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少数左派书店,撤销驻外机构

四、只靠少数左派书店,撤销驻外机构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国外的发行网点主要依靠当时的“党办书店”。60年代初期主要靠“左派组织”和友好团体办的书店。“文化大革命”时期,随着国外一些政党和组织的分化,发行我国书刊的主要力量也起了很大变化(周东元、亓文公,1999b:29)。1968年12月,国际书店驻外机构代表应召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除驻港机构外,其余驻外机构全部撤销(戴延年、陈日浓,1999a:245)。国际书店与国外的联系几乎被切断,我国的对外发行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文学》的对外发行只能依靠个人订户和国外的左派书店。“文化大革命”提出靠国际书店去促进世界革命,并批判其“三化一长”的办店方针,即公开化、合法化、商业化和长期生存(周东元、亓文公,1999a:460)。直到1973年,《中国文学》等杂志社邀请韩素音和有关同志座谈,她向中国介绍了美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动态,还对外文局的外文书刊提出了一些意见;1975年,美国“中国书刊社”总经理亨利·诺伊斯及其纽约分店经理冯国祥来华访问,并与国际书店会谈(戴延年、陈日浓,1999a:285,297)。至此,《中国文学》的对外发行才开始改变极左思潮影响下的对外宣传错误模式并逐渐恢复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