的缺点也就影响到战斗的进行。消耗被减到了最低限度,甚至于不惜让某些空袭通过而不加以拦截。所以道丁的主要烦恼不是飞机而是人员。

由于在7月间设法节省其资源,所以到了8月初,道丁居然能够把他的驾驶员实力增到了1434人——而海军航空队也还借了68个人给他。但一个月后,这个数字降低到了840人,而每个星期的平均损失为120人。在另一方面,英国空军的作战训练单位在整一个月内所能交出的战斗机驾驶员还不足260人。9月间的情况是更为恶劣,因为技术优良的人员越来越少,而刚刚加工训练出来的新人由于经验不够所以伤亡率也就特别高。用来代替疲惫不堪单位的新中队所受到的损失往往比旧单位要高。有许多人员因为过分疲倦,也就士气颓丧,甚至于变得精神失常。

德国在数量方面最初没有这么多的困难。尽管在5、 6两个月内他们在欧陆上的损失也很重,但飞行学校所能生产的驾驶员比前线部队所需要的数量还要多。但因为戈林和其他的空军首长一向看不起战斗机兵种,认为它只是防御性的和次要性的,所以在士气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此外,由于补充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人员的损失,又把战斗机单位中的最佳驾驶员浪费了不少,而戈林还不断批评他们缺乏朝气,把德国空军一切失败的责任都硬加在战斗机部队的头上——实际上,大部分是由于他个人缺乏远见,以及在计划作战中的错误。在另一方面,英国战斗机驾驶员的士气却不断地受到鼓励和增强,在那个紧要关头上,他们变成了丘吉尔所夸耀的“少数人”(Few)、皇家空军的精华和整个民族的英雄。

因为他们给护航的任务拖得精疲力竭,所以德国战斗机部队的飞机和人员也就日益感到心力交瘁——通常一天要出击两三次,有时会有五次之多。戈林不准他们有休息日,也不准前线单位轮调。所以在惨重的损失之外又再加上此种单纯的疲倦。因此到了9月,士气就已经变得极为低落。同时,那些驾驶员对于德国当局是否真正有意执行侵入战也开始感到疑惑,他们觉得一切的准备都是近乎儿戏,那么他们为了这一场假戏而作真正的牺牲实在是太不值得。

轰炸机人员所受到的损失更重,而且他们也感觉到对于英国战斗机的攻击无法抵抗。所以尽管仍继续英勇的执行命令,但士气却早已一落千丈。

总而言之,在会战的初期,双方在技术和士气上大致是势均力敌,经过了不断的消耗,英国方面的损失和疲倦固然非常的严重,但他们都可以感觉到对方的情形还要更严重,这种事实和感觉也就帮助他们逐渐获得优势。

在整个会战期中,德国方面又经常受到另一种障碍,那就是贫乏的情报。在执行攻势作战时德国空军的基本指导就是一种名叫《蓝色研究》(Blue Study)的战前手册,其中包括英国工业的大致分布情形,以及概括的空中摄影侦察结果。此外德国空军本身的情报单位,其首长仅为一少校,所以对于此种工作的补充也非常的有限。1940年6月,这位施密德少校(Major Schmid)在其对于英国空军的调查报告中,把英国战斗机生产数字估计得非常的低,认为每月只有180架到300架——实际上经过比弗布鲁克勋爵的努力,在8、 9两个月中,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的产量实际上已经增到460架到500架。(此种巨大错误所产生的虚伪印象又受到了乌德特将军〔General Udet〕生产部所作的报告的增强,那是仅强调飓风式和喷火式的弱点,而未指出它们的优点。)

在施密德少校的调查报告中从未提及英国空军完整而严密的防御系统,包括其雷达站作战室和高频无线电网等在内。但是设在苏福克(Suffolk)海岸边鲍德西(Bawdsey)地方的英国雷达研究站,以及沿海岸到处都有的高大雷达天线架,在战前几乎开放在良好的情报观察之下,所以到了1939年,若说德国人对于英国警报系统的重要特征仍然缺乏情报资料,那似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德国人在1938年就知道英国人在进行雷达的试验,而且甚至于1940年5月在布伦(Boulogne)的滩头上,还曾俘获一套机动雷达站,但他们的科学家却认为这种仪器很粗劣。当德国占领了法国的大部分时,在那里也可以获得更多有关英国雷达的资料,因为法国人对于保密一向很随便。但似乎德国人却并不曾利用这些机会。戈林本人对于雷达的潜在威力更是丝毫不曾加以考虑。

因此,一直等到7月间德国人沿着法国海岸设立了他们的监听站之后,才开始了解从英国海岸上那些雷达天线上所发出的奇异讯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东西。即令如此,德国空军领袖们对于英国雷达的涵盖范围和效力还是估计颇低,而且也不曾对它作干扰或摧毁的努力。甚至于当他们已经发现英国战斗机在作战时是受到严密的无线电管制时,也还是并不怎样感到忧虑——他们的结论认为这种系统将使英国战斗机司令部丧失弹性,而大规模的攻击也可以击溃这种系统。

