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与激励敏感性
在某一时刻被考虑和选择的行为会变得过度学习。也就是说,特定的刺激会习惯性地引起特定的反应。[8]比如,伸手去拿牙刷会唤起伸手去拿牙膏的动作,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唤起拿牙膏的动作。基于这种理论的成瘾只是一种强烈的习惯化,因为它涉及所有习惯化的大脑区域。因为习惯的特点是对结果不敏感(它们不是目标导向的。相反,它们只是我们在给予一定刺激的情况下所做的事情)。一些人认为,习惯性学习可以解释在服药过程中从有意识选择到自动行动的转变。这一定义当然符合有时对吸毒者及其吸毒习惯使用的语言。然而,尽管这些强烈的内隐记忆关联可以解释实验鼠不断地推动控制杆进行自我给药,但这不足以解释人类的成瘾,人类的成瘾往往需要在远离实际使用的道路上进行重大规划。因此,成瘾似乎不能仅仅是一种习惯性的反应,尽管这种因素确实存在。
心理学理论似乎为成瘾的各个方面提供了较好的解释,包括面对诱因时的坚持、渴望和复发,这个理论就是动机显著性敏感性假说。这一假说关注的是,某些线索是如何引发过度的吸毒动机的。我们之前探讨过,这种动机被称为“想要”,而不是“喜欢”。根据神经影像学研究,刺激显著性敏感度是眶额皮质的一种功能。眼窝前额皮质提供外部物体和事件的显著性的内部表征,并为它们分配一个特定的值。这是正常运行时必不可少的系统,它允许生物体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当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时,它不会只刺激与之相连的神经元的放电,也会产生一个LTP,让这些神经元同时放电。伏隔核中的LTP 似乎随着一些成瘾药物的使用而增强,这可能会增加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性。有研究表明,这个区域多巴胺的快速工作和大量增加将毒品体验归类为一种高度突出的体验,一种能引起注意并促进觉醒、条件性学习的体验结果和动力。正是这种激励敏感化过程被认为辅助了我们所看到的成瘾的特征,而学习系统提供了决定一个人寻求什么以及如何寻求的关联。一个人容易过敏可能是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包括基因、激素、过去的创伤、压力、模式和药物接触量,甚至年龄,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变化,以及那些与快乐和习惯有关的变化,是非常个人化的,其作用远远超出神经科学本身所能描述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