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材料消耗定额及其制定

2.2.3 材料消耗定额及其制定

1.材料消耗定额的概念

(1)材料消耗是指在合理和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一定规格的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水电等资源的数量标准。

(2)主要材料消耗定额包括直接使用在工程上的材料净用量和在施工现场内搬运的合理损耗以及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废料和损耗。

所以单位合格产品中某种材料的消耗量等于该材料的净耗量和损耗量之和,即

净耗量是用于合格产品上的实际用量。

计入材料消耗定额内的损耗量,应是在采用规定材料规格、先进操作方法和正确选用材料品种的情况下的不可避免的损耗量。材料的损耗量的多少,常用损耗率来表示,建筑工程主要材料损耗率详见《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0版)下册附录三建筑工程主要材料损耗率取定表。

产品中的材料净耗量可以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计算求得,只要知道了某种产品的某种材料的损耗率,就可以计算出该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

2.材料消耗定额的作用

材料是完成产品的物化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在建筑工程产品中,所用的材料品种繁多,耗用量大,在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材料消耗,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材料消耗定额就是材料消耗的数量标准,它是企业管理中加强经济核算的一项重要工具。

3.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

(1)直接性消耗材料定额的制定,根据工程需要直接构成消耗材料,为直接性消耗材料。

在施工中直接消耗材料可分为两类:①在节约与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完成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②不可避免的材料损失。材料消耗定额不应包括可以避免的材料损失。

(2)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有两种方法:①参照预算定额材料部分逐项核查选用;②自行编制材料消耗定额。其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试验法、统计法和计算法。

1)观察法也称施工实验法,就是在施工现场,对生产某一产品的材料消耗量进行实际测算。通过产品数量、材料消耗量和材料的净耗量的计算,确定该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或损耗率。

2)试验法也称为实验室法,是在实验室内进行观察和测定工作。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强度与各种材料消耗的数量关系,以获得多种配合比。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各种材料的消耗数量。例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然后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砂、石、水的消耗量。

试验法的优点是能更深入、更详细地研究各种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其缺陷是没有估计到或无法估计到在施工中某些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

3)统计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它是以现场积累的分部分项工程拨付材料数量,完成产品数量、完成工作后材料的剩余数量的统计资料为基础,经过分析,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的方法。

此法比较简单易行,不需要组织专人测定或试验。但是其准确程度受统计资料和实际使用材料的影响,所以要注意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系统性,要有准确的领退料统计数字和完成工程量的统计资料,同时要有较多的统计资料作为依据,统计对象也应加以认真选择。

4)计算法也称理论计算法,它是根据施工图纸和建筑构造要求,用理论公式算出产品的净耗材料数量,从而制定材料的消耗定额。

计算法主要用于块、板类建筑材料(如砖、钢材、玻璃、油毡等)的消耗定额。

例如,用标准砖(长240mm、宽115mm、厚53mm)砌筑1m3不同厚度的砌体的砖和砂浆的净耗量,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设1m3砖砌体净用量中,标准砖为A块,砂浆为Bm3,则

则1m3砖砌体砖的净块数为

则1m3砖砌体砖的损耗量为

则1m3砖砌体中砂浆的净用量为

砂浆的消耗量为

如果已知砖和砂浆的损耗率,则1m3砖砌体的消耗量分别为

式中所列的材料损耗率根据有关规定或现场观察资料确定。

4.周转性材料的消耗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除了构成产品实体的直接性消耗材料外,还有另一类周转性材料。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中不是一次性消耗的材料,它是随着多次使用而逐渐消耗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多次重复使用。如脚手架、挡土板、临时支撑、混凝土工程的模板等。因此,周期性材料的消耗量,应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进行计算。

周转性材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称为摊销量。周转性材料的摊销量与周转次数有直接关系。

(1)现浇结构模板摊销量的计算。按建筑安装工程定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1)周转使用量。

2)回收量。

3)一次使用量。所谓一次使用量是指周转性材料为完成产品每一次生产时所需用的材料数量。

4)损耗率。是指周转性材料使用一次后因损坏不能重复使用数量占一次使用量的损耗百分数。

5)周转次数。是指新的周转材料从第一次使用(假定不补充新料)起,到材料不能再使用时的使用次数。

(2)影响周转性材料使用次数(周转次数)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坚固程度、材料的形式和材料的使用寿命。如金属材料比木质材料的周转次数多;工具式的比非工具式的周转次数多;定型的比非定型的周转次数多,有的甚至大几倍、几十倍。如金属模板的周转次数一般都在100次以上,而木模板的周转次数都在6次或6次以下。

(3)周转次数的确定方法。确定某一种周转性材料的周转次数,是制定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的关键,但它不能用计算的方法确定,而是采用长期的现场观察和大量的统计资料用统计分析法确定。

【例2.1】某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查施工材料消耗定额得知10m3需一次使用模板料1.775m3,支撑料2.475m3。周转6次,每次周转损耗15%,计算施工定额摊销量是多少。

解:

(4)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计算方法。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虽然也是多次使用,反复周转,但与现浇构件计算方法不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按多次使用平均摊销的计算方法,不计算每次周转损耗率(即补充损耗率)。因此计算预制构件模板摊销量时,只需要确定其周转次数,按图纸计算出模板一次使用量后,摊销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例2.2】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每10m3混凝土模板一次使用量为10.20m3,周转25次,计算摊销量。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