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当希特勒在西线的攻击达到某一点——即临时拼凑而成的松姆河—埃纳河防线已经发生裂口——显出法国的失败已成必然之势时,墨索里尼也就在1940年6月10日,把意大利投入战争,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分得一些胜利的赃物。从他的观点上来看,这似乎是一个万全的决定,而对于英国人在地中海和非洲的地位就几乎足以产生致命的作用。这是英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因为虽然其在法国的陆军大部分都已渡海逃回英国,但是所有的兵器和装备却几乎都已完全丢光,所以他们是在无武装的状态之下面对着迫在眉睫的侵入威胁。因此,那些驻防埃及和苏丹的微弱部队,当面对着在利比亚和意属东非洲的意大利军队所发动的攻击时,也就更无获得增援的希望。

因为意大利的加入战争,又使得通过地中海的海路太危险而不能再使用,所以情况也就变得更坏:任何增援都必须采取绕道好望角的路线,沿着非洲的西海岸向南走,又再沿其东海岸向北行以进入红海。由7000名部队所组成的一支小型援军,在1940年5月即已准备出发,但到了8月底才到达埃及。

以数量而言,意大利陆军是享有压倒性的优势。对抗它们的那些微弱英国部队现在是在韦维尔将军(General Sir Archibald Wavell)的指挥之下,他是由陆军大臣贝利沙先生推荐,于1939年7月被派出任中东总司令的新职,这也就是为了增强该地区兵力而采取的第一个步骤。但是甚至于到现在(即指意大利参战而言),英国还只有5万人的兵力,而其对方的意大利陆军和意大利殖民地部队总数则有50万人之多。

在南面,意大利驻在厄立特里亚(Eritrea)和阿比西尼亚(Abyssinia)境内的兵力已经超过了20万人,他们可以长驱直入地向西开入苏丹——那里的守军只有9000人,包括英国和苏丹的部队都在内——或是向南进入肯尼亚(Kenya),那里的守军也并不多。在这个危险的阶段中,苏丹的保护主要靠险恶的地形和遥远的距离,以及意大利人本身的缺乏效率和他们在新近征服的埃塞俄比亚国内所遭遇到的困难。除了在卡萨拉(Kassala)和加拉巴特(Gallabat)的两次小型的犯边事件以外,意大利人根本就不曾发动任何大规模的攻势。

北非方面,由格拉齐亚尼元帅(Marshal Graziani)所指挥、在昔兰尼加(Cyrenaica)境内的意大利兵力更为强大,而面对着他们的埃及守军则仅有36000人,包括英国、新西兰和印度的部队都在内。在埃及境内的西沙漠隔在双方军队之间。英军最前进的阵地是设在马特鲁港(Mersa Matruh),这是在埃及的境内,距离国境线120英里,同时也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约200英里。

但是韦维尔并不采取消极坐待的态度,他只有一个不完全的装甲师,他却用了其中的一部分来作为一种攻势掩护兵力,在沙漠的正前方大肆活动。那种攻势精神非常地旺盛,他们越过国境对意大利的据点发动一连串的突袭,使意大利部队深感困扰。所以从战役一开始起,克雷将军(General Creagh)的第七装甲师就已经对于敌人获得了一种心理优势——这个师不久就以“沙漠之鼠”(Desert Rats)闻名于世。韦维尔对于第十一装甲骑兵团(Hussars)是特别称赞有加。他说这个由库姆中校(Lieutenant-Colonel J.F.B.Combe)所率领的装甲车团在这整个阶段中经常在第一线,而且更时常进入敌后作战。

6月14日,一个由康特准将(Brigadier J.A.C.Caunter)指挥的机动纵队对卡普措堡(Fort Capuzzo)作了一次奇袭,并攻占这个重要的边防要塞。不过英军却并无意作永久性的占领,因为它们的战略要经常保持机动,这样才能做“沙漠的主人”,并引诱敌人集中兵力以来构成目标。到9月中旬为止,意军所公布的3个月来死伤总数达3500人,而英军方面则只有150多人——尽管它们还时常受到空中的轰炸和扫射,因为数量优势的意大利飞机在那里几乎是鲜有对手。