在激烈空战中对于敌方的损失估计总是有夸大的趋势,这原是双方所共有的毛病,但对于德国方面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却比较严重。最初,德国空军的情报对于道丁的实力可以说估计得相当的正确,一共约有50个中队的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其作战实力约为600架,而在英格兰南部的最多,为其中的400到500架。但自从战斗展开之后,因为一方面把英国人的损失估计过高,另一方面又把英国飞机的生产量估计太低,所以也就不断地计算错误而发生混乱。结果使德国空军驾驶员看到英国战斗机在战场上的实力始终能够维持时,遂不免大感困惑而影响到他们的士气。所报告已被击落的敌机数字要比实际存在的数字还多。

另一个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德国空军将领有这样一种习惯,当他们轰炸一个英国战斗机基地时,也就顺手用红铅笔把那个基地上的英国空军中队都划掉了。这又有两种原因:一方面是空中摄影侦察的不可靠;另一方面是对于侦察结果所作的分析过分乐观。举例来说,德国空军估计到8月17日为止,已经有12处机场“永久被毁”(Permanently destroyed)——但事实上,只有在曼斯顿(Manston)的一个机场曾在相当时间之内不能使用。此外,德国空军又浪费了很多气力来攻击英国东南部的机场,那却并非战斗机指挥组织中的一部分。同时,德国空军首长们又未能认清“分区指挥所”(Sector Station)在战斗机指挥组织中的巨大重要性,例如在比京山(Biggin Hill)、肯莱(Kenley)和霍恩彻奇(Hornchurch)等地所设立者——德国人更不知道他们的作战室都是在地面上很危险地暴露着。8月底,德国空军对于这些分区指挥所虽曾作过一次猛烈的攻击,但以后就不曾再继续执行。

另一个对德国人的障碍就是天气,这又有双重的意义: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天气常常都是不利于攻击方面的,而这种不利的天气又常是从西边来的,所以英国人总是可以比较先知道。德国人对于英国人从大西洋上所发来的气象报告无线电密码已经能够译出,但他们对此却并不曾好好地加以利用,所以还是常常吃亏。尤其是其轰炸机与战斗机在会合时间的配合上经常受到意外云层和恶劣能见度的破坏。由于轰炸机人员缺乏“盲目”飞行的经验,所以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上空的云层会使他们老赶不上预定的会合时间;而战斗机却不能浪费燃料,所以无法等候,就只好临时去支援其他的轰炸机,结果是使某一队轰炸机获得了加倍的掩护,而另一队却毫无掩护,于是也就自然会受到重大的损失。等到秋季接近时,天气变得更坏,于是这种差错的机会也就更多,所造成的损失也就更为惨重。

不过有一点,由于有较好的计划,德国人却是比较居于有利的地位。英国的海空救难工作最初非常缺乏效率,一个驾驶员若落在海中,其被救起的机会就只能碰运气了。因为在8月中旬,几乎有2/3的重要空战都是发生在海面上空,所以这种损失也就变得非常严重。德国人却有较好的组织。他们使用了30架汉克尔(Heinkel)制水上飞机来从事救难的工作,他们的战斗机驾驶员和轰炸机乘员都装备有可以充气的橡皮小艇、救生衣、信号手枪和能够把周围海水染成一片亮绿色的化学药品。一位战斗机驾驶员若落在海中,他大概可以有40秒到60秒的时间来让他在飞机沉没之前爬出。假使不是有这种比较良好的救难措施,则德国空军士气的崩溃可能还会更快。

除了英国空军的战斗机以外,指派负责防空的英国高射炮部队也使德国空军的攻势受到了强力的反抗。这些单位是由陆军所提供,也属于陆军,但在作战时却受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的管制(一如配属给英国的远征军一样)。假使说他们在不列颠之战中所击落的德国轰炸机数量是相当的少,但他们的功劳却还是很大:高射炮的火力使攻击者在作战时受到了普遍的扰乱,而尤其是使轰炸命中率大为降低。

英国高射炮兵司令为派尔中将(Lieutenant-General Sir Frederick Pile)。他本是炮兵出身,当1923年英国皇家战车兵种成为一种永久性组织时,他就转入了这个兵种,而不久就变成了机动装甲部队的最活跃提倡者。但在1937年晋升了少将之后,英国陆军部就派他充任第一防空师(Anti-Aircraft Division)的师长,这个师正负责保护伦敦和英国南部。次年2个防空师被扩编为5个,然后又增为7个。在1939年7月底,即战争的前夕,绰号“提门”(Tim)的派尔晋升了中将,负责指挥全部的防炮兵力,包括那些正在编组的轻型防炮兵连在内——这些单位是负责防御机场以及其他重要据点以对抗低飞敌机的攻击。

