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到日本的内门

冲绳——到日本的内门

对冲绳的两栖攻击,其代号为“冰山作战”(Operation Iceberg),在硫黄岛的攻占尚未完成之前即已在作最后的准备,其D日已经定为4月1日——仅在硫黄岛登陆后6个星期。冲绳为一个大岛,是琉球群岛中最大的一个,长60英里,而平均宽度为8英里——其面积之大足以当作陆海军基地以供侵入日本之用。它恰好位置在台湾与日本之间,距离每一端都是340英里,而距离中国海岸则为360英里。所以若在冲绳建立一支军队,即可以威胁上述这三个目标,而飞机以那里为基地即可以控制对此三者的进路。

这个岛上遍地多山,森林密布,唯南部例外,那也就是飞机场所在的地方——而且即令在那里,也还是有石灰石的山脊可以用来挖掘山洞。所以它具有一种天然的防御力量。驻军的实力也已大增,有相得益彰之效。牛岛中将的第三十二军,大约有战斗部队7.7万人,后勤部队2万人——总数接近10万人——拥有大量的轻重火炮,并且配置在良好的岩穴要塞阵地之中。对于日军的高级干部而言,他们是决心以全力来保卫冲绳,其所采取的战术是在内陆行顽强的纵深防御,像在硫黄岛的情形一样,而不浪费实力来从事于滩头的战斗,因为在那里日本部队将会暴露在美国军舰的强大火力轰击之下。但对于反攻行动而言,帝国大本营已在日本和台湾的飞机场上集中2000多架飞机,并计划对于“神风”战术作空前未有的大规模使用。

美国军事当局也认清冲绳是一颗非常难于夹碎的坚果,所以要求使用巨大优势的兵力,因此也就引起巨大的后勤问题。计划在那里登陆的兵力为最近成立的第十军团,其司令为巴克纳中将(Lieutenant-General Simon B.Buckner)。在最初的登陆中准备使用5个师,其总人数为11.6万,另有2个师跟随前进,还有8个师充任预备队。总计突击兵力(3个陆战师和4个陆军师)共约战斗部队17万人,后勤部队11.5万人。除了克服强大的日本守军以外,还要控制约近50万的平民人口。

为了减少对方的空中威胁,米彻尔的快速航空母舰群在登陆前一个星期内(3月18日—21日)对日本发动一连串的空袭,大约击落了160架飞机,并且还把地面上的飞机炸毁了不少——但所付出的代价是有3艘母舰——“黄蜂”、“约克敦”和“富兰克林”——都是在“神风”队攻击之下而遭受到重伤。在次一个星期内,从关岛起飞的B-29超级空中堡垒也暂停其对日本城市的大规模空袭,而改为攻击在九州(日本最南端的主岛)的飞机场。另一个重要的准备步骤为占领冲绳以西15英里的庆良间岛群,以作前进舰队基地之用——这个观念是出于特纳将军(Admiral Kelly Turner)的建议。3月27日,一师美军进占该岛群,几乎没有遭遇任何的抵抗,次日美国的油轮即开始利用那里作为碇泊所。在弗雷泽上将(Admiral Sir Bruce Fraser)指挥之下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包括2艘战斗舰、4艘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也在3月中旬到达现场,掩护冲绳西南面的水域。

4月1日,也就是感恩节的星期天,由海上及空中作了3小时猛烈的准备炸射之后,美军于上午8时30分开始主力的登陆。在同一天,所有一切在冲绳水域中的部队也都一律由特纳海军上将统一指挥。登陆点是在南部的西岸上,只要作一个短距离的前进,即可以切断该岛的南端。他们简直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到上午11时,在这个5英里长的登陆地段中的两个飞机场已被占领。敌人甚至于根本上不曾露面——所以也使侵入者大感惊异。到黄昏时,美军的滩头已经扩张到9英里的宽度,并且已有6万名部队安全地上了岸。到4月3日,它们已横越该岛,而滩头阵地也拓宽到15英里。直到4月4日,当美军开始向南推进时,它们才遭遇到坚强的抵抗——那是来自驻守南部的2个半师日军。

