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群岛的攻占——菲律宾海的会战

马里亚纳群岛的攻占——菲律宾海的会战

由斯普鲁恩斯的中太平洋部队发动对马里亚纳群岛的攻击,象征着美军对日本内防圈的突入。从那里,美国的轰炸部队可以攻击日本的本土,以及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同时,马里亚纳群岛的攻占也使日本与其新近征服的南方帝国之间的交通线将遭到被切断的威胁。

在马里亚纳群岛中,也和其他的地方一样,最重要的岛屿就是那些上面有飞机场的——塞班(Saipan)、提尼安(Tinian)和关岛(Guam)。在这3个岛上的日本守军分别为3.2万人、9000人和1.8万人。在这个地区中的日本空军实力名义上是有1400架飞机,但实际上却还少于此数,因为有许多已经送往新几内亚,而另有许多已被米彻尔(Admiral Mitscher)的快速航空母舰部队所击毁。自从2月以后,其航空母舰群即不断地向这些基地发动攻击。即令如此,日本人仍希望若从其他区获得若干增援,则可有500架堪用的飞机。他们在这个地区的海军部队,在小泽中将的指挥之下,分为3个兵团——4艘战斗舰所组成的主力战斗舰队(第二舰队),加上3艘轻型航空母舰,以及巡洋舰和驱逐舰等,由栗田中将指挥;由3艘舰队(重型)航空母舰所组成的主力航空母舰部队,加上一些巡洋舰和驱逐舰,由小泽亲自指挥(即第三舰队);另有一支预备航空母舰部队,由城岛少将指挥,包括2艘重型航空母舰和1艘轻型母舰,加上1艘战斗舰,以及巡洋舰和驱逐舰等。

日本人已经准备一个对抗美国海军越过太平洋进攻的计划,并希望能把斯普鲁恩斯的部队引入陷阱,而将其航空母舰一网打尽。这个计划本是在1943年8月,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大将所拟定,但在1944年3月底,当他把司令部从特鲁克撤往菲律宾的达沃(Davao)时,他和他的飞艇(水上飞机)不幸失事坠毁,其遗缺遂由丰田大将继任,后者对于原有的计划作了一些修改。丰田的希望和目的是想把美国人的航空母舰部队引到菲律宾以东的水域中,然后再使用小泽的强大航空母舰部队和从各托管岛上基地起飞的飞机,来对它们实施夹击。

美国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舰队是6月9日从马绍尔群岛出航,计划在15日登陆塞班岛。两天之后米彻尔的航空母舰即开始对各目标岛从事猛烈的轰炸,到13日,美国的战斗舰也向塞班岛和提尼安发动猛烈的炮击。同时,丰田大将也已下令发动“阿号作战”(Operation A-Go)——那就是他们计划已久的对抗行动——这个决定使他们放弃增援比阿克岛和在新几内亚继续保持一个据点的企图,其经过已如前述。

美国的进攻部队包括3个陆战队师,另有1个陆军师充任预备队,密切支援的海军部队为12艘护航航空母舰、5艘战斗舰和11艘巡洋舰。在这些部队的后面即为斯普鲁恩斯的第五舰队,那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包括7艘战斗舰、21艘巡洋舰和69艘驱逐舰,另外再加上米彻尔所指挥的4个航空母舰群(共有航舰15艘和飞机956架)。这个舰队的任务是要把将近13万人的部队从夏威夷和瓜达尔卡纳尔运往马里亚纳群岛——其组织和执行都可以说是极为卓越。

15日上午,在海军重炮、岸边炮艇和发射火箭的飞机掩护之下,第一波陆战队在塞班岛的滩头上登陆——20分钟之内,8000名陆战队已被送上海岸,这是他们高度训练水准的一项证明。但到入夜时,虽然登陆的兵力总数增到2万人,但仍然都挤在滩头上而未能向内陆作迅速的推进,因为日军不仅控制着高地,而且也正在作猛烈的反击。

对于进攻部队而言,一个虽较遥远但却更巨大的威胁是来自日本的舰队,包括战斗舰和航空母舰在内——在那天上午被美国潜艇发现时正在向菲律宾海前进。斯普鲁恩斯于是决定取消在关岛登陆的企图,把他作为预备队的陆军第二十七师也送上塞班岛,以求迅速攻占这个主要的岛,并将运输船只疏散到较安全的水域中去。第五舰队本身则集结在提尼安以西约180英里的位置上,但却不再向西移动,以防错过日本舰队。