阻滞气球(ballon barrage)是应付此种攻击的另一种有价值的工具——一连串腊肠形的气球,用钢索将其固定在5000英尺的高度上。这是由空军本身所提供,也在个别控制之下,不过仍在战斗机司令部的整个作战系统之内。

在战前的几年间,为了国内防御而扩充高射炮兵部队的计划常常受到陆军当局的强烈反对,而最好也不过是勉强同意而已。因为照他们看来,增强防空兵力也就无异于暗中减少陆军的实力。所以当派尔在努力发展这些防空部队和增进他们的效率时,在陆军部中不仅遭遇到许多的障碍,而且也使他本人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这也就使他丧失了再回到陆军主流和获得进一步升迁的机会。但对于国家而言,这又未尝不是幸事,因为他已经成功地和道丁建立了亲密而和谐的关系,那是一位很难相处的人,而他们之间却合作得至为良好。

当战争爆发时,即1939年9月初,已被批准的防空司令部编制已经逐步增加到了2232门重型高射炮的规模——比两年前所未通过的“理想”计划几乎超过了一倍——此外还有1860门轻型高射炮和4128具探照灯。不过,由于犹豫和拖延的结果,当战争爆发时,实际可以部署的却只有重炮695门和轻炮253门——即分别仅占批准数字的1/3和1/8。但比一年前慕尼黑危机时却还是进步了不少,那时能立即使用的重高射炮共只有126门。探照灯的情况比较良好,已经部署的数字为2700具,在批准的4128具中已超过2/3。

战争一起就带来了新的问题:海军部要求255门重高射炮以掩护其6个舰队停泊处——在战前海军部是从未提出过这一类的要求,他们一直坚信其军舰能够凭借其本身的高射枪炮击退任何的空中攻击,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协助。现在为了掩护在福思湾(Firth of Forth)的罗赛斯(Rosyth)停泊处,就要求了96门炮——这和用来掩护整个伦敦城的数字一样多,而比用来掩护德尔比(Derby)地区的数字要多了4倍。最重要的劳斯莱斯(Rolls-Royce)引擎工厂就设置在德尔比地区之内。

1940年4月对于挪威的远征又带来了更大的需求,并消耗了许多轻重型的兵器。

于是,在6月间法国沦陷之后,大不列颠本身的防空情况也就急转直下,因为从挪威到布列塔尼,英伦三岛已经被包围在一个由敌方空军基地所构成的圈子内。

此时,英国高射炮司令部的实力已经增加到重炮1204、轻炮581门——比之战争爆发时的数字,前者增加了差不多一倍,后者则超过了一倍。若非各种不同的消耗,则情况也许还可以更好一点。在以后的5个星期当中,又分别增加了124门重炮和182门轻炮,但前者的一半和后者的四分之一却不能不分配给训练单位和海外部队,由于意大利已经参战,所以某些海外地区现在也开始感受威胁。到了7月底,大不列颠的对空防御所需的重高射炮还只相当于战争爆发时所认为必要的数字之一半,而轻高射炮则仅及1/3——但战略环境却远比当时所假想的更为恶劣。探照灯的数量比较充足,现在已有者已接近4000具,差不多可以达到标准编制——不过由于环境的改变,现在所需要的数量也已经大增。

在不列颠之战的序幕阶段中,我们所看到的仅为德国空军对于英国船只和海峡方面的港口,逐渐展开其攻击,同时也偶然地企图引诱英国战斗机出来和它们交战。直到8月6日为止,德国空军的主要指挥官凯塞林和施佩勒对于攻势的执行都尚未接获任何明确的指示——所以在最初阶段,其作战形态很令人感到莫测高深。(原注:当时派尔将军每天都把空袭的情况图送给我看,希望我能找到一点线索,但我也无法看出其明确的形态或目的。)

对船只的正式攻击始于7月3日,而翌日由87架俯冲轰炸机所组成的部队,在Me 109的掩护之下,攻击在波特兰(Portland)的海军军港,但并无太大的效果。7月10日,一支小型的轰炸机部队,在大批战斗机掩护之下,攻击在多佛尔附近海中的一个船队。值得重视的是Me 110远非英国飓风式的敌手,后者是被派往掩护该船队的。7月25日,另一船队在同一地区中受到了较重攻击之后,英国海军部遂决定只在夜间才让船队通过海峡,又因为德国空军对于英国驱逐舰曾作几次成功的攻击,于是也就决定把驻在多佛尔的那些驱逐舰撤到朴次茅斯。另一个船队在8月7日夜间企图通过,为维桑(Wissant)附近岩岸上的德国雷达所发现,于是次日就受了俯冲轰炸机的攻击。这些俯冲轰炸机在战斗机掩护之下分成若干个攻击波,一次可以多到80架。它们击沉了约近7万吨的船舶——所付出的成本为31架飞机。

11日,在混乱的战斗中,英国空军损失了32架战斗机。即令如此,在这个从7月3日到8月11日的阶段中,德国人一共损失了364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而英国空军则仅损失了203架战斗机——只要一个星期的生产量即可以补充这样大的损失。

