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预算定额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2.3.4 预算定额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各项目的名称、工作内容及施工方法

确定工程项目时,应便于计算工程所需的工料和费用;便于简化预算编制程序;便于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施工中的计划、统计、经济核算的工作开展。在编制预算定额时,根据编制预算定额的有关资料,参照施工定额分项项目,进一步综合确定预算定额的名称、工作内容和施工方法,使编制的预算定额简明适用。同时,还要使施工定额和预算定额两者之间协调一致,并可以比较,以减轻编制预算定额的工作量。

2.确定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

预算定额的计量单位应与工程项目内容相适应,应能反映分项工程最终产品形态和实物量,使用方便。

计量单位一般根据结构构件或分项工程的特征及变化规律来确定。若物体有一定厚度,而长度和宽度不定时,采用面积为单位,如木制作、屋面、楼地面、装饰工程等;若物体的长、宽、高均不一定时,则采用体积或容积为单位,如土方、砖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制作工程等;若物体断面形状大小固定,则采用延长米为计量单位,如管道等。

计量单位与小数位数的取定如下:

人工:工日,取2位小数;单价:元,取2位小数。

主要材料及半成品:木材,立方米(m3);钢材及钢筋,吨(t),取3位小数;水泥、石灰,千克(kg),取1位小数;混凝土,立方米(m3),取2位小数,其他材料一般取2位小数,其他材料费,元,取2位小数。

机械台班,台班,取2位小数。

取位后的数字按四舍五入规则处理。定额单位扩大时,采用原单位的倍数,如砖砌体、混凝土以10m3处理;楼地面、天棚以100m2处理等。

3.定额消耗量指标的确定

(1)人工消耗指标的内容。

1)基本用工,指完成分项工程的主要用工量。例如,各种墙体工程中的砌砖、调制砂浆,以及运输砖和砂浆的用工量。预算定额是综合性定额,包括工程内容较多,工效也不一样。例如,包括在墙体工程中的门窗洞口、墙内烟囱孔、弧形及圆形石旋、垃圾道、预留抗震柱孔等工作内容,这些需要另外增加用工量,这种综合在定额内的各种用工量也属于基本用工,单独计算后加入基本用工中去。

2)超运距用工是指预算定额规定的材料场内运输距离比劳动定额规定的场内运输距离大而引起的材料超运距用工。

3)辅助用工是指在施工中发生的,而在施工定额中又未包括的材料加工用工。例如筛砂子、淋石灰等增加的用工数量。

4)人工幅度差是指在确定人工消耗量指标时,在劳动定额中未包括而在一般正常施工情况下又不可避免发生的一些零星用工因素。

(2)材料消耗量指标的确定,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合理使用材料,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数量标准。材料消耗定额中有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和摊销材料,计算方法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材料消耗量指标包括主要材料净用量和材料损耗量,主要材料净用量是结合分项工程的构造作法,综合取定的工程量及有关资料确定的。其计算方法有观察法、试验法、统计法和计算法4种。

1)材料损耗量计算,材料损耗量是指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在场内(工地工作范围内)的运输损耗和施工损耗。损耗量是以损耗率表示的,其数值按平均先进水平确定。损耗量包括:①由工地仓库、现场堆放地点或施工现场加工地点到施工操作地点的运输损耗;②施工操作地点的堆放损耗;③操作时的损耗。

损耗量不包括材料二次搬运和规格改装的加工损耗,场外运输损耗包括在材料预算价格内。

2)次要材料的消耗量的确定。在定额中用量不多,价值不大的材料称次要材料,如吊装工程中用的麻袋、缆车用的钢丝、花篮螺丝、麻、棕绳、氧气、电石等。采用估算等方法计算其使用量,将此类材料的费用合并为一个“其他材料费”项目,其计量单位用“元”表示。

3)周转性材料消耗量的确定。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多次使用周转的工具性材料。如混凝土工程中的模板、脚手架、挖土方工程的挡土板等。周转性材料采用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办法计算。消耗量指标有一次使用量、摊销量。

【例2.5】一砖墙分项工程,经测定计算,每10m3墙中梁头、板头体积为0.28m3,预留孔洞体积0.063m3,突出墙面砌体0.0629m3,砖过梁0.4m3,请计算出每10m3墙体的标准砖及砂浆净用量。

解:

在砂浆中有主体砂浆和附加砂浆之分。附加砂浆是指砌钢筋砖过梁、砖石旋部位所用的强度等级较高的砂浆,综合取定砖过梁占墙体的4%,因此:

附加砂浆为:2.2×4%=0.088(m3

主体砂浆为:2.2-0.088=2.112(m3

(3)机械台班消耗定额又称机械台班使用定额,是指在合理使用机械和合理施工组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机械台班数量的标准。预算定额中的机械台班消耗量定额是以台班为单位计算的。一台机械工作8h为一个“台班”。大型机械、中小型机械和分部工程的专用机械,其台班消耗定额的计算方法和机械幅度差是不相同的。

机械台班机械幅度差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施工定额中所规定的范围内没有包括,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又可避免产生的影响机械或使机械停歇的时间。其内容包括:

1)施工机械转移工作面及配套机械互相影响损失的时间。

2)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机械在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停歇时间。

3)工程质量检查影响机械工作损失的时间。

4)机械的偶然性停歇,如临时停水、停电所引起的工作间歇。

5)施工开始和结束时由于施工条件和工作不饱和所损失的时间。

(4)确定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详见第4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