这种防御的位置被证明出来是很聪明的,直到此时为止,丰田的计划似乎都发展得相当顺利,不过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他的钳头中有一边已经不管用——因为米彻尔的航空母舰飞机早已将马里亚纳群岛上日本的航空部队扫荡殆尽。从6月19日上午8时30分起,小泽的航空母舰部队即连续发动4次攻击——但每次都事先为美国人的雷达所发现,于是都有数以百计的战斗机起而迎击,而米彻尔的母舰所载运的轰炸机攻击岛上的日本空军基地。这次巨大的海空军会战,其结果变成一场屠杀,美国人戏称之为“伟大的马里亚纳火鸡射击”。美国驾驶员对于经验较差的日本人占了压倒的优势,后者损失飞机218架,却只击落美机29架。而更糟的是日本舰队航空母舰中的2艘——“大凤”和“翔鹤”,上面都运载着更多的飞机,均被美国潜艇所发射的鱼雷所击沉。

小泽以为他的飞机已经降落在关岛之上,所以仍徘徊在战场的附近,舍不得离去,于是在下午遂被美国侦察机所发现。米彻尔遂决定派其母舰上的216架飞机再去对小泽的部队发动一次攻击,虽然明知这些飞机在回船时将在天黑以后。在发现日军的3小时之后,他的飞机已在执行攻击,结果又击沉1艘和击伤2艘舰队航空母舰,另加2艘轻型航空母舰、1艘战斗舰和1艘重巡洋舰,此外还击毁其飞机65架。而美军在战斗中总共损失飞机20架,但在长夜的返航途中却损失或撞毁了80架。不过其乘员中的大部分都已获救,因为小泽的舰只早已逃出战场,驶向日本南方琉球群岛中的冲绳岛。

到此时,日本人在这次会战中所损失的飞机总数约达480架之多,已超过其原有总数的3/4,而他们乘员中的大多数也都死亡。日本的飞机和母舰受到如此高度比例的毁灭,实为一种非常严重的损失——不过到秋季时,其飞机和母舰已经大致补充起来。但更严重的却是损失许多驾驶员,那是一时无法补充的。这也就是说在最近的将来,若再发生任何的战斗,则日本舰队将会受到严重的妨碍,被迫必须依赖其较传统化的兵器了。

所以菲律宾海的会战结果使日本人受到一次非常严重的失败——美国海军历史学家莫里森少将(Admiral S.E.Morison)认为要比10月间的“莱特湾会战”(Battle of Leyte Gulf)甚至于还更重要。到菲律宾的道路现在已经畅通无阻,而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陆上战斗也就有了成功的确实保证。

在这一场海空会战之后,马里亚纳群岛的征服已经不再有任何疑问,虽然陆上的抵抗仍然异常顽强。在塞班岛南端登陆的3个师,在强大的空军和海军的支援之下,继续不断地向北推进,到6月25日已攻占具瞰制作用的高地塔波乔山(Mount Tapotchau)。7月6日,在塞班岛上的两位日本最高指挥官——海军中将南云(即袭击珍珠港的航空母舰舰队司令)和陆军中将斋藤(第四十三师师长)同时自杀,以鼓励其部队作最后的攻击。次日,残存的3000名日军向美军战线发动一次自杀式的冲锋,几乎全部作了无益的牺牲。这一个会战中,日军所付出的代价超过了2.6万人,而美国人的损失则为死亡3500人,伤病1.3万人。

7月23日,在塞班岛上的2师陆战队被送往提尼安岛,在一星期之内即已攻占该岛,不过扫荡的行动却花了较长的时间。在提尼安登陆的前两天,原已分配用来进攻关岛的部队,也回来执行其任务,并且又获得另一个陆军师的加强——他们是因为避免小泽舰队的威胁,而暂时撤退到安全水域中去的。虽然日军的抵抗还是很顽强,而且得到隐藏的岩穴防御网的帮助,但到8月12日该岛即告完全肃清。

马里亚纳群岛的陷落,加上以后日本海军的惨败,足以明白地显示出日本的情况已经岌岌可危,尽管骄傲的日本人仍然不肯面对现实。不过非常重要的却是在这些戏剧化的演变之后,接着即为7月16日东条内阁的总辞职。