迟到8月1日希特勒才正式命令德国空军,应“尽可能迅速摧毁敌方的空军”。戈林与他手下的大将们商讨一番之后,就决定大攻势的开始定为8月13日——这就是所谓的“鹰日”(Adlertag)。在序幕阶段对于德国空军之成功所作的过分乐观报告,使戈林深信只要天气良好,4天之内他就可以获得空中优势。但到了8月13日,天气却已经变得比较不利。

尽管如此,在“鹰日”这一天,德国空军对于英国东南部的战斗机机场和雷达站发动了第一次轰炸攻击。在曼斯顿、霍金格(Hawkinge)和林普尼(Lympne)等地的前进机场都受到很重的损失,有一些雷达站在几个小时之内也都不能使用。在怀特岛(Isle of Wight)上文特讷尔(Ventnor)地方的一个雷达站完全被炸毁,但利用其他发送机的讯号使德国人始终未能发现这个事实。雷达塔的本身足以使俯冲轰炸机不易炸到其基层附近的操作室,同时德国人也始终误以为那是安全地设在地下。在这一方面也应归功于空军妇女辅助队的那些女雷达员,她们都是一直留在岗位上工作,直到自己的雷达站被炸时为止。

由于在英国东南部上空有浓密的云层,所以戈林遂决定等到下午再发动主力攻击——但因为有几个部队接到命令较迟,于是也就在漫无组织的空袭中浪费了它们的力量。等到下午发动大攻击时,又还是太分散,所以结果也就很令人失望。在那一天,德国空军共出动了1485架次,比英国空军要多一倍。德国人共付出了85架轰炸机和战斗机的成本,但却只击落了13架英国战斗机——虽然他们宣称已经击毁了70架。

在这个主力攻势的开始阶段,因为攻击那些并不属于英国战斗机指挥系统的机场,而浪费了德国空军的很多力量——因为只有战斗机机场才应该是它们的主要目标。此外,轰炸机编队与护航战斗机之间的协调也颇为恶劣,所以也就吃了很大的苦头。

次日,8月14日,云层把攻击的数量减到大约只相当于第一天1/3的程度;但到了15日上午天气好转之后,德国空军遂开始发动在全部会战中一次最大的攻击——一共是1786架次,其中所使用的轰炸机超过了500架。第一次攻击是以在霍金格和林普尼的机场为目标,尽管前者比较重要,但却未受严重的损毁,而后者则有两天不能使用。

于是在午后不久的时候,就有100多架来自第五航空队的轰炸机,分成两个编队,飞过了北海攻击纽卡斯尔(Newcastle)附近和在约克郡(Yorkshire)境内的机场。较大的一个编队,约有轰炸机65架,从挪威的斯塔万格起飞,由大约35架Me 110护航,但这些战斗机都显得殊少掩护价值。这支部队受到英国第十三战斗机群(Group)的猛烈抵抗,同时再加上高射炮的火力,结果被击落了15架,而英国空军则完全没有损失。另一支部队,约为轰炸机50架,从丹麦的奥尔堡(Aalborg)起飞,没有战斗机掩护。虽然英国第十二战斗机群派了3个中队去迎击,但它们大部分却还是到达了约克郡的德里菲尔(Driffield)英国轰炸机基地,并造成相当的损失——不过在英国上空损失了7架轰炸机,回航时又损失了3架。

在南面,英国的防御就比较不那样成功——攻击较重,次数较多,航程也较短。过了正午以后,30架德国轰炸机,在大批战斗机保护之下,达到了罗彻斯特(Rochester),并轰炸在该地的萧特(Short)飞机工厂,差不多在同时,24架战斗轰炸机的空袭也使在苏福克的马特尔沙姆荒野(Martlesham Heath)上的英国战斗机机场受到重大的损失。空袭的频繁使雷达发生了混乱,于是英国的战斗机中队只好各自为战,到处追逐。所幸者是德国空军的第二和第三两航空队在它们的攻击上并无有效的协调,所以也就丧失了使英国空军到处乱跑的有利机会。直到下午6时,德国第三航空队才集中了大约200架飞机,飞过海峡去攻击在英格兰中南部的机场。在良好的雷达预警之下,负责掩护英国南部的第十和第十一两战斗机群,出动了不少于14个中队的兵力,一共约170架战斗机,以迎击这个巨型的攻击。结果使德国人的攻击没有获得多少成就。不久以后,德国空军第二航空队又在东南部发动新的攻击,共使用了100余架飞机,但仍然是立即遭到了强烈的抵抗,而没有什么战果。甚至于当攻击者到达他们的目标地时,他们也发现英国的战斗机都已有良好的疏散和伪装。

这一天,也许即为整个会战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一天,德国人在英国全国的上空,实际损失了75架飞机,而英国战斗机的损失则仅为34架。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空军所曾使用的轰炸机数量不及其全部实力的一半——这无异于间接承认其轰炸机的作战必须有赖于战斗机的掩护,后者却几乎全部都出动了。此外,这一天的作战也已经明白证明出了德国的俯冲轰炸机,就是一向令人感到胆战心惊的“斯图卡”(Stukas),对于现在所企图完成的任务是完全不配合——还有Me 110式战斗机也是一样,尽管德国人对于这种型式的飞机曾经寄以极大的希望。

也就是在这一天,丘吉尔才感动地说:“在人类斗争的场合中,从来不曾有过这么多的人对这么少的人感恩这么深!”

