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系统与自我损耗

二、2个系统与自我损耗

之前思考成瘾更有希望的方法是建立在理解思维过程的双系统的基础上。一方面,我们被默认拥有快速、直观、便捷和简化的思维方式,即系统1;另一方面,我们还拥有更慢,更深思熟虑的思维方式,即系统2,它需要更多脑力资源。根据这一理论,当个体的认知资源枯竭时,无论是长期的自我控制还是受到某种压力,系统2对他们行为的控制可能会被击垮,导致转向更省力的系统1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们接受糟糕的论证,或者只是做最习惯或最容易完成的事情。

成瘾者描述的许多经历似乎都符合自我损耗理论。以汉默研究中的一组受试者为例,他们的反应被研究者收集在“间断平衡论”的类别下。这是受访者回答中最常见的类别。这个类别是用来描述成瘾的,“成瘾沿着静态平衡振荡,只有特定的触发因素才会触发”。间断的平衡是苦苦挣扎的成瘾者的典型模式,正是这种模式促使人们将成瘾描述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研究者发现成瘾者的酗酒经历与他生活中的压力有关,尤其是与他的就业状况和与妻子的关系有关:

我因为压力而辞去了一份工作,然后我又开始了另一份工作,那就是我现在的工作,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是工作职责的增加让我再次承受了压力。你知道,在今天这个时代,他们试图把尽可能多的责任推给人们……我的意思是,管理层会这么做,基本上是为了削减成本,这伤害了蓝领阶层。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我又开始了……我的妻子一直支持我。她指出如果我不辞职,她就会离开。我就放弃了,然后,你知道的,只是离开一段时间,紧张感就会建立起来,压力又会建立起来,然后我就会回到原来的状态。[6]

这种自我损耗理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成瘾者的经验的关键要素,而我们所认为的更简单的奖励寻求、回避和单纯的习惯化模型则不能。成瘾者的经验和对它的自我损耗分析似乎与激励突出现象一致,根据这种现象,使用的物质或活动似乎在压力上升时出现,即使没有任何预期的快乐。每次压力增大时,成瘾者似乎又恢复了酒精的使用。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家兰斯·多兹(Lance Dodes)是治疗成瘾的心理动力学方法发展的领导者,他描述自己的一名患者的类似反应。这名男子是一名企业主,他有酗酒史,也曾是儿子贪污的受害者。当他发现儿子的贪污数额比他所知道的情况要严重得多时,他开始了为期2天的酗酒狂饮。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个人能够控制他喜欢的物质或活动的使用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他可以控制它,直到情绪问题、身体疲劳、经济问题,或其他一些主要的压力太大,然后他认输。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些情况下,系统1的自动思维会接管一切。

有这种上瘾经历的人通常会和自己达成协议,发誓戒掉一段时间,并在一段时间内取得成功,但这段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在某些情况下,承诺兑现了几十年之后,才有什么东西激起了转变。在其他情况下,他坚持的时间非常短。例如,卡洛琳·柯奈普(Caroline Knapp)在回忆录《饮酒:一个爱情故事》(Drinking:A Love Story)中,讲述了在饮酒让她和她母亲都感到不安之后,她曾一度做出这样的承诺:我要减少饮酒,一天2杯,我保证。但当天快结束时,她回到波士顿,感觉不舒服,看到人们坐在躺椅上放松,喝着啤酒,她投降了。由于身体疲惫不堪,再加上看到人们放松和享受啤酒的画面,她的承诺被打破了,而她的默认反应是:喝酒

然而,复饮有时似乎与任何事情都没有关系。因此,似乎即使在双重系统——这种最典型的成瘾模式中,许多人的经历也没有捕捉到。就像演员克里斯汀·约翰斯顿(Kristen Johnston)说的那样,有时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又开始酗酒了,然后你就会在酒吧里豪饮。这里似乎没有发生任何系统转换,也没有因为压力,或任何可识别的认知负荷而转向更简单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