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心二元论

三、身心二元论

我们在界定成瘾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似乎来自对某种形式的二元论或还原论形而上学的假设。

第一,如果意识独立于身体(二元论),那么人类的自由似乎就不会受到限制。毕竟,如果思想不受物理定律的约束,还有什么能限制我们的自由呢?然而,正如当代哲学家已经指出的那样,即使某些心理过程的神经关联已经被发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神经过程与意识是相同的,也不意味着它们决定了意识。事实上,在二元论的实在观的基础上,这种决定论是不可能的被证成的。

就像笛卡儿主张身心二分那样,考虑到精神和身体的划分,做出判断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不是生理过程,所以成瘾行为无疑是选择的结果,除非人们被无意识的生理欲望驱使,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那些接受二元论的人来说,人类是有思想的,他们能做出判断和选择。那些接受选择模型的人似乎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基于这种观点,判断成瘾行为的标准应该是心理层面的。“在典型案例中,成瘾不但涉及心理和选择,而且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但是无论这些因素是什么,都超出了生理决定的范畴。”在身心二元论和选择模型的前提下,解决成瘾难题的恰当方式是调适成瘾者的性格、动机、信仰和心理态度

第二,如果成瘾者的行为、想法、信念和情绪是由不断振荡的神经元在一场永恒的电风暴中相互发射神经递质决定的,那么就有一个不同的故事版本了。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物种,都只是构成自然世界的因果矩阵的一部分。许多哲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相信,人类并不是自由的,而只是经历自由意志的幻觉。[16]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仅仅在神经递质和奖励回路的层面上理解成瘾,在极端情况下,会让人类处于一种类似傀儡的尴尬境地。因此,成瘾者对自己的成瘾问题无能为力,一方面,成瘾改变了他们的大脑结构;另一方面,放纵欲望的行为由他们无法控制的物理过程决定。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不支持心理过程真实存在,且具有因果性特征等。在他们看来,心理学范畴总是可以归结为物理范畴,心理学本身并没有发挥独立的作用。

人类的身体和心灵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这2种选择中的任何一种。尽管人的不同“部件”之间似乎彼此冲突,尤其是在成瘾的情境中,身心冲突尤为突出。试图通过深入地观察生物体的“部分”解释这种特殊的人类体验的研究路径,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对神经元、突触和神经递质,或构成它们的分子的精确理解,并不能最终告诉我们成瘾是如何产生的,或者成瘾如何消失。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元素本身一样重要。部分整体论从根本上误导了我们的思维,试图运用这种方式帮助成瘾者可能会碰到一些困难。

正如哲学家詹姆斯·雷德曼和唐·罗斯(Don Ross)所言,试图归化我们对现实终极本质的探索,转而用微小粒子的平凡形象来理解现实,注定是一项无望的工程。[17]他们主张,研究的重点不应该是挖掘更微小的构成部分,重要的是根据一种来自科学的形而上学予以回答。孤立地研究世界或世界的某个特定体系,并且将其看作是由某些物质构成的,这一研究路径已经不再有帮助了。我们每天看到和使用的东西并不比我们用来描述它们的小部分更真实或更不真实。但是那些更小的部分,它们本身可以用更小的部分来理解,并不比它们所构成的东西更基本。没有一个部分比其他部分更重要。与典型的物理事物是1种或2种,或2种以上物质构成的观念相反,在这种形而上学的研究路径中,所有的实体最终都是由运动的关系构成的。

类似其他的有机体,人类属于更加特殊的系统类型。人类是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由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主体组成,这些主体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自己的环境,并随着周围世界的变化而做出调整。人类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系统内部的行为是混沌的,微小改变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成瘾者来说,微小的改变可能会对个人的整个取向产生惊人的变化。第二,这类系统会自动执行操作,因为它们的元素不是固定的,而是自适应的。它们是由实体组成的,这些实体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改变它们的策略,使这些系统真正具有动态性。[18]第三,要理解成瘾的本质,并改善它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调和人类的本性以及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必须清除来自整体部分论和因果论的假设带来的偏见,支持一个现实的观念,它允许“事物”的多种涌现层次的真实存在,每一种都拥有自己的行为类型、属性和关系。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思想的框架必须从物质上转移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