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在太平洋战争的第一阶段,曾经看到日本征服整个西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包括其中所有的岛屿——以及在东南亚的滨海国家。在第二阶段,日本人曾经企图把他们的控制扩展到夏威夷群岛和澳洲的美英两国基地,于是在中途岛的海空会战中,以及在瓜达尔卡纳尔(在所罗门群岛内并在向澳洲前进的途中)受到了决定性的挫败。
在第三阶段,日本人开始采取守势——诚如其当面给予西南太平洋地区各指挥官的命令中所强调的,他们应“保持在所罗门和新几内亚的一切阵地”。只有在缅甸他们仍继续对西方同盟国进行攻势作战,但其本质还是防御性的——阻止和击败英国人从印度所发动的反攻。日本人在中途岛损失4艘舰队航空母舰,在瓜达尔卡纳尔损失2艘战斗舰和许多较小的军舰,而在两个重要的会战中又损失了好几百架飞机。如此巨大的损失遂打消了日本人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西方同盟国已经重获优势,现在的真正问题即为他们能否和如何利用此种优势。
日本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战略利益,曾经使日本人的攻势计划和行动大受其利。无论为攻为守,他们都享有此种基本利益,而他们的计划对于此种基本利益也曾加以充分的利用。其迅速征服的结果,即为日本已在多层同心防御的保护之下。当西方同盟国企图向日本发动任何反攻时,这种防御圈也就构成一种艰巨的障碍。
从地图上看来,似乎是有许多不同的路线可供选择,但若加以较深入的分析,即可发现真正能用的并不多。从地图的顶端向下看即可看出,北太平洋的进攻路线因缺乏适当的基地,以及沿线的风暴和浓雾太多,遂使此条路线不在考虑之列。从苏联在远东的基地发动反攻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斯大林拒绝合作。同时当德军的攻击仍严重的威胁着它的西面时,苏联就不敢向日本发动战争。从中国大陆发动反攻也是同样的不可能,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之下,补给上的困难就无法解决。经由缅甸的道路则是更为遥远,不但英国人早已被赶回印度,而且他们显然也缺乏适当的资源,无法作较早的反攻。
不久即变得很明显,任何有效的反攻都必须有赖于美国人,而所采取的路线也必须要和他们配合。于是只有两条主要的路线——(1)沿着西南太平洋的路线,从新几内亚到菲律宾;(2)经由中太平洋方面的路线。担任西南太平洋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将军自然是力主采取前一条路线。他所持的理由是,这是剥夺日本人新近获得南方地盘最迅速的方法,而其从事战争所必需的原料又都是来自这些地区。照他看来,由于日本已占领许多的托管岛屿,并已迅速地将它们建设为海空军基地,所以若采取中太平洋的路线,便将暴露在那些岛屿基地的攻击之下。此外,若采取那样一条遥远的反攻路线,则对澳洲的危险也不能有任何的补救。
但是美国的海军领袖们却主张采取中太平洋路线。他们辩论的理由是,只有在那样海阔天空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对数量正在激增的巨型快速航空母舰作有效的运用,而不像在新几内亚附近的狭窄水域中那样碍手碍脚——这样也就比较易实现他们的新理想:用航空母舰特遣部队以孤立和控制岛群。同时这也能配合一种海运补给体系的新观念——即航空母舰可以长期留在海上,而不需要经常返回港口基地从事再补给。他们又认为,南面的路线会经常受到托管岛屿上日本军队侧面攻击的威胁,而且也是一条比较显明和易于为敌人所猜中的路线,因此在一路前进时,也就可能会受到比较顽强和连续的抵抗。若采取中太平洋路线,则这些危险均可避免。此外,还有一项更强烈而不便公开的理由,那就是海军将领们都希望他们的新航空母舰主力不受麦克阿瑟的控制——他们对他那种专横的态度颇为反感。
最后,在1943年5月华盛顿“三叉方戟会议”(Trident Conference)中所作的决定,是同时采取这两条路线,以使日本人陷于一种彷徨的状况,使他们的兵力分散,并阻止他们把预备队集中或转移到任何一条单独的路线上。两条路最后又都以菲律宾附近为会合点。这种决定是完全符合同时威胁不同目标的原则,那也是间接路线战略观念的一个主要优点。不过,此种折衷的决定还是不曾对历史的教训作够深入的考虑,因为仅只采取一条作战线,也同样可以威胁不同的目标,但在资源的运用上却可远较经济。
