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经验”——苏联戏剧对梅兰芳艺术的诠释与挪用
(1)
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划准备,在国人的激烈争论声中,梅兰芳一行终于在1935年3月12日抵达莫斯科,正式开始了访苏之旅。刚到莫斯科,梅兰芳就向苏联各界宣告:“我珍视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天我终于在莫斯科了。”(2)梅兰芳的这次访苏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互文化戏剧事件之一。梅兰芳与一众苏联、欧洲著名戏剧家的历史性会晤,在西方和中国都产生了重大反响。梅兰芳的苏联之行后,美国杂志《生活时代》(LivingAge)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说是“每一位去看梅兰芳戏的莫斯科人都对这位中国演员满怀强烈敬仰之情”。文章一开头就提了个问题:“梅兰芳演出的是只涉及中古题材(如勇敢的骑士和贵族妇女)的中国古典戏剧,与红军、中国的苏维埃或者阶级斗争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也正因为此,苏联人还这么欢迎他,或许就更值得我们关注了。我们该如何解释从作家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到正统观念的最高权威卡尔·拉狄克都能一致认可梅兰芳这件事呢?”(3)《生活时代》自己的回答是:“苏联批评家详尽陈述了他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但他们说的话也表明,这只是对某位个体艺术家美学成就的钦佩罢了。”(4)虽然这本杂志陈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但这个答案并没有道出全部的事实。就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而言,梅兰芳的来访对于苏联的国家和国际利益都具有政治文化意义,(5)同时对于苏联戏剧来说,无论在政治层面还是在美学层面也都特别重要。谢尔盖·爱森斯坦在向苏联公众介绍梅兰芳时最后说道:
那么,我们从学习这种戏剧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实践经验呢?毕竟,对我们来说,只欣赏它的完美还不够,须得从中寻求一种方法来丰富我们自己的经验。然而,他们与我们处于完全不同的立场。我们在创作实践中相信现实主义,并且我们相信的是更高发展形式的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于是,问题出现了:我们能从这样一门完全沉浸在传统之中,似乎与我们的思想体系并不相容的艺术中得到什么启发吗?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得到的又是什么?(6)
爱森斯坦在自己回忆录的简介中,曾用三个词来总结自己的一生:“生活过,思考过,钦佩过。”(7)如他所说,梅兰芳的艺术掌控力即是他最钦佩的事情之一。(8)实际上,几乎每一位看过梅兰芳表演的苏联戏剧家都和爱森斯坦一样,万分钦佩这位中国演员。但又正如爱森斯坦所说,仅仅是仰慕还不够。苏联戏剧家们最关心的是从梅兰芳的艺术中汲取爱森斯坦所说的“实践经验”来建设苏联戏剧。这里的关键词是“实践”。本章将回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的历史、政治、文化和戏剧语境之中,审慎地探讨苏联戏剧家在实践经验的寻求过程中,在界定并捍卫自己对于未来苏联戏剧之构想的奋斗过程中,对梅兰芳艺术所做的诠释与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