4天之后,由小矶国昭出组新阁,其任务为对于美国的进攻寻求一较好的防御对策。(译注:小矶为预备役陆军上将,此时正在朝鲜任总督。)虽然在中国大陆上的作战仍须继续下去,但主要的问题却是菲律宾的防御——其理由是认为这一个岛群一旦丧失,则从东印度群岛运来的石油补给即将被完全切断,于是日本军队也就居于必败之地。

即以目前而论,日本早因燃料的缺乏而感到难于应付。美国潜艇集中全力来击沉日本的油轮,遂构成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因素。由于运回日本的油量日益减少,遂使其飞行人员的训练计划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迫使日本人将其舰队留驻在新加坡,因为那里比较接近石油补给来源——而等到需要运用这个舰队时,必须从那里让它兼程赶赴战场,并且也无法携带足够返回基地的燃料。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美国部队实在可以越过菲律宾,而直接跳向台湾,或是跳向硫黄岛和冲绳——金恩海军上将(海军军令部长)以及其他的若干海军将领都曾作这样的主张。但是政治上的考虑,以及麦克阿瑟想要凯旋返回菲律宾的宿愿,却推翻了这些主张。

有几个小目标是应该先行攻占的,因为那被认为对菲律宾的侵入足以构成必要的基础。原定的计划是首先攻占新几内亚以西的哈尔马赫拉群岛(Halmaheras)附近的摩罗泰(Morotai)岛,接着就是帛琉(Palau)群岛、雅浦(Yap)岛、塔劳(Talaud)群岛,然后才是棉兰老(Mindano)——菲律宾群岛南端的大岛——在这些岛上一路建立前进的空军和海军基地,以帮助对菲律宾的主力攻击。不过在9月初,海尔赛(Admiral Halsey)的第三舰队(该舰队由斯普劳鲁斯指挥时,称为第五舰队)发现菲律宾的海岸防御是异常脆弱,于是他遂建议那些中间攻略的步骤可以完全取消。不过原定计划的最初部分还是仍被保留下来,因为那是早已在进行中,而且被认为是一种额外的安全措施。

9月15日,麦克阿瑟部队中的一个支队在摩罗泰登陆,几乎没有遭遇抵抗,到10月4日,美国的飞机已开始从那里新建的空军基地上起飞作战。9月15日,帛琉群岛也受到海尔赛的中太平洋部队的侵入,在几天之内,即占领该群岛的大部分。这使美军的前进机场到棉兰老只有500英里的距离,比关岛近了一半以上。

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两条越过太平洋的主要前进路线现在已经会合在一起,彼此位置在可以互相直接支援的距离之内——期望能一举收复菲律宾。

日本人对于菲律宾防御所拟的计划称为“捷一号”(SHO-1),那是分为两个方面。在陆上,是由山下奉文大将(马来亚的征服者)所指挥的第十四方面军来负责。他有9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和3个独立旅,另外加上第四航空军。此外,在马尼拉附近的海军部队也由他指挥,并可以抽调2.5万人参加陆上的战斗。不过这个计划的主要部分是其企图中的海上行动——日本最高统帅部现在准备在这里作孤注一掷。一旦发现美军登陆的位置之后,日本的航空母舰部队就应引诱美国舰队北上,而美国的登陆部队则由山下奉文将其拘束,然后再由日本海军的两个战斗舰群来对其发动“钳形”攻击而将其歼灭。丰田的计算是相信美国人最重视航空母舰,认为它们的价值高于一切,所以只要一发现对方的航空母舰,就一定会舍命穷追,因为他们自己经常是用战斗舰来当作诱敌的香饵,而以航空母舰为打击部队。

这个计划一方面受到日本航空实力日益减弱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又受到对战斗舰继续信赖心理的鼓励。由于两艘巨无霸式战斗舰的完成,使日本海军将领的自负和自信都提高了不少——“大和”和“武藏”要算是世界上最大的两艘战舰。两舰的排水量超过7万吨,装有9门18英寸炮——在全世界上的军舰中只有它们曾经装有这么多的18英寸炮。反之,日本人对于他们的航空母舰部队及其所需要的飞机,却不太注意,几乎毫无新的发展。这也正是历史上所常见的惯例,尽管他们在战争开始时是曾经获得伟大的成功,但他们对于其教训的应用却还较对方迟缓。

