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和巴布亚

新几内亚和巴布亚

当日本人在1941年12月投入战争之时,澳洲作战部队的大部分都在北非加入英国第八军团的序列——虽然在紧急时,这些部队是可以召回的。尽管新几内亚是那样地接近澳洲本土,但在那里比较强大的兵力却只有一个旅级的部队,驻在位于南岸的巴布亚首府莫尔兹比港。在新几内亚的北岸,以及在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上的少许澳洲驻防部队,都是在看到日本人要来时就先行撤退了。但对于莫尔兹比港却认为有防守的必要,因为如以那里为基地,日本人的空中攻击即可以达到澳洲大陆上的昆士兰。很自然的,澳洲人民对于这样的威胁是十分地敏感。

早在1942年3月,日本人以腊包尔为基地,已经在新几内亚北岸的莱城(Lae)登陆,那里已经很接近巴布亚半岛。但如上文所说,由于5月间珊瑚海无决定性会战的结果,日本的海运远征部队在尚未达到莫尔兹比港之前又退回了原处。此时,麦克阿瑟将军已奉派为西南太平洋地区的联军总司令。在6月初中途岛会战之后,联军的地位,无论为直接的或间接的,都已经变得比过去远较安全,因为澳洲部队的大部分现在都已经回国,而新的师也正在编组中;同时美国也已经把2个师和8个航空大队(Air Group)置于澳洲。在巴布亚,澳军的实力也已经增强到1个师以上——在莫尔兹比港驻有2个旅,在该半岛东端的米尔恩湾(Milne Bay)又驻有第三个旅;另有2个营则沿着科科达(Kokoda)小径向在北岸的布纳(Buna)推进,其目的是想要在那里建立一个空军基地,以便掩护计划中沿新几内亚海岸向西的两栖前进。

但到了7月21日,这个行动就受到了阻止,而显然正在销蚀中的日本威胁,又死灰复燃。作为其企图再度攻占莫尔兹比港行动的一部分——这回是准备采取陆上进攻的方式——日军2000余人已在布纳附近登陆。接着在29日,联军又受到进一步的震惊,日本人又已经攻占科科达,在横越半岛的距离上是差不多去了一半。到了8月中旬,日军的兵力已经增加达13000人以上,他们正在压迫澳军沿着丛林小径向后撤退。虽然在这里半岛的宽度不过100多英里,但因为小径必须越过欧文斯坦利山脉(Owen Stanley Mountains),其中有一处高达8500英尺,所以补给运输日益困难——这自然是对攻击者不利——而联军的空中攻击又更增大了此种困难。在一个月之内,日军前进终于停顿,距离其目标只差30英里左右。同时,一支小部队的日军(1200人,以后增到2000人),于8月25日也在米尔恩湾登陆,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之后,到达该处机场的边缘,但受到澳军的反击而被迫退回到船上。

到9月中旬,麦克阿瑟已经把第六和第七2个澳洲师的主力,外加1个团的美军,集中于巴布亚境内准备发动攻势。23日,西南太平洋联军地面部队总司令,澳洲籍的布拉梅将军(General Sir Thomas Blamey)到达了莫尔兹比港,开始指挥这次作战。当联军反攻科科达和布纳时曾受到日军猛烈的抵抗,不过由于大量使用空运之故,联军的补给困难却可以获得解决。日本人在山脉最高峰附近的坦普尔顿路口(Templeton's Crossing),本已构筑三道连续的防御阵地,但到10月底,其最后一道防线也还是被联军攻克。11月2日,澳军收复科科达并重新开放那里的机场。日本人尝试在库穆西河(Kumusi River)上再建立一个新的立足点,但由于联军不仅用空投的方式获得了架桥的器材,而且另外一批美澳部队也用空运到达北岸,构成侧面威胁,所以日军的防御很快就被击破。

尽管如此,日军在布纳附近还是作了长期的固守,直到1943年1月21日,在联军援兵纷纷从海上和空中到达之后,日本人在海岸的最后据点才终被消灭。在6个月的作战中,日本人一共损失了12000人以上。澳军的战斗损失为5700人,美军为2800人,一共为8500人——但在热带湿热和疟疾流行的丛林中,他们患病的人数却高达此数的3倍。但他们却已经证明,即令在如此恶劣的丛林条件之下,他们还是能够成功地与日本人战斗,而以各种不同形式来表现的空权,也可以提供一种决定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