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对美国舞台的影响

梅兰芳对美国舞台的影响

(1)

梅兰芳访美很成功也很轰动,绝大多数的美国评论家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当然也还是有一些人对梅兰芳艺术之于美国戏剧的影响将信将疑,毕竟中美戏剧之间存在着差异和距离。在阿特金森看来,梅兰芳的中国艺术与美国戏剧舞台经验里的“任何东西都相去甚远”,“二者尊奉着不同的神”,因此它很难“像莫斯科艺术剧院和莱因哈特剧团那样影响美国的本土戏剧”(2)。同样,罗伯特·利特尔承认莫斯科艺术剧院和莱因哈特在美国舞台上留下了“有形的真实痕迹”,而梅兰芳访美尽管是近些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戏剧事件,但也很难指望它会对美国戏剧产生多大影响。此外,利特尔还强调了中美戏剧的历史差异,认为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两三百年(其实“也只是中国艺术史中的一小段时间”),他根本就不相信美国人“能从梅兰芳和搭档奇特迷人的程式化表演中学到什么东西”(3)

如前所论,19世纪的写实主义虽然在美国舞台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欧洲先锋戏剧的影响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新舞台艺术的戏剧试验,也为美国人接受和吸收非写实的中国戏剧艺术风格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尽管梅兰芳的来访留给美国舞台的影响“痕迹”,不像直接的模仿、假借或者隐喻那么实质那么有形,然而它们在间接的、有差异的、远距离的、变形了的、置换了的回响或表现中仍然是有迹可循的。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对活报剧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由联邦戏剧计划(theFederalTheatreProject)推动的、带有意识形态、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左翼戏剧项目,活报剧受益于一系列的戏剧传统。该项目的领导者哈利·弗拉纳根(HallieFlanagan)在谈到它的多种来源时写道:“与所有的新形式一样,活报剧不偏不倚地借用了许多资源:阿里斯托芬、即兴戏剧、莎士比亚的独白、梅兰芳的哑剧。”(4)这些资源包括了布景道具的快速转换、舞台时空的灵活呈现、不用繁重布景的哑剧和舞蹈等等反自然主义和反幻觉的技巧。中国戏剧的艺术技巧和(5)来自其他传统的类似技巧在活报剧作品中汇聚交融,被用来为明确具体的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目标服务。接下来,我将主要追踪梅兰芳对桑顿·怀尔德(ThorntonWilder)的作品和美国现代舞蹈运动的影响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