这种两条作战线进兵的计划,必然地需要较巨大和较长久的准备——对于兵力、船舶、登陆艇、海军基地和飞机等项因素而言,均莫不如此。此种较长期的准备遂又使日本人可以获得较多的时间来完成他们自己的防御准备,于是也就使美国人的任务较难达成,尤其是以在执行陆上作战和登陆作战时为然。
在这个长时间的准备阶段中,惟一具有若干重要性的作战,即为美国在北太平洋方面企图收复阿留申群岛的远征行动。就战略而言,这是一个太遥远的行动,对于整个战局毫无影响作用。它惟一的价值是在心理方面。当前年6月间一支小型日军登陆部队攻占基斯卡和阿图两个小岛之后,曾经使美国人大感恐慌,因为在表面上那已经威胁到阿拉斯加的安全,所以这些岛屿的收回可以鼓舞美国人的士气。不过为了购买此种精神补药所花的成本又未免太高。当时美国的资源还比较有限,似乎是不应作如此不合于经济原则的浪费。
在这两小岛被日军攻占之后,美国人第一次所作的反攻为8月初海军对基斯卡的轰击;然后在8月底美国部队就在基斯卡东方约200英里的阿达克岛登陆,并在该岛修建一个机场以协助进攻被日军占领的岛屿。1943年1月美军又为了同一目的,进驻在基斯卡东方90英里的阿姆奇特卡(Amchitka)岛。但到了此时,该地区的美军指挥官们却又决定先进攻阿图岛,该岛位于阿留申群岛的最西端,因为他们发现阿图岛的防御要远比基斯卡脆弱。在3月底,美国海军封锁部队遭遇一支稍微比较强大的日本海军部队——后者正护送3艘运兵船前往阿留申。经过3小时的长程炮战之后,日本人遂自动撤退,双方都没有船只被击沉,不过增援的日本海军运兵船却中途折返未能到达其目的地。
5月11日,美军一个师利用浓雾的掩蔽,在3艘战斗舰的火力支援之下在阿图岛登陆。由于数量的优势超过4比1,所以在14天的顽强战斗中,美军把日本守军(约2500人)逐渐向山地压迫。最后日军对美军阵地发动一次自杀的攻击而完全被歼灭——一共只收容26名战俘。此时美军遂集中全力来进攻基斯卡。对于这个孤立的小岛,美军从空中和海上不断地施以压力,终于迫使日本守军(约5000人)在7月15日的夜间,利用常有的浓雾安全地撤离该岛。美国人又继续对该岛作了两个半星期的轰炸,然后才派遣一支为数约3.4万人的大军登陆——他们花费5天的时间在岛上遍处搜寻,最后才相信那已经是一个空岛。
阿留申群岛总算是肃清了,但在这样一个渺小的任务中,美国人总共动用10万人的兵力,再加上强大的海空军支援——这对于经济原则的忽视是一个极显著的例证,同时也证明只要有主动的精神,则花费极小的成本,亦可以产生极大的牵制作用。
在西南太平洋方面表面僵持的局势,一直持续到1943年的夏季为止。
对于美国及其同盟国而言,可以说很侥幸,因为日本陆海军首脑之间也发生严重的意见分歧,遂使他们的设防工作受到很大的延误。虽然双方都同样希望保持日本业已征服的一切地区,但在方法上双方却有非常激烈的争执。陆军将领们十分重视新几内亚的陆上作战,他们认为为了确保荷属东印度和菲律宾等征服地区的安全,则新几内亚实为一必要的前哨阵地。海军方面则希望把防务优先放在所罗门和俾斯麦群岛方面,因为那对于他们在特鲁克的巨大海军基地可以提供战略性的掩护——特鲁克位于北面1000英里外的加罗林群岛之内。在最后的战略决定中,又还是和往常的惯例一样,陆军略占优势。
最后双方同意的防线是,从瓜达尔卡纳尔以西,在所罗门群岛中的圣伊莎贝尔岛(Santa Isabel)和新乔治亚岛(New Georgia)起,到新几内亚的莱城(Lae)为止——即巴布亚半岛以西的地区,所罗门地区由海军负责;新几内亚地区由陆军负责。
指挥全局的陆军司令部设在腊包尔。(译注:即第八方面军。)其所指挥的部队有在所罗门群岛上的第十七军和在新几内亚的第十八军——第七航空师配属于前者,而第六航空师则配属于后者。海军兵力则有第八舰队和第十一航空队(Air Fleet),两者均接受设在腊包尔的海军司令部之指导。这是一支轻型的海军部队,只包括巡洋舰和驱逐舰,但可以从特鲁克派遣较大型的军舰前来增援。
在这个战区中的陆军兵力颇为雄厚——在新几内亚的第十八军有3个师,总数约5.5万人,在所罗门和俾斯麦群岛上的第十七军共有2个师和1个旅,以及其他的部队。虽然在瓜达尔卡纳尔的争夺战中日本的航空兵力已经受到很大的损失,但陆军仍有170架飞机可用,而海军则有240架,据日本当局的估计,6个月之内这个战区可获得10个到15个师的增援,而飞机也可以增到850架,所以他们有理由觉得采取一种坚守或“牵制”(containing)的战略是绝对可能的。