但是第二天,即8月16日,德国空军又作了另一次强大的努力——在幻想中它们以为在15日这一天英国空军已经损失了100多架飞机,所以应该只剩下300架战斗机。尽管第二天的攻击曾经在几处地方造成损失,但就其全体而言,还是令人感到失望。17日尽管天气良好,但却未作重大的攻击。18日,德国人又重新作了一次较强大的努力,结果使他们损失了飞机71架(其中一半为轰炸机),而英国人则仅损失战斗机27架。此后攻击就渐成尾声。事实上,对于肯莱和比京山的低飞攻击曾经造成了相当的损失,而且极难对抗,因为他们来袭时是在雷达屏的水平线之下。但德国人却不知道这个事实,而只感觉到损失太大,难以为继。接着恶劣的天气遂给会战带来了一度沉寂。

8月19日,戈林曾召集其主要执行首长举行另一次会议,经过了一番讨论之后,就决定再继续发动空中攻势——用全力来击灭英国的战斗机兵力。

在8月10日以后的两个星期之内,德国空军一共损失了167架轰炸机(包括40架俯冲轰炸机在内),所以轰炸机的将领也就要求尽量加强战斗机的掩护。由于戈林有袒护轰炸机而责备战斗机的趋势,所以也就更增加了两个兵种之间的紧张和摩擦。

但在英国方面也同样有摩擦的存在,尤其是两位主要将领之间:一位是空军少将派克(Air Vice-Marshal Keith Park),他是第十一战斗机群的指挥官,负责防守紧要的英格兰东南部;另一位是空军少将利–马洛里(Air Vice-Marshal Trafford Leigh-Mallory),他指挥在中部的第十二战斗机群。派克强调在目标前方迎击德军并击落其轰炸机的重要,他认为这样可以迫使他们多用Me 109战斗机来担负密集的护航任务,而那却是这种飞机所不适宜的。利–马洛里则认为这种战法将使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太吃力,因为他们很容易在地面上受到敌人的捕捉,通常是在补充燃料时,或是还不能达到足够的高度,即匆忙应战。

对于所应使用的战术也有争论。利–马洛里派是提倡“大编队”(Big Wing)的理论,即集中多数战斗机组成巨型的拦截兵力。派克则坚持他的主张,他认为由于有雷达的帮助,英国战斗机可以采取较富弹性的战术——即所谓“稀释集中”(Diluted Concentration)的战法。

同时,也有人认为道丁是采纳了派克的意见,为了民心士气之故,而过分故意地维持在东南地区中的前进基地。假使能撤到伦敦的后方,也就是超出了Me 109和它们所护送的轰炸机航程之外,则也许较为合算。

在8月8日到18日之间,英国战斗机司令部一共损失了94位驾驶员,另有60人负伤。但在飞机方面却并不感到缺乏,尽管在这个阶段中已经损失了战斗机175架,外加重伤者65架和在地面上被炸毁者30架。

当天气在24日好转时,戈林遂发动其第二次的制空权争夺战。这一次有较好的计划。在凯塞林指挥之下的第二航空队,经常在海峡那边的德国上空维持着一些飞行中的飞机,因为雷达并不能辨别轰炸机和战斗机之间的差异,所以也就使派克永远在猜测之中,同时他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这些飞机会突然地冲过海峡。在这个新阶段内,第十一战斗机群的前进机场受到了比以前较严重的打击,而曼斯顿基地终于不得不放弃。

新计划的另一特点是对于伦敦周围的英国空军基地和设施加以猛烈的攻击——这也就使炸弹在无意中会落在伦敦市上。24日夜间,有10架左右的德国轰炸机本是以罗彻斯特和泰晤士港(Thameshaven)为其攻击目标,但在飞行中却迷失了方向,于是就把它们的炸弹误投在伦敦的市中心。这个错误行动立即引起英国人的报复,次日夜间有80多架英国轰炸机前往空袭柏林。以后又接着空袭几次,希特勒向英国发出威胁的警告,但英国当局却置之不理,于是他也就下令对伦敦作报复性的空袭。

在这次新攻势发动之前,德国空军第三航空队所属的Me 109战斗机大部分都奉命转交给第二航空队,以便增强在加莱地区的护航实力。这个政策颇有收获。英国空军在想穿透德国战斗机的屏障时,已经遭遇到较多的困难,而损失也很重大;反之德国轰炸机则已经比较易于达到其目标。此外德国人也发展了一种新战术,即当大编队通过了雷达警戒线之后,马上就化整为零,个别进袭。

