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的持续影响
压力本质上是一种刺激和镇静化学物质之间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们应该预料到,成人生活中的压力,以及发育过程中的压力,已多次被发现与药物使用、滥用、成瘾和复发有关。[21]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特别是对恒河猴[22]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和社会压力在幼年猴和成年猴的酒精消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说,在灵长类动物中,社会隔离涉及一种由缺陷触发的动机系统,这种系统非常强大,甚至超过了包括食物和水在内的其他缺陷。也就是说,对这些动物来说,社会隔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以至于当它们的社会联系被破坏时,猴子不会进食或喝水。在一项研究中,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在只有同伴的环境中,恒河猴对压力表现出了更多的生理反应。此外,在有压力的时候,这些猴子明显喝更多的酒,而且比那些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有母性照顾的同伴更容易喝醉。压力会影响那些不太活跃的人和反应较弱的个体。当社会压力被引入适应能力更强的母系饲养的猴子身上时,它们的酒精消耗量增加到与同辈饲养的猴子相当。[23]因此,即使是那些在早期发展阶段享受良好环境的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也会大量饮酒。
西蒙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经常被引用的非灵长类动物实验,证实了环境压力对成瘾的发展和持续的重要性。[24]这些实验结果的主要研究者布鲁斯·亚历山大(Bruce Alexander)描述了他的研究小组辨别实验鼠自我给药原因的方法。他们的问题是,在成瘾研究中经常观察到的自我用药,是否不能更好地将其描述为一种自我药物治疗手段,而不是先前接触药物的功能。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这些研究人员试图发现是否寻求缓解压力的环境,而不是药物本身的影响。
为了验证他们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假设,这些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为老鼠创造了最自然的环境。对老鼠来说,这里风景优美,空间宽敞,物产丰富。他们把这个建筑叫作老鼠公园。老鼠公园消除了实验鼠通常承受的标准压力,即拥挤、孤立、无聊、痛苦或至少不舒服的生活条件。结果,生活在老鼠公园的老鼠几乎没有成瘾,与在传统笼子里饲养和测试的老鼠形成了对比,各组老鼠行为有显著性差异。在某些条件下,笼子里的动物消耗的吗啡是老鼠公园里老鼠的19倍。
为了了解老鼠公园实验结果的程度和说服力,我们应该考虑它的一些细节。该实验设置4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老鼠:第1组在笼子里饲养;第2组在老鼠公园;第3组被关在笼子里饲养,但在测试开始前不久被转移到老鼠公园;第4组在老鼠公园饲养,但在测试开始前不久被关进笼子。简而言之,研究人员在笼子和公园饲养和测试的各种组合下对老鼠进行了试验。
研究人员对老鼠进行了持续的测试,让它们选择是喝水还是苦中带甜的吗啡溶液,每隔5天把吗啡溶液换成味道更苦、药性更弱的吗啡溶液。在每一种浓度的吗啡溶液中,被关在笼子里或老鼠公园里的老鼠都比在实验期间生活在老鼠公园的老鼠喝下了更多的吗啡。这表明,持续性的痛苦状态更能说明成瘾性药物的使用,相反,暂时剥夺了动物的福利和陪伴不构成药物滥用的主要理由。
亚历山大从这些实验中得出结论,以瘾品为中心的观点是错误的,成瘾不单纯是由瘾品本身引起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生活在老鼠公园里对已经依赖吗啡的老鼠的饮酒量应该没有影响。典型的实验测试的是实验室环境对动物的影响,而不是动物对药物的自然反应。他试图表明,在自我注射实验中,孤立的实验动物对海洛因和可卡因的强烈食欲,并不能告诉我们正常动物和人类对这些药物的反应。根据这项研究,药物本身不会让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上瘾。大多数吸毒者并没有对毒品上瘾这一事实证实了这一观点。对于大多数吸毒、酗酒或赌博的人来说,这种刺激只是偶尔的娱乐消遣。如果亚历山大团队的研究结论是对的,那么理解成瘾的关键远比单纯的分子相互作用要复杂得多。基于这些实验,以毒品为中心的观点过于简单化。
要想对成瘾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就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考虑个人,或者考虑个人与瘾品的关系。正如我们在儿童发展的例子中所看到的那样,生命体是在一个包括其他生命体和以高度复杂方式相互作用的活动模式的环境中运作的。亚历山大研究团队发现,瘾品对压力过大的机体有更强的作用。[25]在高度紧张的个人情况下,“滥用毒品的加强效力”大大增强。也就是说,瘾品对高度紧张(因此高度不舒服)的个体的情感状态的改善,相对于他们的起点,要比那些起点更好的个体的改善大得多。[26]难怪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强大的压力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复发和成瘾,或持续维持它,但并不是任何压力都会导致复发。对于哺乳动物来说,环境是事件意义的关键,而经历压力的环境与一个人是否会复发有很大关系。例如,大鼠的脚部休克会刺激其恢复对各种成瘾药物的使用,但只有当它在实验环境中被重新引入时才会发生。在改变环境的实验中,即使引入了额外的约束等应激源,瘾品的使用也没有得到控制。[27]我们再一次看到,生物体以一种丰富的方式嵌入到它们所处的环境中,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们的成瘾仅仅看作是化学物质对大脑的影响。
在人类中,尽管机制尚不清楚,但成瘾似乎会导致总体上的应激反应改变,以及情绪(有意识或无意识)影响决策方式的改变。例如,一项研究表明,严重的压力倾向于让人们在奖惩方面做出不同的选择。在压力下,人们倾向于自动选择那些之前提供了有益结果的东西,而他们无法避免之前经历过的消极结果。[28]压力下的人不会仔细考虑他们选择的所有后果,而会自动对奖励作出积极的反应。另一项研究显示,即使在戒酒2年后,与从未成瘾的一组人的表现相比,一组此前曾吸毒成瘾的人在发表准备好的演讲时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会导致决策能力受损。尽管之前的阿片类药物使用者在低压力情况下的决策任务表现始终与对照组相同,但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29]尽管他们长期抵抗瘾品,而且无论其认知能力有多强,过去成瘾与否的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成瘾者的情绪和认知反应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