一直到了9月13日,意大利人在集中了6个师以上的兵力之后,才开始小心谨慎地向西沙漠前进。在前进了50英里之后,即距离马特鲁港英军阵地还不到中点的地方,它们就在西迪巴腊尼(Sidi Barrani)停下来不走。然后就在那里建立了一连串的设防营地(Fortified Camps)——但各营地之间又隔得太远,所以彼此并不能互相支援。这样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地过去了,它们都毫无前进的模样。此时韦维尔已经获得了一点新的增援,包括从英格兰用3艘快速商船赶运来的3个装甲团,这应归功于丘吉尔的果断和主动精神。

韦维尔现在就决定,既然意大利人不前来,那么他就应该前去打击他们。这个打击居然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导致整个意军的毁灭,也使意大利在北非的根据地几乎崩溃。

但如此戏剧化的结果却并非始料所及。这个打击的设计,并非一种持续性的攻击,而只是一种大规模的突袭而已。韦维尔的想法是只想用猛烈的一拳将侵入者暂时打昏,以便抽调其一部分兵力到苏丹去击退在那方面的敌军。很不幸的,因为缺乏适当的准备,所以对于实际已经获得的压倒性胜利,即无法加以扩张。

在攻击计划拟就后,接着就作了一次演习,发现其实际可行性颇有疑问,于是又作了一次彻底的修改,这也许即为后来制胜的主因。原有的计划是要作一次正面的攻击,那是很可能会失败的,尤其是因为敌人在进路上布有雷阵,所以失败的机会也就更大。修改后的计划是采取间接路线,从后面袭击敌营。这个改变是出自多尔曼·史密斯准将(Brigadier Dorman-Smith)的建议,他是一位参谋军官,奉韦维尔之命去参加这次演习。但西沙漠兵力的指挥官奥康纳将军(General O’Connor),也能立即认清此种观念的优点,以后一切的胜利主要都应归功于他的执行能力——因为较高级指挥官,像韦维尔和威尔逊中将(Lieutenant-General H.M.Wilson)都距离现场太远,对于这样一个快速行动的会战是不能发挥积极影响的。不过他们却有一种重要的、消极的、也是不幸的影响作用——这在下文中将会有所解释。

奥康纳的兵力为3万人,其对方的敌军则为8万人——但他有275辆坦克而敌人却只有120辆。第七皇家坦克团(Royal Tank Regiment简称RTR)的50辆重装甲“马提达”(Matilda)坦克,使敌方大多数战防武器都丧失了作用,在这次和尔后的战斗中都扮演着一种具有特殊决定性的角色。

12月7日的夜间,这支部队从马特鲁阵地前进,跨越沙漠,踏上长达70英里的征程。次日夜间,他们就从敌方一连串设防营地之间的一个空隙中溜过去,于是到了9日的凌晨,由贝雷斯福德·皮尔斯将军(General Beresford-Peirse)所指挥的第四印度师中的步兵旅就从后方向尼贝瓦(Nibeiwa)营地发动猛烈攻击,而第七坦克团则充任他们的矛头。守军受到了奇袭,被俘者达4000人之多,而攻击者的损失极为轻微——坦克兵只损失了7个人

于是重型坦克向北领先前进,直趋号称“西图马”(Tummar West)的营地,在下午将其攻克,而到了这个胜利日结束时,“东图马”(Tummar East)也已被攻陷。当此之时,第七装甲师也已经向西急驶,达到了海岸道路,于是也就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原注:在这次战斗中,第七装甲师是由康特准将指挥,因为其师长克雷将军因病临时请假。)

次日,第四印度师向北进攻在西迪巴腊尼周围的一大群意大利营地。现在敌人已有戒备,而强烈的沙暴(Sandstorms)也成为前进的障碍。但在第一次顿挫之后,第七装甲师又送回两个额外的坦克团来增援,于是英军在下午遂发动一个两面夹攻,到那天结束时,西迪巴腊尼意军阵地的大部分都已被克服。