美国人比预定计划提早了2个月,在10月间即开始对菲律宾作次一步的大跃进。这些岛屿延伸达1000英里——从南面的棉兰老起,到北面的吕宋岛为止:前者和爱尔兰一样大;后者则几乎和英格兰一样大。第一个突击是针对着莱特岛,那是中部小岛中的一个岛,这样也就可以突破敌人的防线。麦克阿瑟的部队——属于第六军团的4个师,由克鲁格中将指挥——于10月20日开始在那里登陆。护送和支援它们的是金凯德(Admiral Kinkaid)的第七舰队——只包括旧战斗舰和小型的护航航空母舰。作为其后盾和掩护者又有海尔赛的第三舰队——分为3个群,位于菲律宾偏东的水域,正在严阵以待。这是美国的主力舰队,包含有较新的战斗舰和大型的航空母舰,而且都是快速的。

从10月10日起,属于第三舰队的米彻尔航空母舰部队开始发动空中攻击,作为进攻的前奏,这样持续了一星期之久,最主要的目标为台湾,其次则为吕宋和冲绳。这些攻击造成很大的毁灭效果,并且证明出来对于尔后的战局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在另一方面,日本的驾驶员对于战果作了过分扩大的报告,使其政府在公报和广播中竟然宣布已经击沉11艘航空母舰、2艘战斗舰和3艘巡洋舰。实际上,这些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势已经击灭500多架日本飞机,自己只损失了79架——而且没有一艘军舰曾像日本人所宣称的那样被炸沉。因为暂时不明真相,遂使日本帝国大本营在得意之余,命令所有其余的部队都向前推进以发动“捷一号”作战。海军部队不久即发现这种捷报的荒谬并立即撤回,但是陆军的计划却受到永久性的改变——铃木(第三十五军司令)的4个师当中的3个师奉命留守在菲律宾的南部,而未能照山下奉文的意图,准备将它们转用于北部的吕宋岛上。

上文中已经说过,日本当局的计划是要乘美军登陆之际,集中一切可用的海军部队来加以迎头痛击。在美军登陆莱特湾的前两天,有一位美军将领曾发了一份明码的电文,遂使日本人获得他们所需要的重要情报资料,作为反击的指导。

丰田明知这是一场赌博,但日本海军的燃料完全仰仗于东印度群岛,所以假使美国人攻占了菲律宾,则生命线也就会被切断。战后在接受询问时,丰田对于他的计算曾作如下的解释:

“假使不幸赌败,则我们可能会丧失整个舰队,但我感觉到这个机会仍不应放过。……假使我们在菲律宾作战中失败,即令留下这支舰队,而通往南方的航路已完全被切断,那么当它要想返回日本水域时,就不可能获得燃料的补给。假使它再继续留在南方水域中,则也不能获得弹药和装备的补给。所以若牺牲菲律宾以求保留舰队实属毫无意义。”

用来诱敌的为小泽的部队,它从日本南下。它包括4艘堪用的航空母舰,以及2艘改装作航空母舰之用的战斗舰(译注:即伊势和日向),这支部队除了诱敌以外也无其他的价值,因为其飞机总数已经低于100架,而大多数的驾驶员也都缺乏经验。

所以在这一次生死关头的大赌博中,日本人所依赖的即为一个旧式的舰队——共有7艘战斗舰、13艘巡洋舰和3艘轻型航空母舰——从新加坡地区前来。其指挥官栗田中将,派遣一个支队从西南方经过苏里高海峡(Surigao Strait)进入莱特湾,而他本人则亲率主力从西北方经过圣贝纳迪诺海峡(San Bernardino Strait)前进。他希望能够把麦克阿瑟的运输船队和护航军舰夹在他的两道牙床之间加以咬碎。

他相信“大和”和“武藏”用它们的18英寸炮能够轻松地击沉那些较老式的美国战斗舰,并且也相信它们是永远不会沉没的,因为它们有装甲的甲板和许多水密隔舱。而且海尔赛的航空母舰部队若被引离现场,则空中攻击也就不会太严重。当栗田突入莱特湾之时——这个攻击是预定在10月25日发动——日本人希望美国的航空母舰是应该早已被引走了。

