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概述

2.1 概述

1.定额的基本概念

(1)定额是一种规定的额度。广义讲是处理特定事物的数量界限。它是人们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对某一事物规定的数量标准,例如分配领域的工资标准、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原材料消耗标准、技术方面的设计标准等。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定额已成为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复杂多样的事物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2)定额一般可以划分为生产性定额和非生产性定额两大类,其中生产性定额主要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及资金的数量标准,它反映了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产品生产和生产消费之间的数量关系。

(3)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完成单位建筑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消耗一定数量的人工、材料、机具、机械台班和资金。这些人力、物力和费用的消耗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是各不相同的,在一个产品中,这种消耗越大,则产品的成本越高,在产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的盈利就会降低,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消耗不可能无限地降低,它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数额。根据一定时间的生产水平和产品的质量要求,规定出一个大多数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合理的消耗标准,这个标准就称为定额。例如砌10m3砖基础规定:需要11.16工日,5.12千块砖,M5混合砂浆2.58m3,灰浆搅拌机0.32台班。

(4)建设工程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和合理劳动组织、合理使用材料及机械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资源的生产要素。建设工程定额反映了工程建设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它一般除了规定的数量标准以外,还规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等。

2.定额水平

(1)定额水平就是规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资源数量的多少。

(2)定额水平高指单位产量提高,消耗降低,单位产品的造价低。定额水平低指单位产量降低,消耗提高,单位产品的造价高。

(3)定额水平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的管理水平、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有关。所以定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变化的。

3.定额的特性

(1)定额的科学性。定额的编制是在认真研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技术测定方法制定的。定额不仅要反映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也要反映今后一段时期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定额的科学性是定额的基础和生命力。

(2)定额的法令性。定额由被授权部门根据当时的实际生产力水平制定,并颁发提供所属单位使用。在执行范围内任何单位必须遵守执行,不得任意调整和修改。如需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必须经授权编制部门批准。因此,定额具有经济法规的性质。

(3)定额的群众性。定额是根据当时的实际生产力水平,在大量测定、综合、分析、研究实际生产中的有关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因此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定额的相对稳定性。定额水平的高低,是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确定的。当生产条件发生了变化时,技术水平提高,原定额已不适应了,在这种情况下,授权部门应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出新的定额或补充原有的定额。但是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定额的执行也有一个时间过程,所以每一次制定的定额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否则会伤害群众的积极性。

(5)定额的针对性。

1)一种产品(或者工序)一项定额,而且一般地说不能互相套用。

2)一项定额,它不仅是该产品(或工序)的资源消耗的数量标准,而且还规定了完成该产品(或工序)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4.建筑工程定额分类

(1)按照生产要素分类。任何工农业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反映其消耗的定额就分为劳动消耗定额、机械消耗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3种。

1)劳动消耗定额(简称劳动定额)是指完成单位合格产品(工程实体或劳务)所规定的活劳动消耗的数量标准,包括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表现形式。

2)机械消耗定额(简称机械定额)是指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工程实体或劳务)所规定的施工机械消耗的数量标准,包括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表现形式。

3)材料消耗定额(简称材料定额)是指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各类材料的数量标准。

(2)按照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1)工序定额是编制其他各类工程定额的基础依据,它是以工序为标定对象编制的计量性定额。例如钢筋工程可划分为调直、除锈、剪切、弯曲、运输、绑扎等工序定额。工序定额比较琐碎,一般多用于编制施工定额和预算定额,其他情况下很少直接使用。

2)施工定额:是工程建设定额中分项最细、定额子目最多的一种定额,也是工程建设定额中的最基础定额,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3)预算定额是编制概算定额和估算指标的基本依据,是以各分部分项工程为标定对象编制的计价性定额。它是由政府工程造价主管部门为监督和调控工程造价,综合考虑施工企业的整体情况,以施工定额为基础组织编制的,是我国目前使用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类定额,也是本课程学习的核心。

4)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基础上的综合和扩大,是以扩大结构构件、分部工程或扩大分项工程为标定对象编制的计价性定额。它主要用于编制设计概算、进行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也可以作为确定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需要量的依据。

5)投资估算指标是比概算定额更为综合、扩大的指标,是以整个房屋或构筑物为标定对象编制的计价性定额。它是在各类实际工程的预算和决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分析和统计分析编制而成的,主要用于编制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进行投资方案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考核建设成本。

(3)按照管理权限和适用范围分类。工程建设定额可划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和补充定额5种。

1)全国统一定额指由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的定额。例如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等。

2)行业统一定额指由国务院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一般只在本行业和相同专业性质的范围内使用的定额。这种定额往往是专业较强的工业建筑安装工程制定的,例如冶金工程定额、水利工程定额、铁路或公路工程定额等。

3)地区统一定额包括一般地区适用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概算定额、园林定额等。

4)企业定额指由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机械装备能力等)制定的,只在企业内部范围内使用的定额。企业定额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其水平一般应高于国家和地区的现行定额。

5)补充定额指随着设计和施工生产技术的发展,在现行定额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为了补充现行定额中缺项部分进行的修改、调整和补充制度。一方面,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并报当地造价管理部门批准,只能在规定的工程上使用的补充定额为临时定额;另一方面,由当地造价管理部门针对现行定额的错漏和实际变化之处进行调整和补充的定额,统一补充制定颁布,作为现行定额的必要组成部分。

(4)按照专业分类。工程项目按专业划分为33类,与之相适应,工程建设定额一般可划分为建筑工程定额、安装工程定额、公路工程定额、铁路工程定额、市政工程定额、园林绿化工程定额和井巷工程定额等多种专业定额类别。其中建筑工程定额是工程建设定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生产活动的人、机、材的消耗量和费用标准等。

(5)按费用分类。建设工程造价一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器具和生产家具的购置费用、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预备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等,工程建设定额与之对应按照工程费用的构成可划分为直接费定额、其他直接费定额、间接费定额、工器具定额、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