在开始的第一天,即8月24日,仅赖他们的高射炮防御,北威尔德(North Weald)和霍恩彻奇的分区指挥所才幸免于全毁。在德国第三航空队所作的一次猛烈攻击中,高射炮也挽救了朴次茅斯的船坞,不过城市本身却因为敌机为高炮火力所迫而投弹不准,反而受了严重的损毁。此后第三航空队遂改用夜间轰炸的战术,从28日起,一连4夜都向利物浦(Liverpool)进攻,但因为他们训练不够而领航的无线电波又受到英国人的干扰,所以有许多轰炸机都不曾找到默西河两岸(Merseyside)地区。不过这几次空袭也显示出了英国防御系统在对抗夜间攻击时的缺点。

8月的最后两天对于英国战斗机司令部是运气特别恶劣的日子。值得注意的是敌方轰炸机都是用小编队,每个编队15架到20架,有数量多到3倍的战斗机掩护。31日,英国空军所受的损失是全部会战中最严重的一次,一共被击落了39架战斗机,而德方的损失为41架飞机。以英国空军的有限兵力,这样大的损失率是吃不消的,而且又并未能吓阻攻击者。在西南地区中的机场现在大部分都已受到严重的破坏,其中有些已经到了不堪使用的程度。

甚至于道丁也在考虑撤退其在东南部的战线,使其退到Me 109的航程之外。同时他也受到较强烈的批评,因为他一直保留着20个战斗机中队来掩护北部,但那一方面仅在白天里受过一次攻击——以后就一直平静无事。此外,驻在东英吉利(East Anglia)和中部地区的第十二战斗机群也吵着要直接参加战斗——而派克却认为他们是故意不肯照他所希望要的方式来合作。派克与利–马洛里之间,道丁与空军参谋总长纽厄尔(Newall)之间,关系都相当的紧张,所以也就使问题很难获得顺利的解决。

8月间,英国在战斗中一共损失了338架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另外还重伤了104架;而德国方面则仅损失了177架Me 109,重伤了24架。所以战斗机的损失上是成2与1之比。其他的原因也使英德双方分别损失了42架和44架战斗机。

于是在9月初,戈林很有理由感觉到他的目标已经伸手可及了——即击灭英国的战斗机兵力以及其在东南部基地设施,但他却没有把握住对于既得利益应立即扩张的重要性。

9月4日,德国空军的攻击方式又有改变,不再集中全力去攻击英国战斗机司令部所属的机场,而对英国的飞机工厂作一连串的攻击——在罗彻斯特的萧特工厂和在布鲁克兰德(Brooklands)的维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工厂。此种变化就其本身而言也是很有效的,但它的毛病却是减低了对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的压力。此种压力却是比较最有价值,因为英国驾驶员的耐力和神经都已经接近崩溃边缘,而他们的操作水准也已经显著地降低了。

道丁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命令对于南部的飞机工厂给与最大限度的战斗机掩护;两天之后,当德国空军再向布鲁克兰德进攻时就受到迎头的痛击——还有对伦敦周围5个分区指挥所的攻击也被击退了。

在8月24日到9月6日之间的整整两星期内,英国战斗机被击毁了295架和重伤了171架——而新产的和修好的战斗机补充总数是269架。德国空军在Me 109方面的损失是只相当于英国方面的一半——虽然它们所损失的轰炸机在100架以上。

德国空军的损失,以及要求再加强对轰炸机掩护的呼声,现在就开始对其所作的努力产生严重的影响。虽然它过去曾一天出动1500架次,而在8月的最后两天内,又曾再度升高到1300到1400架次的数字,但在9月的第一个星期中,是从未达到每天1000架次的水准。在这个会战的头两个月内——那已经变成一种消耗战——德国空军已经损失了800多架飞机。充任攻势主力的凯塞林第二航空队现在已经大约只剩下可用的轰炸机450架和Me 109战斗机530架。所以到这第三阶段结束时,形势遂终于开始变得对英国人有利。由于德国空军又改变其努力方向,于是到了第四阶段,此种形势就更为肯定了。

9月3日,戈林在海牙又召开了另一次会议,作一项足以影响命运的重大决定,对伦敦改作日间的轰炸攻击——凯塞林从一开始就主张如此,现在也已经获得希特勒的同意。开始的日期定为9月7日。

同时在第三航空队中所仍可使用的300架轰炸机则将用来作一次夜间的新攻势。这也完全合于施佩勒的愿望,因为他是一向主张轰炸船只和港口,而对于粉碎英国战斗机兵力和击毁其机场的希望是日益感到怀疑。

9月7日下午,一支由第二航空队所组成的大约1000架飞机的巨型空中大编队(Air Armada)——轰炸机300多架、护航战斗机648架——浩浩荡荡飞向伦敦。戈林和凯塞林站在加来和维桑之间的布朗克尼兹角(Cap Blanc Nez)危岩上观看。它们在13500英尺到19500英尺之间的高度上,分成若干层,共编为两波,以密集队形飞行。德国战斗机也采取了新战术,一批在前面以24000英尺到30000英尺的高度飞行,另一批则在附近对轰炸机提供密集的掩护,彼此距离仅约300英尺。