但是诱敌之计并没有发生作用。23日夜间,栗田的部队碰上了2艘美国潜艇——“标鱼”号(Darter)和“鲦鱼”号(Dace),它们正在婆罗洲沿岸水域中巡弋。这2艘潜艇立即加速北返,利用黑暗的掩护,浮出水面以全速急驶,所以始终能够赶在日本舰队的前面。等到天一亮时,它们就潜入到潜望镜的深度,等候日本舰队的到来,然后在近接的射程发射鱼雷——这样击沉了2艘日本巡洋舰,并击伤了另1艘。栗田本人正在这艘领先的巡洋舰上,虽然在船只沉没时他已被救起——以后移驻“大和”舰上——但那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经验。同时,美国的海军将领现在已经知道敌人的到来和它们的实力有多大。

当小泽听到栗田与潜艇冲突的消息时,他赶紧设法使敌人知道他已经从北面来了,他一再发出明码的电报以期吸引海尔赛的注意。但美国人却并未收听到他的电讯,同时他也未被任何美国侦察机所发现,因为那些飞机都已派往西面监视栗田的部队去了!

不久海尔赛的航空母舰就出动它们的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一波又一波地向栗田的舰队发动攻击。仅当日本陆上基地的飞机(从岛屿上起飞)和小泽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发动救援攻击时,美国人的攻击才间断。这些攻击的日本飞机均被击退,被击落的飞机超过总数的50%,不过美国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也遭重创而被迫放弃。

在攻击栗田的舰队时,美国海军飞机曾获得较大的成功。因为巨无霸式的“武藏”号在受到第五次攻击之后,终于倾斜而沉没——一共中了19颗鱼雷和17颗炸弹。虽然美国驾驶员的报告说还有另外3艘战斗舰和3艘重巡洋舰也被击重伤,实际上却只有1艘重巡洋舰因为受创太重而不能继续前进。不过在第五次攻击和“武藏”号被击沉之后,日本舰队遂开始转过头来向西行驶。

从空中观察员方面获得这个报告之后,海尔赛认为栗田已经在撤退。由于事实上在栗田部队的两部分之内都不曾发现有航空母舰,遂促使海尔赛派出其侦察机去作较广泛的搜索,结果大约在下午5时,才发现小泽的部队正在向南行驶。于是海尔赛遂即决定向北加速前进,以便于拂晓时对其作迎头痛击。他的格言一向就是:“要做什么就要赶快。”为了要想确实歼灭小泽的部队起见,他把他所有的舰队都一齐带走,而不留下任何部队来看守圣贝纳迪诺海峡。

在他向金凯德发出一个电讯,宣布其决心之后仅仅一刻钟工夫,就从一架夜间侦察机上接获一项新的报告,说栗田的部队已经回头,又以高速向海峡行驶。海尔赛对于这个报告置之不理。他一向喜欢作大胆冒险的行动,现在感觉到机会来了而不可放过,而不考虑其他的可能性。在战争初期由于他这样盲目的冲动,曾经使他获得一个很适当的绰号——“蛮牛”(The Bull)。

栗田的撤退只不过是暂时躲避空中攻击而已,他的企图是准备利用夜暗的掩护再卷土重来。除了“武藏”号被击沉以外,他的其他较大军舰都没有一艘曾经受到严重的损害——这与美国驾驶员的乐观报告完全相反。

下午11时,海尔赛已经向北行驶160英里,而侦察机又再度发现栗田的舰队——仍继续向圣贝纳迪诺海峡行驶,只差40英里的距离。海尔赛现在已经不能漠视栗田的这个前进了,但他却仍然不承认这个威胁的严重性。他认为这种再度的前进只不过是一种牺牲性的努力,每当一支日本舰队受到重大的损失之后,往往会采取这种传统性的自杀路线。所以他仍然继续北进,并很有信心地假定金凯德的舰队能够轻松地击退这一个被他认为实力早已严重减弱的攻击者。

所以日本人的香饵,虽然并不曾在预定的时间发生作用,但最后却还是被美国人吞下了。

金凯德舰队的情况是极为危险,因为他犯了双重的错误。由于栗田的南面支队的出现,并正在向苏里高海峡前进,遂使金凯德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那一方面去了,于是他就集中其部队的大部分来应付这个威胁。他又假定海尔赛战斗舰队的一部分仍在继续掩护着圣贝纳迪诺海峡的北端出口,因为海尔赛并不曾明白地告诉他其全部舰队都已离开。更糟的是金凯德也不曾采取警戒措施,即不曾派遣任何侦察机去看一看有无敌人从那个方向前来。