第三天,第七装甲师的预备旅奉命向西作更进一步的迂回,达到了布克布克(BuqBuq)以西的海岸,并截住了一个正在撤退中的一个大的意军纵队。在这里俘获了14000人和88门炮,使总数接近4万名战俘和400门炮。

意大利侵入军的残部,在退回它们自己的疆界之后,就躲入海岸要塞巴尔迪亚(Bardia)避难。在那里它们很快就为第七装甲师所包围。所不幸的,手边缺乏作为后盾的步兵师,因此遂未能乘着敌人士气颓丧的机会,一鼓作气将其一网打尽。英国的高级指挥官所计划的是在西迪巴腊尼攻克之后,就要立即把第四印度师撤回埃及,然后把它送往苏丹去。由于他们距离战场太远,所以很难认清奥康纳已经赢得一个具有决定性的胜利,以及其所呈现出来的机会有多大,因此他们依然坚持其撤回第四印度师的命令。

所以在12月11日,即会战的第三天,当被击溃的意军正在向西仓皇逃窜时,获胜的英军也有一半向东行进——双方背道而驰!这是一项奇观,而也是一个决定命运的日子。因为一直又过了3个星期,才有第六澳洲师从巴勒斯坦赶来,帮助英军继续前进。

1941年1月3日,英军才发动其对巴尔迪亚的攻击:第七战车团的22辆“马提达”式重坦克领先来充任“开罐器”。意军的防御迅速崩溃,到第三天全部守军就都投降了——英军俘获了45000人、火炮462门和坦克129辆。澳洲师的师长麦凯少将(Major-General L.G.Mackay)说,对于他而言,每一辆马提达式坦克其价值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步兵营。

巴尔迪亚一经攻克之后,第七装甲师就立即西进以孤立托卜鲁克(Tobruk),以便等候澳洲师赶上好向这个海岸要塞发动突击。1月21日,英军进攻托卜鲁克,次日该要塞即已陷落,英军并俘获3万人、火炮238门及坦克87辆。只有16辆马提达式重坦克参加这次突击,但它们还是再度作了具有决定性的突破。那天夜间,有些坦克团人员收听新闻广播,当他们听到评论员说:“我们猜想这个突击是由某一著名骑兵团来领先的。”一位坦克兵非常地愤怒,用脚狠狠地踢那架收音机并且大声地喊着说:“除非你是殖民地的,黑人的,或是骑兵的单位,在这个战争中才能立功!”这是一种很合理的反应。因为在战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单独的战斗单位能像第七坦克团那样在一连串的战斗中(顺次为西迪巴腊尼、巴尔迪亚和托卜鲁克)扮演如此具有决定性的角色。

英军向昔兰尼加境内的前进,因为又已经遭遇到另一种新的障碍,所以其迅速的进展也就更值得称赞。本来应该派往奥康纳方面的增援部队、运输车辆和飞机,都被扣留在埃及,而且还有一部分部队从他的手中被收回。因为丘吉尔先生的幻想又正在追逐另外一只野兔子。一方面是追寻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旧梦,另一方面是看到希腊能够奋起抵抗意大利而大感兴奋,丘吉尔幻想到创立一个强大巴尔干同盟以对抗德国的可能。那固然是一种很引人入胜的理想,可惜不切实际,因为原始的巴尔干军队是绝无法对抗德国的空军和装甲部队的,而英国所可能给与它们的援助也是非常的有限。

1月初,丘吉尔决定压迫希腊人接受英国的援助,同意让一批英国坦克和炮兵部队在萨洛尼卡(Salonika)登陆,并且也命令韦维尔立即派遣这样一支部队——尽管明知其意义即为减弱奥康纳的那支已经很小的兵力。

但是当时身为希腊政府首脑的梅塔克萨斯将军(General Metaxas)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认为英国所能提供的兵力适足以挑拨德军的侵入,而又不能够具有对抗德军的实力。此外,希腊的总司令帕帕戈斯将军(General Papagos),更认为英国人若是比较聪明的话,应该首先完成其对非洲的征服,再来从事任何其他新的企图,以免分散了实力。