这种战术被证明出很难应付,但以这第一次而言却并不太需要。因为在英国第十一战斗群司令部中,其控制中心以为敌人将再攻击在里面的分区指挥所,所以已经升空的4个战斗机中队,大部分都集中在泰晤士河以北的方面。因此到伦敦的航线畅通无阻。第一波直接飞向伦敦的船坞地区;第二批先飞到伦敦中心区,然后再飞返东端(East End)和船坞地区。轰炸并不像德国人所想像的那样精确,许多轰炸机没有炸中目标,但在人口密集的东端地区中,结果使老百姓的损失甚为惨重。在这第一次对伦敦的集中日间攻击中(同时也是最后一次)炸死了300多个平民,重伤者在1300人以上。

对于战斗机司令部来说,那是一个令人沮丧的黄昏。虽然他们的各中队都是赶到得太迟,而且也因为德国人的新战术而感到烦恼,但还是使敌人受到了41架飞机的损失,而自己则损失了28架。使德国人最感到震惊的是从诺索尔特(Northolt)起飞的第三〇三(波兰)中队对他们所作的猛烈攻击。

在东端所引起的火灾对于接着来到的夜间攻击恰好形成了一支引路的火炬,这个攻击从下午8时开始,一直到上午5时左右才结束。戈林打电话给他的妻子,得意忘形地向她说:“伦敦已在烈焰之中。”因为缺乏抵抗,所以使他以及他的许多部下都相信英国战斗机兵力已经接近匮竭了。因此他在第二天就命令扩大在伦敦所应轰炸的地区。

此时,在海峡中所集中的船只也正日益增多,所以在7日上午英国政府遂发布了一个对侵入的预警。在紧接而来的空袭之后,这个警告也就不胫而走,结果有一部分辅助单位被召集,而某些作为侵入来临讯号的教堂钟声也自动地敲响起来。

因为缺乏适当的夜间战斗机,所以伦敦以及其他城市的防御在这个紧急关头上就依赖高射炮和探照灯为主。7日的夜间,一共只有264门高射炮在现场保卫伦敦。但由于派尔能够立即采取措施,在以后48小时之内,这个数字也就增加了一倍。此外,他从10日的夜间起,又采取了“阻塞”(The Barrage)的战术,他告诉每一门炮都尽量射击,不管是否已经看到敌机。虽然命中的数字很小,但是这种如雷的炮声对于平民的士气却有巨大的振奋作用,同时也具有一种重要的物质效果,即迫使轰炸机不得不高飞。

凯塞林在9日下午发动其第二次对伦敦的日间攻击。这一次第十一战斗机群已有准备,9个中队都已各就各位,而第十和第十二两个群的兵力也来合作迎敌。拦截的行动是那样的有效,使大多数的德国编队都是在尚未达到伦敦之前很远的地方就被击破了。能通过的还不及半数,而几乎没有一架轰炸机能够成功地炸中目标。

此种德国新攻势的一个最重要效果即为使英国战斗机司令部可以松一口气,由于德国人的集中攻击,他们的战斗机部队非常的艰苦,损失极为惨重,所以当德国改变战略攻击伦敦时,他们实在已经到了全面崩溃的边缘。因此英国首都和其人民固然是吃了苦头,但他们的牺牲却大有代价,因为这样才保存了国家的防御力量。

此外,由于9月9日的战果不佳,也就使得希特勒对于其侵入战前的10天警告期又再度加以延长——这次是延到14日,即定在24日发动侵入战。

恶劣天气让伦敦的防御获得了一些喘息,但在11日和14日两天,仍有一部分轰炸机渗透进来,战斗机的拦截是那样的乏力,于是德国空军遂又乐观地报告说,英国战斗机部队的抵抗已经开始崩溃。所以希特勒虽然还是再度延期,但这次却只有3天,即延到17日。

凯塞林在15日(星期天)上午又发动一次大攻击。这次英国战斗机的防御也有较好的计划和较精密的时间配合。虽然敌方空中大编队从一到达海岸线之时起就不断受到攻击,英国战斗机在每次攻击中都只使用一两个中队,一共有22个中队之多,但仍有148架轰炸机渗透进入了伦敦地区——不过它们还是不能作精确的轰炸,大多数炸弹都分散得很广。于是当德国人返航时,第十二群的杜克福特(Duxford)大队,一共60多架战斗机,从东英吉利起飞向它们横扫而下,虽然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高度,所以丧失了其效力之一部分,但却使德国人大吃一惊。下午,云层帮了攻击者的忙,大量的轰炸机都顺利地到达伦敦,其所投炸弹也造成重大的损失,尤以在东端房屋拥挤的地区中为甚。但在这一整天内,轰炸机差不多被击毁了四分之一,而被击伤者更多,机上都有一个或多个的乘员阵亡或负伤,当他们被抬入基地时,对于士气也就自然引起了不利的影响。

