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二:孩子闹矛盾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王老师又谈到:“上一届,在我班上有一个叫小白的男生,调皮捣蛋专门欺负同桌女生,隔三差五不是同桌女生告状,就是家长要求换座位。哪个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跟这么一个‘坏小子’同桌。于是我决定让班上人缘最好的生活委员小敏与其同桌。一个学期下来他们竟然相安无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家长会在与小敏妈妈交流中才知道,他们在女儿刚上一年级时就跟女儿说:‘在学校免不了要与同学闹一些小矛盾,没什么大不了的。与同学闹矛盾后首先要尽量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家长商量,或者告诉老师。’他们就是这么不断给女儿灌输这一思想,女儿在为人处世中遇到什么难题就回到家与家长讨论,在讨论中给女儿一些指导。在被我指派与小白同桌后,当时小敏也感到害怕,就回到家里问家长该怎么办?他们就跟女儿一起分析小白为什么爱欺负同桌女生,原来是她们都讨厌和害怕小白,都把他当成了敌人。然后他们又和女儿一起商讨办法,决定换一种方式,把小白当成朋友,尊敬他。于是小敏跟小白说:‘别的女同学都说你是个坏学生,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你是个好学生。’小白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是好学生,一脸惊奇地问道:‘为什么?’小敏告诉他:‘因为你喜欢看书。我听妈妈说喜欢看书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小白自然是一脸欢喜,然后她又告诉小白,她们家有好多故事书。小敏把自己的故事书拿来让他看,看完一本就换一本。小敏语文学得好,小白有不会写的字就问她。两人就这么成了好朋友,从此小白不仅不欺负小敏,要是有哪个男生胆敢欺负小敏,他还出来打抱不平。小白的学习成绩也开始好转。”
小强妈也一脸兴奋:“是啊,孩子闹矛盾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只要指导一下就可以了。小敏的家长真有办法,值得家长们好好学习!可问题是具体到我的孩子身上又该怎么解决呢?”
王老师沉思了片刻说道:“首先家长要用平常心面对孩子之间的打闹。根据我多少年的教学经验,同学间的打斗欺负,许多时候并不是有什么矛盾,而是一种玩耍和发泄。如见着弱小的就想欺负一下,踢一腿,逗一下,耍弄一下。身为家长应首先客观地看待这些,认识到同学之间的打闹争斗是人的本性决定的,是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在小学生之间通常是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实也是如此,孩子们之间通常打闹后是不记仇的,一会又忘了,又开始在一起玩,就又是好朋友。这样的打闹争斗既不会造成伤害,也不会影响学习。”
“看来我们做家长的,实在有些太过神经质了,太小题大做了!”小强妈感叹道。
“那接下来我又该怎么办呢?”小强妈问道。
“接下来,最好不要再让李强奶奶接送孩子了。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们已经把李强奶奶当成了保护伞,只有保护伞去掉了,同学们才会无所顾忌地与李强在一起玩,否则中间总像隔着堵墙似的。二是老人的思想很难转变,我有一次想开导她,可刚一张嘴便被堵了回来,听不进去。最后,我要说的是,学校不仅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培养孩子为人处世能力的场所。因此,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吃亏,家长最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家长只需要给孩子一些指点就可以了,不要动不动站出来给孩子撑腰。即便要找老师也最好让孩子自己来。如孩子执意要求换座位,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去找老师说明情况理由,爸爸妈妈是不会出面的。这样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是家长直接出面,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家长心理。也不要遇到什么事就让孩子找老师告状,这也是许多家长都非常容易犯的错误。”王老师说道。
“难道让孩子找老师也有问题?我本人就经常这么教育孩子。”小强妈疑惑道。
“这会造成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为人处世能力。一些学生鸡毛蒜皮大点的事情也找老师告状,这就相当于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题自己不去解决还要找老师。同时,一个不管什么事总爱找老师告状的学生,就像单位里总爱在领导跟前打小报告的人,很容易引起周围同学的反感,被孤立。当然,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在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时,在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时,家长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该告老师也要及时告……”王老师说道。
小强妈听从了老师的建议,结果一个月后,小强便又融入到了同学们中间。
要点提示
一、家长要用平常心面对孩子之间的打闹。应客观地认识到同学间的打斗欺负,许多时候并不是有什么矛盾,而是一种玩耍和发泄,通常家长不要太当回事。
二、告诉孩子:“在学校免不了要与同学闹一些小矛盾,没什么大不了的。与同学闹矛盾后首先要尽量自己解决,这才是好孩子。实在解决不了再找家长商量,或者告诉老师。”
三、当然家长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幕后做好指导。
四、除非所造成的后果较严重,除非超出孩子能力范围,家长才能替孩子解决,或让孩子告诉老师。鸡毛蒜皮的小事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家长只有理解并遵守上述两个原则,才能有效地逐步培养孩子的为人处世能力,且尽量避免干涉孩子与同学们之间的事情,避免孩子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