由于当初曾决定把战场分为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个战区,而以所罗门群岛为分界线,遂使美国人的计划作为益增其复杂性,为了使工作比较顺利起见,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麦克阿瑟对于整个新几内亚——所罗门地区应握有战略指挥权,但南太平洋海军总司令海尔赛海军上将,却仍保有战术控制权,至于从珍珠港派来该地区参加作战的海军兵力,则仍受尼米兹海军上将的指挥。
美国人的战略目的即为突破俾斯麦群岛所构成的防线,并攻占日本人在腊包尔的主要基地。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美军是在两条进路上采取交替攻击的方式——使日本人“疲于奔命”。在第一阶段,海尔赛的部队应攻占瓜达尔卡纳尔正西方的拉萨尔群岛(Russell Islands),并用它来当海空军基地。接着应攻占在新几内亚以东的特罗布里恩德(Trobriand)群岛中的两个岛,以作攻击腊包尔时的空军基地——同时也可以当作中继站,以便使航空部队可以在两线之间移动。在第二阶段,海尔赛应进向新乔治亚(在瓜达尔卡纳尔以西的所罗门群岛之内),并攻占重要的芒达(Munda)机场;而麦克阿瑟则应攻占新几内亚北岸莱城附近的日军立足点。此时,也希望海尔赛已经占稳所罗门群岛西端的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在第三阶段,麦克阿瑟的部队应向北旋转,越过窄海进向俾斯麦群岛中的新不列颠岛,腊包尔即位于这个大岛的北端。于是在第四阶段,联军才发动对腊包尔的攻击。这是一种非常缓慢的程序,即令一切都能按照计划进行——对腊包尔的攻击根据计算也将在战役开始后的8个月之内。
麦克阿瑟在他的西南战区中共有7个师的兵力(其中3个师为澳洲部队)和大约1000架飞机(1/4是属于澳洲的)——另有2个美国师即将到达,8个澳洲师正在训练之中。海尔赛也有7个师(2个陆战师和1个新西兰师)和1800架飞机(其中700架是属于美国陆军的)。海军实力时有增减,当每次进攻时都将组成一支两栖部队,从尼米兹在珍珠港的庞大兵力中也可以短期借用大量的军舰。在开始行动时,海尔赛所有的为6艘战斗舰、2艘航空母舰,以及许多较小型的船只。总而言之,虽然不能尽如麦克阿瑟的理想——他曾经要求22个师和45个航空大队——但现有的兵力已经足够保证成功。
在准备或“僵持”的阶段中,海尔赛于2月21日曾派遣一支部队在拉萨尔群岛登陆,但发现那里并无敌踪——美国人一向相信已有日军驻在那里。此外,海尔赛的海军部队也已经使日本人不敢再从“狭缝”中钻出来从事袭击的活动,这是他们过去所惯用的办法。在新几内亚,日军曾企图攻占胡翁湾(Huon Gulf)附近的瓦渥(Wau)机场,却被空运赶来的一旅澳洲部队所击退;但是当日军再派遣一个师的主力去增援时,其船队——由8艘驱逐舰护送8艘运输船——立即为新几内亚的同盟国空军所发现并加以攻击,结果日军损失了全部的运输船和半数的驱逐舰,以及所载运的部队3600余人(约为总数的一半)。自从日本人在这次“俾斯麦海会战”中遭到惨重的损失之后,对其在新几内亚的部队就只敢用潜艇或小船来运送补给。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企图扭转日军在空中的劣势,他把第三舰队的舰载飞机从特鲁克调往腊包尔,希望用以对联军基地作不断的空袭,以消耗联军的空军实力。但这个在4月1日开始的消耗作战,在14天的战斗中反而使日军损失比防御者几乎多一倍的飞机——与执行攻击的驾驶员所作的乐观报告恰好相反。接着山本本人在前往布干维尔岛视察的飞行途中,因为美国情报机构事先获得了消息,遂遭到美国飞机的狙击而送命。接替他出任日本联合舰队长官的古贺峰一海军上将(Admiral Koga)是一个庸才,远不如山本那样可怕。
经过长期计划的美军攻势,预定在6月30日发动,共分三方面进攻:(1)克鲁格将军(General Krueger)的美国部队将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中的基里怀纳(Kiriwina)、伍德拉克(Woodlark)或木鲁瓦(Murua)等岛屿登陆;(2)新几内亚的部队,以澳洲部队为主,在赫林将军(General Herring)指挥之下,将在胡翁湾中萨拉茅(Salamaua)附近登陆;(3)在海尔赛海军上将指挥之下的部队,则应在新乔治亚岛登陆。
