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荣誉还是耻辱——中国人对梅兰芳1935年访苏的争论
(1)
1932年年底,国民政府与苏联恢复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在此之前,两国之间曾因中东铁路的控制权问题爆发战争,进而断交过三年。1933年年中,苏联单方面与日本谈判达成协议,将中东铁路卖给了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国。(2)正是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中,在各种政治外交花招伎俩的迷局中,1934年年中,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莫斯科举办了一次画展,是为当时中苏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中国著名记者戈公振参与了苏联邀请梅兰芳访苏的商谈,据戈公振说,梅兰芳最初的计划是访欧学习欧洲现代戏剧。1934年3月初,在与苏联对外文化关系协会(theAll⁃UnionSocietyforCulturalRelationswithForeignCountries,简称VOKS)讨论筹备莫斯科中国画展览时,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代办吴南如顺带提及了梅兰芳的访欧计划,并向苏联对外文化关系协会的官员询问,梅兰芳访欧如果取道苏联的话,苏联方面将会提供的接待规格。苏联对外文化关系协会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thePeople'sCommissariatforForeignAffairs)表示,希望邀请梅兰芳在赴欧洲前先到苏联演出。1934年5月28日,上海报纸《大晚报》曝光了梅兰芳访苏的消息:
我国美术名家刘海粟、徐悲鸿等,近在苏俄莫斯科举行中国书画展览会,(3)深得彼邦人士极力赞美,喻扬我国之书画名作,切合苏俄正在盛行之象征主义作品,爰苏俄艺术界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请中国戏剧名家前往苏俄表演。(4)
这篇新闻报道强调了苏联对于中国艺术里的“象征主义名作”的极力“赞美”,还特别强调了梅兰芳及其同侪/支持者们接受苏联邀请的想法是“发扬国光”的重要决定。②这篇报道一经刊出,立即引发了各大报纸和众多中国作家、批评家的激烈争论,人们争论着苏联邀请梅兰芳的动机和意义,以及梅兰芳访苏会如何影响苏联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知。1934年12月底,争论还在继续,但苏联驻华大使馆已将苏联对外文化关系协会的正式邀请函送到了梅兰芳手上。一个月后,梅兰芳正式接受了邀请。(5)中国戏剧协进社宣布正在为梅兰芳访苏做着细致准备,宣称戏剧和梅兰芳出访在传播中华民族的荣光、争取国际权威地位、实现东西文化交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戏剧协进社还特别提到了梅兰芳成功出访日本和美国的过往。(6)据《申报》报道,来自政界、商界、外交界、文化界的300多位要人齐聚上海,为梅兰芳和中国剧团送行。上海市市长和中国驻苏联大使颜惠庆宣布,苏联邀请梅兰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梅兰芳的出访将会促进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巩固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7)著名的戏剧史家徐慕云甚至断言,梅兰芳肩负的使命(一种宣扬中国艺术的国际行为)是如此重要,事关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艺术的荣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