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媒体的主流观点

一、公共媒体的主流观点

随着学术界被曝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现象,公共媒体几乎一片喊杀声。

就这些报道标题来看,就非常有代表性,本书仅挑选出10个标题供参考:(1)刘武俊:“桃色新闻”曝科研经费监管之失(载《法制日报》2011年7月16日第7版)。(2)王多:“学术原罪”是块遮羞布(载《解放日报》2014年2月13日第11版)。(3)赵锋:“以项目养项目”成了腐败新温床(载《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1月14日第1版)。(4)邓海建:半数科研经费跑在了路上(载《洛阳晚报》2013年4月1日)。(5)王娅妮、王海鹰:多少科研经费掉进项目“黑洞”(载《中国改革报》2006年4月27日第1版)。(6)练洪洋:国家科研经费黑洞该堵堵了(载《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4月14日A2版)。(7)刘洪波:科研腐败每年毁掉两个三峡工程(凤凰财知道2015年4月7日报道)。(8)姜刚、李放:科研经费如何变成教授的“零花钱”(载《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6月24日第4版)。(9)李丽芳:如何避免科研经费被“硕鼠”瓜分(载《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4月1日第3版)。(10)肖思思、毛一竹:细水长流的供养式贿赂(载《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5月29日第1版)。

总结这些媒体报道的标题及其内容,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性意见:其一,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巨大,但大部分都被日常开销、请客吃饭、买房买车等浪费掉了。其二,有相当一部分项目负责人通过各种手段,如开具虚假发票、虚列开支、虚构合作项目等形式套取挪用科研经费。其三,现实生活中部分科研人员因此而被判刑,进而佐证了科研经费违法犯罪现象之严重。其四,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松懈,应该加强管理,如加强公务卡管理,加强教育等。[51]上述报道分别来源于《法制日报》[52]、《解放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著名媒体,可以认为代表了公共媒体中的主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