根据以后的核对,那一天德国人的实际损失为60架飞机。当时英国空军部所扬扬得意宣布的数字为185架,实际上却尚不及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不过若和英国空军的损失相比较,则英国人又还可以算是大获全胜,因为他们一共只损失了26架战斗机,而其中一半的驾驶员也还都已获救,这是最近几星期来最有利的一次比较。戈林仍在责备他的战斗机人员,仍在继续作乐观的谈话,并估计英国的战斗机兵力在四五天之内就会完全消灭。但他的部下和他的上级都已经不再同意那种乐观的看法。

17日,希特勒同意海军参谋本部的看法,认为英国空军并未被击败,并强调即将有一个恶劣天候阶段来临,遂决定把侵入延期,等候通知再说。次日他又命令不要再在海峡港口中集结更多的船只,并同意可能应该开始疏散——运输船的20%(170艘中的21艘),驳船的10%(1918艘中的214艘),都已被英军空中攻击所击沉或击伤。10月12日,“海狮作战”遂正式延期到1941年春季——而在1月间希特勒又命令除了少数远程措施之外,所有其他一切的准备都应停止。他的心灵现在已经肯定地转向东方。

戈林仍坚持其日间攻击,但结果却日益令人感到失望,尽管也曾偶然地获得成功。9月25日,在布里斯托尔(Bristol)附近的菲尔顿(Filton)飞机工厂受到严重的打击,次日在南安普敦(Southampton)附近的喷火式工厂也暂时的被破坏。但27日对伦敦的大空袭却是一次惨重的失败,而在9月30日最后一次大型的日间攻击中,只有一小部分飞机到达了伦敦,但损失了47架,而英国空军却只损失了20架战斗机。

由于9月下半月的战果极不满意,同时轰炸机损失惨重,所以戈林遂改用轰炸机在高空作战,大约在9月中旬,参加会战的德国战斗机单位奉命抽出其实力的1/3来改装为战斗轰炸机,这样就一共产生了约250架的总数。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使驾驶员完成再训练,而他们所携带的炸弹又不够造成重大的损失。这些人员有一种本能的趋势在一交战之后,就赶紧把炸弹都投掉。

他们最大的功劳不过是一方面减低德国的损失数字,而另一方面使英国空军继续保持紧张的情况。但到了10月底,德国的损失又再度升高到了旧有的比例,而恶劣的天气也更增加了战斗轰炸机人员的痛苦,因为他们所使用的机场都是极为简陋,已经变成了沼泽。在10月间,德国损失了325架飞机,远比英国人的损失重大。

英国人现在所受到的最严重损害就是来自一般轰炸机的夜间轰炸。从9月9日起,施佩勒第三航空队的300架轰炸机就已经定下了一个标准型式,使伦敦一共受到57夜的攻击,每次的平均兵力都是160架轰炸机。

11月初戈林发布一连串的新命令,那可以代表对政策的一种显著改变。空中攻击完全集中在对城市的、工业中心和港口的夜间轰炸上。由于第二航空队的轰炸机也都全部出动,所以可用的轰炸机已经多至750架,虽然每次使用的兵力差不多都只限于总数的1/3。因为他们可以飞得较慢和较低,所以也就可以比在日间装挂较多的炸弹,因此在一夜间所投掷的总重量也就可以多至1000吨,但精确度却很差。

新攻势的发动是始于11月14日的夜间,以对考文垂(Coventry)的攻击为起点。它受到了明亮的月光和一种特殊“先导”(Pathfinder)部队的协助。但在以后对其他城市的攻击,其效力却并不能与第一次相等——例如对伯明翰(Birmingham)、南安普敦、布里斯托尔、普利茅斯(Plymouth)和利物浦等城市的攻击。12月29日,在伦敦曾造成重大的损失,尤其在市中心地区为然,但此后攻击又暂停了,直到3月间天气好转后才再继续。接着又是一连串的猛烈攻击,而以5月10日夜间对伦敦的大空袭为其最高峰,那也是1940年在西线上发动闪电战的周年纪念,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但是在英国的天空中,这种“闪电”在5月16日就结束了——德国空军的主力已经东移,准备参加对苏联的侵入战。

从1940年7月到10月底,德国人的空中攻势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其程度是远超过英国人所公开承认的数字。假使对于主要工业中心的攻击能够压力更增大,次数更频繁,则所产生的效果也就可能会更严重。但就其想要击灭英国空军战斗机兵力和摧毁英国人心士气的双重目的而言,则始终都未能获得成功。

在不列颠之战的全部过程中,从7月到10月底,德国人一共损失了1733架飞机——而不是英国人所宣称的2698架;对手的英国人一共损失了915架战斗机——而不是其敌人所宣布的3058架。

img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