希腊政府这个有礼貌的拒绝恰好与奥康纳克服托卜鲁克同时,于是英国政府现在就决定让他前进一步,以攻占班加西(Benghazi)为目的。这样也就可以完成对昔兰尼加的征服,也就是整个意属北非的东半部。但是英国首相却仍旧念念不忘于他的伟大巴尔干计划,所以他告诉韦维尔不要给与奥康纳以任何增援,以免妨碍了为那个战场建立一支兵力的准备工作

在接获准许其向前推进的命令之后,奥康纳又再度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与其渺小的部队简直不成比例。他的惟一机动部队,即第七装甲师,已经只剩下50辆巡航坦克(按即中型战车),另外加上95辆轻坦克——其装甲很薄而且也无有效的穿甲火炮。由于发现敌人已在海岸道路上的德尔纳(Derna)占领了一个坚强的阵地,所以他决定等到补给和补充的巡航坦克来到之后,即采取一个迂回运动来迫使他们自动放弃其阵地。这些就是他准备在2月12日继续前进时所将要采取的腹案。

但是在2月3日,空中侦察显示出敌人正在准备放弃班加西这一角之地,而退到阿盖拉(Agheila)瓶颈地带,在那里他们也许可以塞住从昔兰尼加进入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的道路。空中侦察已经看到有庞大的纵队早已在路上行动。

奥康纳遂立即计划作一个勇敢的打击以来拦截敌军的撤退,他只用兵力已经减弱的第七装甲师,他命令该师师长克雷将军率领所部越过沙漠,以达到班加西远后方的沿海岸道路为目的,从其在梅基利(Mechili)现有的位置前进,差不多要走150英里——这是第一次越过如此极端险恶地区的长途行军。他们出发时只携带了两天的口粮和勉强够用的燃料——在军事史上的一切冒险穷追的行动中,这要算是最勇敢的一次。

康特的第四装甲旅在2月4日上午8时30分开始出发,前导的是第十一装甲骑兵团的装甲车。其他的一个装甲旅,即第七旅,现在已经减弱到只有一个单位,即第一皇家坦克团。正午时,空中侦察报告说撤退中的敌军已到达班加西以南的地方。于是为了加速拦截起见,克雷命令康特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组成一支全摩托化纵队,赶上前去与库姆中校所指挥的第十一装甲骑兵团一同前进。康特却反对这个办法,他认为从纵队的后段去调动部队,再加以编组,一定不免发生混乱和耽搁。而且到了午后就要遇到最恶劣的地形,在那种情况之下,坦克往往可以赶上轮型车辆。康特拼命地向前爬行,一直到深夜还在月光之下继续奔驰,而不让其坦克人员停下来休息几个钟头。

到了5日上午,地形比较良好,于是“库姆部队”(Combe force)也就进展得较快。下午他们就横跨着敌人的两条退路,在贝达富姆(Beda Fomm)以南建立了一道封锁线。那天黄昏时,就有一支由意大利炮兵和平民所组成的纵队在非常惊异的表情中落入了陷阱。

此时,紧跟在后面的康特坦克部队也大约在下午5时到达了敌人通过贝达富姆的退却线上。他们在黑夜来临之前,击溃了两个由炮兵和运输车辆所组成的意大利纵队。他们实际上在33个小时之内走了170英里——这就装甲兵的机动性来说,还是一项从未被打破的纪录。而道路的缺乏和地形的险恶使得这种成就更为惊人。

次日(2月6日)上午,敌军的主力纵队在坦克护卫之下,开始上场了。一共有100多辆新式意大利中型坦克,而康特所有的中型坦克却仅为29辆。所幸的是意大利坦克并非集中成一整体,而是分批来到,并且紧靠着道路,而英国坦克却早已利用地形的掩蔽各就有利的射击位置。在一整天当中发生了一连串的坦克战斗,在英国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第二坦克团的19辆中型坦克,到了下午就只剩下7辆。此时,另一装甲旅的第一坦克团也赶到了,但也只带来10辆中型坦克。第三和第七两个装甲骑兵团,也勇敢地使用其轻坦克以分散和扰乱敌人。

