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模型的心理学描述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至少出现了2种截然不同的范式来指导成瘾研究。一种是用民间心理学术语如渴望和焦虑描述成瘾,另一种是用神经生物学术语描述成瘾。尽管它们的研究方向完全不同,但这2种概念框架被许多研究人员同时使用,因为他们试图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解释成瘾的心理体验。另一些人则寻求谈话疗法来治疗某些行为和生物症状。然而,心理结构和功能显然不是生理结构和功能。这2组类别甚至没有重叠,也不清楚这2种范式应该如何联系起来。部分心理学家说,心理体验是由神经活动调节的,部分心理学家则认为神经活动提供了心理体验的基础或辅助。这些模糊的短语指向需要的东西,但它们不能解释任何事情。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一些科学家认为成瘾是一种生理现象,任何对成瘾的心理描述最终都会归结为生理现象;另一些科学家认为心理范畴是基本的,并希望保持这些结构和功能的独立性和因果效力。我们接下来将对上述生理和心理两种疾病展开讨论,同时第一章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协调生理和心理两个元素的内在关系,避免陷入二元论的桎梏。
从最明显的地方开始,让我们考虑成瘾的疾病是在心理学术语的临床目的下定义的。这已经成为疾病模型理论家们的标准公式: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特点是由:①强迫自己寻找并服用毒品;②在限制摄入量方面失去控制;③消极情绪状态(如烦躁、焦虑、易怒)的出现,反映了药物使用被阻止时的动机性戒断综合征。[3]
成瘾的特征是行为和情感上的症状,包括情感和精神状态上。更具体地说,根据美国国家药物成瘾研究所所长诺拉·沃尔科夫(Nora Volkow)和乔治·库布(George Koob)的主张,成瘾有3个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统称为成瘾周期,包括暴饮暴食、戒断/消极情绪和先入为主/渴望。根据疾病模型,这些阶段一个接一个地增加,如果长期接触成瘾药物,强度不断增加,直到成瘾者失去控制“行为”的能力。DSM 列出了4种能够形成这种循环的药物:精神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可卡因)、阿片类药物(海洛因、吗啡、奥施康定)、酒精和尼古丁。赌博是目前唯一被列在成瘾障碍中的活动,即使是这种活动也被描述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而不是上瘾本身。尽管如此,对那些滥用药物和依赖药物的人来说,它的描述几乎是等同的,而且这个名单很可能还会增加。购物、玩电子游戏和对性的专注这些活动已经被认为是成瘾,或者是非常接近成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