在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登陆非常地轻松,完全没有遭遇抵抗,飞机场的修建也随之立即开始。新几内亚的作战开始时也非常顺利,支援澳洲部队的美军登陆时也未遇到任何严重的抵抗,但在此一地区中的日军(约6000人),直到8月中旬才被迫退至萨拉茅的郊外——于是美军奉令暂停前进,以等待主力部队在胡翁半岛的登陆,那是为了想要进攻主要目标——莱城。至于第三方面的进攻,即海尔赛的部队对新乔治亚岛的攻击,则比较困难。
这个号称新乔治亚的大岛,约有日本守军1万人,山地丛林的地形和潮湿的气候都足以增强防御的威力。尤其是日本帝国大本营又已命令日军要尽可能固守下去。此外,在东北岸上有悬岩,在南面和西面又有小岛所构成的障碍地带,所以更增加美军进攻的困难。
美国人的计划是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点登陆。主要的一个具有师级的规模,准备首先在西岸附近的小岛伦多瓦(Rendova)登陆,然后再从那里越过5英里宽的海峡,在芒达角(Munda Point)重要机场的附近登陆。一旦当这个跃进获得成功时,一支较小的部队即将在新乔治亚岛的北岸,距离芒达10英里远的地点登陆,以切断日军的海上补给线。此外,在南岸也要同时作三个助攻登陆行动。海军掩护部队包括有5艘航空母舰、3艘战斗舰、9艘巡洋舰和29艘驱逐舰,至于所分配的空中兵力则约为飞机530架。
由于一位海岸监视者的报告指出,日军正向新乔治亚南部运动,遂使海尔赛决定提前在6月21日开始在该岛进行第一个登陆,而不按原定的6月30日实施。这次登陆并未遭遇抵抗,因此其他的助攻登陆也都在30日在该地区完成。
对伦多瓦岛上的主力登陆,美军使用6000名部队,很快地就击败仅有200人的日本守军,接着他们在7月的第一个星期即在芒达附近完成第二步的登陆。但在第一个星期和次一个星期当中,日本的小型海军部队,曾像在瓜达尔卡纳尔作战中一样,作了几次反击,使美军的巡洋舰受到相当的损失,并且还把为数约3000人的日军部队送上了该岛。
在海岸上,这个没有经验的美国师,从伦多瓦岛渡过海峡之后,在通过丛林向芒达的推进中进行得极为缓慢——尽管他们享有巨大的空中、炮兵和海军炮火的支援。因为海尔赛接获该师士气极低的报告,所以又命令把另外一个半师的兵力也送往新乔治亚。不过到8月5日,芒达和其附近的地区终于还是被克服,日本守军的大部分却都已逃往北面邻近的科隆班加拉(Kolombangara)岛。此外,在进一步的海上行动中,由于美国享有制空权,遂又使日本海军受到相当重大的损失。
但是美军在新乔治亚进展迟缓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乃是促使海尔赛以及其他的美军领袖们,认清此种逐步前进方式的缺点,并且也认清此种方式可以给予敌人以充分的时间来增强其防线。同时这种方式也浪费空军和海军优势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所以就决定对科隆班加拉岛,连同岛上的1万多名日本守军在内,采取封锁政策,听任他们自己去“枯萎”,而美军则移向另一大岛韦拉拉韦拉(Vella Lavella),该岛的防御很脆弱,总共只有日军250人。(这是一种有计划“绕过”的实例,也就是曾在阿留申群岛所用过的方法之改进。)而且,在韦拉拉韦拉岛上若建立一个机场,即可以使他们的飞机到布干维尔岛的航程缩短为100英里以内,后者为所罗门群岛中最西端的一个岛。
对韦拉拉韦拉的登陆是在8月15日实施的,那是在完成对新乔治亚的占领之前。同时,当地的日军指挥官佐佐木将军,本希望能在科隆班加拉岛作长期的抵抗,但由于上级命令他放弃中所罗门而退往布干维尔,遂未能如愿以偿。在9月底和10月初连续几天夜里,在科隆班加拉的大量日军和在韦拉拉韦拉的少量日军,都已全部撤走。
总之,在新乔治亚的作战中,日军战死的约2500人,并损失17艘军舰;而联军的损失为大约1000人(不过因病而死的还要多)和6艘军舰。在空军方面,日本人的损失则远较重大。
联军在8月间对萨拉茅的压迫,主要是为了分散日军的注意力,以掩蔽他们自己对莱城和胡翁半岛的攻击准备——为了向北面跃上新不列颠岛并掩护此种跃进的侧翼,美军都需要该岛的海港和机场。