经过一场激烈的夜战,日军南面支队的攻击终被击败——大部分应感谢美国雷达所供给的“夜间瞄准”,那是远比日本海军的为优。日本人的另一个不利形势是,他们的船只在通过狭窄的苏里高海峡时必须成一线行驶,于是也就暴露在奥尔登多夫(Admiral Oldendorf)的战斗舰群横T队的集中火力之下,2艘日本战斗舰被击沉,使这支攻击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当天亮时,海峡中除了漂浮的废材和油渍以外,已经完全不见敌人的踪影了。

但在金凯德发出其祝捷的电报几分钟之后,又送来另一个电报,上面说有一支远较强大的日本部队——即栗田的主力舰队——已经从西北方下来,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已经进到萨马岛(Samar)东岸附近,正在攻击金凯德舰队留在那里的一个较小部分——这一部分是掩护麦克阿瑟在莱特岛的各登陆点。

这支用来支援陆军侵入部队的小型海军部队包括6艘护航航空母舰——用商船改造的——和少数的驱逐舰。在巨无霸式的“大和”号和其他3艘日本战斗舰的重炮威胁之下,它们匆匆地向南逃走。

在获得此项惊人的消息之后,金凯德在上午8时30分发出一个急电给海尔赛,其内容为:“紧急需要快速战斗舰立即驶向莱特湾”。上午9时金凯德又发出另一份紧急求援的电报,这一次用的是明码而不是密码。但海尔赛却仍继续向北行驶,一心要达到其毁灭小泽航空母舰部队的目的。尽管金凯德一再求援,他却发了牛性,坚持不肯改变他的航向——并以为金凯德的航空母舰飞机能够阻止栗田的攻击,以等待金凯德舰队的主力(包括其6艘战斗舰在内)回师救援。不过,他却也曾命令此时还留在加罗林群岛的另一支由麦凯恩少将(Admiral McCain)所率领的小型航空母舰和巡洋舰支队,迅速前往援助金凯德,但这支部队却远在400英里以外——比他自己的位置还要远50英里。

此时,由于那几艘美国驱逐舰以及那些仍可使用的飞机的英勇努力,已使栗田的南下冲力略为减低——它们是正在拼死掩护6艘护航航空母舰作撤退的行动。有1艘护航航空母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沉,但其余的尽管受到很大的创伤,却都安全逃脱。

刚刚过了上午9时,栗田停止追击然后转向莱特湾行驶。在那里有大批的美国运输船和登陆艇正在等候他去攻击。他距离进口处已不到30英里。

但在进行攻击之前,他却必须稍事休息以集中他的船只,因为在追击战斗中,它们已经分散得很远。这种旋转和停顿又使美国人误以为栗田是在他们的飞机和驱逐舰攻击压力之下,而准备自动撤退。但不久他们就知道这又是幻想,于是金凯德遂再向海尔赛发出紧急求援的呼吁:“情况又非常严重。护航母舰再度受到敌方水面部队的威胁。急需援助。护航母舰正向莱特湾撤退。”

这一次海尔赛对于呼吁有了反应。到现在(上午11时15分),他的飞机已使小泽的部队受到重创,虽然他所热望的用他的战斗舰来击沉那些日本航舰的目的尚未达到,不过他现在却已经决定克制他的愿望,并立即率领他的6艘快速战斗舰和3个航空母舰群中的1个群加速回航。但由于追赶小泽,他已经向北走得太远,所以在次日上午以前他是不可能到达莱特湾。甚至于连麦凯恩的航空母舰部队也都隔得太远,还要再过几个小时才能使他的飞机投入战斗。所以当中午栗田的舰队正要进入湾内时,莱特岛的情况实在是已经非常危殆。