当夜幕低垂到战场上的时候,60辆意大利坦克已被击毁,而在上午又发现另有40辆已被丢弃,英国坦克实际上被击毁的只有3辆。当意大利的步兵和其他部队看到保护他们的坦克都已被击毁,他们自己是完全处于暴露的地位,于是大伙也就投降了。

作为最后一道关口的库姆部队,捉住了一些漏网之鱼,即逃过了第四装甲旅那一关的意军残部。在日出不久之后,意大利人即对于这最后一道封锁线作了一次最后的突围努力,由16辆坦克领先,但却为步兵旅的第二营所击退。

在这次贝达富姆会战中,一共俘获了2万名战俘,连同火炮216门和坦克120辆。英军全部兵力仅为3000人。当巴尔迪亚连同其守军在1月4日投降时,艾登恰好做了7个月的军政部长又回到其外长的旧职位上,他在那时就套用了丘吉尔的名言,这样称赞说:“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向这么少的人作过这么快的投降。”上述的评语对于贝达富姆的胜利似乎是颇为恰当。

(原注:这一次的惊人胜利大部分又应归功于一个并不曾参加此一会战的人——霍巴特少将〔Major-General P.C.S.Hobart〕。当这个装甲师于1938年在埃及最初成立时,他就被任命为它的师长,在他的训练之下,这支部队才养成了其高度的机动能力。但是霍巴特本人对于装甲部队应如何运用的想法,也就是说应如何使其获得战略独立性,却和那些思想比较保守的上级长官大相径庭。结果,他的“异端”〔heresy〕思想,加上其不妥协的态度,遂使他在1939年秋季被免除了师长的职务——那也就是在德国装甲部队应用这同一观念并证明了其实际可行性的6个月之前。)

但是此种胜利的光辉不久就黯淡了。格拉齐亚尼的全军覆没本来已经使英国人可以一路畅通无阻从阿盖拉瓶颈以达的黎波里(Tripoli)。但正当奥康纳和他的部队希望向那里奔驰,并铲除敌人在北非的最后立足点时,他们却因为英国内阁的命令而终于停止下来。

12月12日,丘吉尔发了一份冗长的电报给韦维尔,在对于班加西能比预计的时间提早3个星期克服深表快慰之后,他就命令韦维尔停止前进,只留下最低限度的兵力据守昔兰尼加,而准备尽可能把最大量的兵力送往希腊。奥康纳的空军几乎是立即全部被撤走,只留下一个中队的战斗机。

这个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1月29日,梅塔克萨斯将军突然逝世,新继任的希腊总理是一个性格比较不那样坚强的人。丘吉尔认为这是使他所向往的巴尔干计划复活的良机,并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他遂再度向希腊政府威胁利诱——而这一次他们却上钩了。3月7日,在韦维尔同意和参谋首长批准之下,第一批英军共5万人在希腊登陆。

4月6日,德军侵入希腊,于是英国人又迅速地被迫作第二次的“敦刻尔克”。他们几乎全军覆没,经过了极大的困难,才从海上勉强撤退出来,但是德军仍然俘获了12000人与他们所有的坦克,以及其他装备的大部分。

奥康纳和他的幕僚都深信他们能够攻占的黎波里。这样一个前进需要利用班加西为基地港,并动用一部分为希腊赌博所预备的运输船只。这些安排都是可以办得到的。后来充任蒙哥马利参谋长的德甘冈将军(General de Guingand)也曾透露当时在中东的联合计划机构都深信,在春季之前可以攻占的黎波里并把意大利人赶出非洲之外。

瓦利蒙特将军是希特勒统帅部的高级人员之一,也透露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看法正是与此相同。他说:

“当时我们很不了解为什么英国人不利用意大利人在昔兰尼加的困难而乘胜穷追,直扑的黎波里。没有任何东西挡住他们的前进。留在那里的少数意大利部队是已经惊慌失措,士无斗志,随时都在害怕英国坦克的出现。”

2月6日,也就是格拉齐亚尼在贝达富姆全军覆没之日,一位德国的青年将领欧文·隆美尔(Erwin Rommel),得到希特勒的召见,并被指派指挥一支小型的德国机械化部队,前往非洲援救意大利人——在法兰西战役中,隆美尔是第七装甲师的师长,曾有卓越的表现。这支部队只包括两个小型的师——第五轻装师和第十五装甲师。但前者的运输要到4月中旬才能完成,而后者则更要迟到5月底,那是一种很慢的计划——所以英国人还是可以畅行无阻。

2月12日,隆美尔飞到了的黎波里。两天之后有一艘德国运输船到达,载来了一个侦搜营和一个战防营,这也就是第一批德军。隆美尔马上把他们送上第一线,并使用他所迅速制造的假坦克(Dummy Tank)来虚张声势。这种假坦克是装在福斯汽车或所谓“大众车”(Volkswagens)的上面,那是德国所大量生产的一种廉价汽车。一直到3月11日,第五轻装师的坦克团才运到了的黎波里城。

在发现英国人已经不再前进时,隆美尔就想凭着他手中所有的这一点兵力来尝试发动一次攻击。他的最初目标只是占领阿盖拉瓶颈。这个目标在3月31日很轻易地就达到了,于是他决定再继续进攻。他感觉到英国人对于他的实力估计得太高——那也许是受到了假坦克的欺骗。此外,德国人在空中也享有优势,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掩饰其在地面上的弱点,使其不易为英国指挥官所发现;另一方面也使英国空军在尔后的战斗中常作错误的报告。

在时机上,隆美尔也是非常的幸运。2月底第七装甲师已经送回埃及去休息和整补。代替它的是新到的和缺乏经验的第二装甲师的一部分——其余的部分则已送往希腊。第六澳洲师也已送往希腊,而代替它的第七澳洲师则训练和装备都很感缺乏。奥康纳也正在休假,代替他的人是尼姆(Neame),也是一位尚未经过考验的指挥官。此外,韦维尔后来也承认他并不相信德军即将发动攻击的报告。数字可以证明他的判断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万想不到会有这样一个隆美尔。

上级的命令要他等到5月底再动,隆美尔却不理会,在4月2日就继续前进了,只带领着50辆坦克,后面才缓缓地跟着两个新的意大利师。他利用机动和诡计,来替他这一点弱小兵力虚张声势。在隆美尔的第一次突击使英国人吃了一惊之后,他的影子也就被放得很大,于是他的两支细长的指头,在100英里以外也就显得像巨无霸一样的可怕。

这次大胆的进攻也就产生了像魔术一样的效力。英军仓皇逃窜,于4月3日撤出班加西。在这个紧急关头上,奥康纳被送往前线去帮助尼姆指挥,但在撤退时,他们的没有护卫的座车却冲入了一支德军矛头部队的背面,于是在6日的夜间,他们两位都做了德军的战俘。此时,一个英国装甲旅在长距离的匆忙撤退中已经几乎丧失了其坦克的全部;而在次日,第二装甲师的师长率领着新到达的一个摩托化旅和其他的单位,在梅基利被围,接着也就投降了——隆美尔的人员利用长列的卡车,造成浓厚的尘雾,以来掩饰他们在坦克方面的弱点,使对方不知虚实,以为德军包围兵力是很强大的。意大利的两个师还落后得很远。

4月11日,英军已被逐出昔兰尼加,并且逃过了边界,除了还有一小部分部队被包围在托卜鲁克要塞之内。隆美尔的这个成就正像英军当初征服昔兰尼加一样的惊人,而且时间还要更快。

英国人现在若想再肃清北非,则必须从头做起,而且所将遭遇到的困难是比过去远为重大——尤其是有了隆美尔的出现。由于坐失了1941年2月的良机,英国人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非常的巨大。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