在进攻胡翁半岛时,麦克阿瑟的计划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两栖、空降和地面。此种三面性质使它变成一种复杂的作战,实际上他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单独地依赖某一种方式,而不必这样自讨麻烦。9月5日,他的两栖部队把第九澳洲师的主力在莱城的正东方送上了岸。次日,美军第五〇三伞兵团降落在莱城西北方一处已经废弃不用的纳扎布(Nadzab)机场——这是联军在太平洋方面的第一次空降作战——当这个机场恢复使用时,第七澳洲师即乘坐运输机在该机场着陆。同时,美澳联合部队向萨拉茅的推进也仍在继续进行中。
这种分进合击的作战并未遭遇太多的抵抗。因为日军当局知道他们在该地区内的一个师有被切断的危险,所以已准许该师越过多山的半岛,撤往距离莱城约50英里的基亚里(Kiari)。所以就在9月11日撤出萨拉茅,并于9月15日撤出莱城。日本人希望能守住半岛顶端的芬什哈芬港(Finschhafen),但由于22日有一个来自两栖部队的澳洲旅已在那里登陆,遂使他们的计划受到破坏。虽然日军又运来一个师的援军,但还是沿着海岸线逐步败退。此时,第七澳洲师的前进却比较迅速,已从莱城推进到马哈姆河(Markham River)的河谷,并于10月初达到杜姆普(Dumpu),该处距离第二要点——莱城西北160英里的马丹港(Madang)——仅只有50英里。到1943年的年底,联军遂可以向马丹发动一个两路的攻击——一路沿着海岸,另一路经由内陆——但是他们的进度还是赶不上预定的时间表。
到1943年9月,日本帝国大本营才终于明白其过去对整个情况的乐观估计和希望都必须修改。在一个太大的地区中,日本兵力的分布实在太单薄,而美国在初期失败之后,其恢复的迅速也出人意料之外。在空中和海上,他们现在都已占了上风。所以现在很明显的是,日本人必须要缩短他们的防线。因为除了在侧面正承受着重大的压力外,在中央方面,珍珠港也正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尼米兹现在所集中的舰艇数量,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海军上将杰利科(Jellicoe)的大舰队(Grand Fleet)之后最大的数字。
日本的脆弱经济基础,更增强其军事情况的危殆程度。其飞机的生产量不足以应付美国的挑战,同时也已经不能保护海上的交通线。
9月中旬,日本帝国大本营所决定的“新作战方针”,是以达成日本战争目标所需最小地区的估计为基础。这也就是所谓“绝对国防圈”,那是起自缅甸沿着马来半岛以达新几内亚西部,然后由此经过加罗林、马里亚纳直到千岛群岛为终点。这样的缩短防线,其意义也就是说,新几内亚的大部分、俾斯麦群岛的全部(包括腊包尔在内)、所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现在都已被认为不具必要性——但是他们还是准备再守6个月。他们希望在这6个月之内,能够把“绝对圈”发展成一道不毁的防线,使日本飞机的生产量增加3倍,并使联合舰队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再作一次决战。
在这个阶段之内,西南太平洋方面的日军所奉到的命令是要他们尽量牵制联军,因联军现有的总数在20个师左右,并获得近3000架飞机的支援。日军在新几内亚东部有3个师,在新不列颠有1个师,在布干维尔也有1个师,而还有第六师尚在运输途中。但在中国大陆上被陷入泥淖的有26个师,而在满洲也还保留着15个师——防备红军可能的侵入——所以在陆军方面,日本人的弱点并非在数量方面,而是在分布方面。
在联军方面,由于进展的迟缓遂使麦克阿瑟不得不加紧督促其部下,尤其是因为他知道美国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现在已经比较愿意把作战优先给予中太平洋方面,并且认为那不仅距离较短,而且时间也可能较短。他们甚至于认为腊包尔的攻占已非必要,这个防御坚强的据点大可迂回通过,然后听任其孤立,所以也就使麦克阿瑟更感到着急。海尔赛也希望能够加速通过所罗门群岛的前进,因为他的许多舰船以及第二陆战师,即将被召回去帮助中太平洋方面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