不过在空中方面,日本人一开始即很活跃。从4月6日起,“神风”攻击就益形加强。

在6、 7两日内,约有700架飞机被送往冲绳,其中有一半是“神风”特攻队飞机。它们大多数都被击落,但美国方面也有13艘驱逐舰被炸沉或受到重创。

4月6日,日本海军也作了一次极显著的“自杀”行动。其巨型的“大和”号战斗舰,在少数小型舰艇的护卫之下,来到现场——完全没有空中的掩护,而所携带的燃料也只够单程之用。它的前来很快即被发现,于是美军遂一方面加以严密监视,而另一方面则由米彻尔的航空母舰群准备使用280架飞机来发动一次攻击。4月7日下午12时30分,“大和”号受到猛烈的鱼雷和炸弹攻击。在持续的打击之下挣扎了2个小时而终于沉没,生命的损失也极为巨大。正像德国的战舰“铁比制”一样,它从来就没有获得向敌方战斗舰发射其巨炮的机会,而它的命运对于战斗舰时代的没落也提供进一步的证明。

陆上的会战比较长久。4月13日,日军开始在该岛南部发动一个小型的反击,但都很轻易地被击退。此时第六陆战师也迅速地向北推进,直到抵达岩石遍地和森林密布的本部(Motobu)半岛时,才暂时受到阻止。但日军在这里的守军只有2个营,所以在4月17日,美军使用了一个巧计,终于克服了它们坚强的阵地。虽然日军的零星部队仍在继续抵抗,直到5月6日才告结束,但美军却居于绝对的优势。在清点遗尸之后,发现日军死亡人数约为2500人,而美国陆战队的损失则尚不及此数的1/10。4月13日,一个陆战支队也到达该岛的北端顶点,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在这个阶段内,邻近的小岛也都被攻占,只有在伊江岛曾经受到少许抵抗。

4月19日,霍奇斯将军(General Hodge)的第二十四军,以3个陆军师的兵力,向日军在冲绳南部所据守的地区发动攻击。但是从陆、海、空三方面所作的攻击准备轰炸,对于日军在洞穴中的防御工事并不能产生太大的作用。甚至于在第一和第六2个陆战师也都被送上第一线时,收获仍然是很小,而死伤数字却相当巨大。尽管防御行动已经证明出来如此地有利,但日本人对于防御却具有一种传统的厌恶心理,所以到5月初,当地的日军指挥官遂决定发动反击,并以新的“神风”攻击相配合。虽然曾在某一点上突穿美军的战线,但却被击退并受到非常重大的损失——差不多死亡5000人。于是当5月10日美军再度进攻时,也就变得比较容易,不过由于苦雨不停,在次一个星期中的进展遂又受到阻止。

在这个空隙中,日军从掩护着冲绳首府那坝的首里地区撤离,退向南端的山地。6月初,美军不顾泥泞载道的困难继续推进,到6月中旬即已把日军逼到该岛的最南端。6月17日,它们沿着御里山脊所构筑的坚强防御阵地也被突破,大部分都归功于火焰喷射器的威力。牛岛和他的幕僚以及许多其他日军人员都自杀,但在扫荡阶段自动投降的人数竟不下7400人——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改变。

日军损失总数估计约为11万人,包括日军所征召的琉球人在内,美国人的损失为4.9万人(其中死亡人数为1.25万)——在太平洋战争中,这是他们的最高作战损失。

在3个月的冲绳会战中,日军飞机一共曾作10次大规模的“神风”攻击——他们称之为“兰水”作战——这包括1500多次的个别“神风”攻击,而其他飞机所作的类似自杀攻击次数也大致与此相当。一共击沉34艘海军舰只,击伤368艘,大部分都是“神风”特攻队的作为。此种痛苦的经验使美国人对于侵入日本时所可能发生的情况不能不感到忧虑,这也就有助于在7月间对使用原子弹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