但栗田却突然北返——这一次是真的走了。其原因安在呢?他所截获的敌方通信对于他的心理产生了累积的效果。第一是一个无线电的通报,要所有美国护航母舰上的飞机降落在莱特岛上,这本是一种紧急措施,以避免他们与航空母舰同归于尽。栗田却误以为美国人是准备从陆上基地对他的船只发动较集中的攻击。几分钟之后,他又截获了金凯德在上午9时发给海尔赛的明码求援电报。根据这份电报他反作了一个错误的结论,以为海尔赛早已向南急驶超过3小时之久,因为栗田早已与小泽丧失联络,所以他不知道海尔赛已经向北走了多远。同时,他对他自己的缺乏空中掩护也深感忧虑。

这种混乱的通信窃听所产生的最严重效果是使栗田误认为已有一部分美国援兵正在他的北面,距离已在70英里之内,并且也已接近其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的退却线。所以他遂决定放弃对莱特湾的攻击,并迅速北返以应这个想像中的威胁——否则等到敌军获得增援之后,他的退却线即有被切断之虞。

这是历史上许多例证之一,足以显示决定会战胜负的因素往往是幻想多于事实。在指挥官心理上所造成的印象往往比任何实际攻击及其物质效果更有分量。

当栗田达到圣贝纳迪诺海峡时,他发现那里并无敌人,于是就从那里溜过而向西退却。虽然由于沿途躲避空中攻击而一再延迟,当他到达那些瓶颈时已经快至下午10时——但是兼程南返的海尔赛部队却还要再过3个小时才能到达那里。

日本战斗舰的成就是如此地渺小,不过总算是逃脱了,但是日本4艘航空母舰的全军覆没,却还是得不偿失——其中的第一艘“千岁”号,约在上午9时30分,被米彻尔的第一次攻击所击沉,而其余的3艘(千代田、瑞鹤、瑞凤)则是在下午,当海尔赛已经亲率其主力南返之后才先后沉没的。

虽然是四个分别的和独立的行动,但被总称为“莱特湾会战”——它要算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全部参加的军舰为282艘,另外还加上飞机数百架,而1916年的“日德兰会战”则只有250艘军舰参加,另加5架水上飞机而已。假使说6月间的“菲律宾海上会战”具有较多的决定性,因为它曾使日本海军航空实力受到严重的打击,那么这个四合一的“雷伊泰湾会战”却是能够收获战果和解决问题的。在这一次会战中,日本人的损失为4艘航空母舰、3艘战斗舰、6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而美国人则仅损失1艘轻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空母舰和3艘驱逐舰。

值得一提的,在这次会战中同时也看到一种新战术的首次被使用——那是很难对抗的。在栗田“中央部队”的强大压倒性攻击之下,金凯德第七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虽能幸免于难,但在栗田撤退之后,它们却又遭受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神风”攻击——那是由一群志愿牺牲的驾驶员来执行的。他们在执行自杀任务时是决心以他们的飞机与敌方的船只碰撞,以使其起火燃烧和发生爆炸。不过在他们第一次试用时,只击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击伤另外的几艘。

这次会战的主要价值是击沉小泽的4艘航空母舰。若无任何航舰的支援,6艘残余的日本战斗舰也就变得孤掌难鸣,所以此后它们对于战争即再未发生任何积极的作用。虽然海尔赛的向北追击曾经使其余的美军部队暴露在严重的危险之下,结果却反而证明他并没有错。此外它也揭穿有关战斗舰神话的虚伪,并证明出来把信心寄托在此种过时落伍的巨大怪物身上实在是愚不可及。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惟一重要价值即为对海岸的轰击——很够讽刺的,这种任务在过去的时代是被认为不适当的和对其本身具有太大的易毁性。

日本人是决定为莱特岛而战,并且以此为他们对菲律宾防御作战的核心,但这个决定却来得太迟,遂使从吕宋调来的援军(约近3个师)未能赶在美军扩大其立足点之前达到该岛。美军首先从他们的登陆点出击,攻占在东岸附近的杜拉格(Dulag)和塔克洛班(Tacloban)两个机场。接着又从两翼延伸,他们于11月2日到达北岸上的卡里加拉湾(Carigara Bay),以及从东岸下来一半距离的亚武约(Abuyog)。这种扩张的努力不仅攻占下5个日本飞机场的全部,使这个岛上原有的一个师敌军发生混乱,并且也破坏了铃木(第三十五军)想把其增援各师兵力集中在卡里加拉平原上的计划。

