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好学生:三分靠老师,七分靠家长”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问题。”
——著名教育专家、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需要来自家长和老师各自单方面的引导,还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巧妙配合。”
在现实中,许多家长都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一所好学校,再遇到一个好老师,孩子就可以品学兼优,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再好的学校与老师也难以做到。用本书中两位清华北大高才生家长小强妈与文文爸的话来说就是:“好学生:三分靠老师,七分靠家长。”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只要从以下三方面做一下比较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
一、家长的爱心、责任心与老师的爱心、责任心
绝大多数教师无疑都是有一定爱心及责任心的,当然每个教师的爱心及责任心又有所不同。可即便是爱心、责任心再强的老师,也远无法与家长由本能的爱所生发出来的血肉相连的爱心、责任心相提并论,而且家长的爱心、责任心更加持久稳定。
可见家长把孩子整个托付给老师显然是不明智的。
二、培养孩子的技能及人力投入
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师显然较家长更专业,也更有经验。可在中国很多学校一个班主任通常要面对好几十名学生,一个任课老师通常要面对一两百学生。一般家庭,一对双职工家长带一个孩子都常常觉得辛苦,一个老师一下子要带这么多学生又怎么能忙得过来?这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老师只能从大面上去抓一些事,不可能进行得那么细。家长虽然普遍不专业,但可通过自学、交流、探索逐步弥补自己的不足。再者,家长只是面对自己的一个孩子,可以在教子中更深入细致,以弥补老师普遍只能从大面上教育学生的严重不足。
(二)老师所制定的对策往往是针对一群学生的,很难针对某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如批作业,改试卷,一个老师每次要批上百份,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分析得那么细致,只能在课堂上对普遍问题做一些解析。而家长则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制定出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且可以在孩子9年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持续如此,从而弥补老师在学校教育中阶段性的不足。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前提条件是要逐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要将素质培养融入于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可这是一项漫长、需要耐性且循序渐进的工作。一个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显然忙不过来。因此,仅靠老师在课堂上星星点点地讲一点学习方法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来补上这关键的一课。否则,孩子只能在课堂上竖着耳朵等老师灌,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这也是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大严重问题。
(四)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高有低,在教学中有时会犯一些错误,从而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来弥补老师的不足,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一些失误给孩子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学校的许多安排需要在家庭解决
如老师课堂上布置完作业,常常需要学生在家完成。学生的许多自习也常常需要在家完成。而家庭是家长的领地,是学校老师鞭长莫及的地方。这就需要家长配合老师把这些工作做好,从而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上述三方面严重不足,所以家长要是把培养孩子的希望整个都寄托在老师身上显然是不明智的。
那么鉴于此,家长又该怎么做呢?
答案是:取长补短。取老师之长,然后再用家长自身之长弥补老师之短,尽到自己应尽的七分之力。只有这样,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才能珠联璧合,给孩子提供更加完整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成才。
“好学生:三分靠老师,七分靠家长”的道理就在于此。
本书以小强妈、文文爸两位清华北大高才生家长宝贵的教子经验为主线,从七个方面揭示了这套教子新经。
这也是一部全面介绍家长该如何与老师做好配合的宝典,希望能给千家万户中国家长带来帮助。
作者:江波 江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