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二:还要从自己孩子身上多找找原因

关键二:还要从自己孩子身上多找找原因

可小强妈并不满足于此,她还想以此为例培养孩子的为人处世能力。

学校那么多学生,为什么偏偏把你给打了呢?”小强妈问道。

“那天放学,我急着回家,想赶紧把书包放到家里跟同学玩,在校门口不小心把他搡了一把,他就骂人,我也骂他,然后他就动手打了我……”小强支支吾吾道。

“他开口骂人不对,打人更不对,学校已经处分了他。可你想过没有,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件事你又错在哪里呢?”小强妈问道。

“我不该因急着回家去搡他。”小强说道。

“对呀。要是实在有急事,想让前面的人让一下,应该怎么办?”小强妈问道。

小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比方说,你是前面的同学,我在后面,急着回家也不吭声就把你一下搡开,你会做何反应?”小强妈示范道。

“我当然不高兴了!”小强答道。

“可我要是换一种方式,跟你说:‘劳驾,请让一下好吗?’你会做何反应?”小强妈问道。

“我会主动让开,让后面的同学先过去。噢,妈妈我知道我错在哪了,我不该那么没礼貌。”小强垂下小眼睛低头道。

“嗯,小强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错了就好。还有,在对方骂人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小强妈摸摸儿子的脑袋又问道。

小强妈看儿子一脸茫然,又进一步解释道:“比方说,你是前面的同学,我把你搡开,你不高兴,说脏话骂人,我马上向你道歉:‘对不起,不小心碰着你了,请你原谅!’你还会继续骂人吗?”

小强摇摇头:“不会了。”

“为什么?”小强妈追问道。

“因为对方已经道歉了,承认错误了,我当然就不应该再骂他了。”小强说道。

“所以,你以后与同学们相处一定要有礼貌,懂得谦让。”小强妈语重心长道。

从此以后,小强与同学之间这方面的矛盾一下子少多了。可有一天,小强放学回来,嘟囔道:“我不小心把同学的铅笔盒碰到了地上,我已经向他道歉了,可他还骂我。”

“那你怎么办了?”小强妈问道。

“我没理他。”小强嘟囔道。

“我能理解你的想法,可你想过没有,要是有同学不小心踩在你的脚面上,把你踩痛了,他向你道歉,你的气能一下消掉吗?”小强妈问道。

“消不掉。”小强摇摇头。

“可我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道歉,你的气还会那么大吗?”小强妈引导道。

“不了。妈妈我知道我错了,我应该继续向同学道歉,直到他气消了为止。”小强醒悟道。

“看,我们小强多聪明,什么事一点就明。要是把同学的东西不小心损坏了,还要怎么样?”

“还要给他赔新的……”

要点提示

一、要认识到一个巴掌拍不响,家长在处理完纠纷后,还要从自己孩子身上多找找原因,以吸取教训。

二、通过讨论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三、还要让孩子学会讲礼貌和道歉。

家长把握好上述两个关键,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