克鲁格的次一企图为绕过该岛山脊的两端,作一个两面的迂回,以攻占在西岸上乌目(Ormoc)的日军主要基地。但是大雨妨碍了美军修建所占的机场以支援此一向心攻击的工程,日军乘着这个空隙,以2师援兵于11月9日在乌目登陆。虽然运输和护航的船只损失极为严重,但日军的增援还是源源不断地投入。到12月初,日本人已经把他们在莱特岛上的兵力从1.5万人增到6万人。不过到此时,克鲁格的兵力已经增到18万人以上。为了要加速进度,他把1师生力军送到西岸上,就在乌目的正南方登陆,这样也就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并于3天后(即12月10日)进占那个基地港口,并未遭到太多的抵抗。此后,日本的饥饿军队即迅速崩溃,到圣诞节时,一切有组织的抵抗都已结束。所以,山下奉文遂不得已仍旧回到他的原有观念,即集中全力据守吕宋本岛,但现在环境却已变得较前恶劣,而兵力也已较前减少。

在这几个紧要的星期当中,海尔赛第三舰队的3个快速航空母舰群,都停留在菲律宾群岛的附近,不顾日益激烈的“神风”特攻队,继续不断地对麦克阿瑟所部提供支援。日军的“神风”特攻队曾经造成很大的损害,有2艘航空母舰遭受重创而必须撤回大修——不过直到11月最后一个星期,这些航舰才被放走。

麦克阿瑟虽以吕宋为其主要目标,但作为一个预备步骤,他决定先攻占中间的民都洛(Mindoro)岛,以便替他的航空部队美国陆军第五航空军,在那里建立基地,以掩护海运部队向吕宋的进路。这是一个冒险的行动,因为民都洛距离莱特湾差不多有300英里,而它对日本人在吕宋的机场,尤其是在马尼拉附近的机场群,是远较接近。但是在民都洛日军驻军只有100人,所以在12月15日美军登陆之后,在几个小时内,4个被日本人所放弃的机场遂被占领——并且立即加以扩建,其工程进度是如此的迅速,所以在月底以前,美国的陆军飞机即可从那里起飞作战。在这个过程中,海尔赛的快速航空母舰部队也不断地轰炸吕宋的机场,并在上空构成一把战斗机掩护伞,以阻止日本轰炸机起飞攻击明多罗和它的沿海水域。故其功劳实不可没。

1月3日,美国海运部队从莱特湾出发——一共有164艘船舰,包括6艘战斗舰和17艘护航航空母舰——在金凯德和奥尔登多夫指挥之下。1月9日,到达仁牙因湾(在马尼拉以北110英里)——4年前日军就是从这里开始侵入菲律宾。1月10日上午,克鲁格的第六军团就有4个师开始登陆——另有2个师跟在它们的后面。

海尔赛舰队的快速航空母舰部队曾经提供极大的协助,尤其是以对抗“神风”攻击为然,现在更足以对船只造成日益严重的损毁。在掩护仁牙因湾登陆之后,这支航空部队又向中国海作一次深入的突击——在印度支那、华南、香港、台湾和冲绳的日本基地和船只都曾受到普遍的攻击。这就证明出来日本南方帝国的脆弱性。

此时,克鲁格的部队正从仁牙因湾向南推进,面对着强烈的抵抗,以马尼拉为目标。为了帮助它们的加速前进,并阻止日军退入巴丹半岛,麦克阿瑟又于1月29日派了另外一个军在接近那个半岛的地区登陆。2天之后,一个空降师又在马尼拉南面约40英里的纳苏格布(Nasugbu)着陆,并未遭遇抵抗。此时,克鲁格的部队也已经到达马尼拉市的郊外,山下奉文的部队已经向山地撤退。

不过,海军基地指挥官岩渊少将却仍在继续据守马尼拉。虽然山下奉文已经下令把马尼拉当作一个不设防的城市,但他却拒绝服从,并疯狂地在城内实行激烈的巷战,延续达一个月之久——使这个城市受到严重的破坏。直到3月4日,马尼拉才完全肃清。在这个阶段内,巴丹半岛已经收复,而哥黎希律(Corregidor)这个要塞岛屿上的日军于坚守了10天之后也为美军所收复。到3月中旬,马尼拉港已经可供美国船只的使用,不过在吕宋山地中,在棉兰老以及某些南部小岛上却仍有日军负隅顽抗,其扫荡的过程还要很久才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