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二:逐步培养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
小强妈心想这一看似很简单的课前预习,对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坎,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让孩子逐步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
此后一个月,每天晚上小强妈都要检查一下儿子的课前预习情况,问题在课本上标示出来没有,主次分清了没有。每天趁吃饭时都要交流一下听课的情况,有一天小强指着窗外嗷嗷待哺的小鸟说道:“我以前就像那只才出生的小麻雀等着老师在课堂上喂食,现在变了。”
“变成什么了?”小强妈问道。
“我现在变成了自己要去捕食的小鸟。”
小强妈看儿子课前预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后,第二个月,就不再检查了,只是每每过问一下小强的预习情况。偶尔,小强也会忘了预习,这时小强妈便会敦促和提醒。
小强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就这么一步步养成了,可小强妈并不满足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前预习能力,小强上五年级后,每逢寒暑假,她都提前从书店把儿子下学期要学的数学课本买来,除过老师安排的假期作业外,她还安排小强趁假期把整本书都预习完。
小强爸质疑道:“有这个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跟着课堂预习,孩子在基础知识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靠老师在讲课时解决,要求较低。假期预习就没办法靠老师了,主要靠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数学逻辑性强,如果前面有问题不懂,后面就无法进行,所以就对孩子的预习提出了更高要求。”
“听你这么说,有一定道理。这就像银行储蓄,你储蓄越多,收获的利息也就越多,趁孩子在小学阶段把课前预习能力培养得越强,进入初中后学习数理化也就越顺。可问题是一个才十一二岁的孩子又怎么能把一本数学书预习完呢?”小强爸疑惑道。
“你的疑惑不是没有道理,这就要求家长在假期期间还要学会担当学校老师的角色,帮助孩子把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逐一搞清楚,并在这一过程中要让逐步孩子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还要像学校老师那样在每一章完成后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逐步学会自查自纠。”小强妈说道。
小强妈就这样趁寒暑假开始培养孩子整本书的课前预习能力。在整本书预习过程中,小强碰到不懂的问题时,她先是让孩子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为了避免卡壳,便与孩子一起讨论,找到原因及解决办法。小强妈每天都要对预习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布置及检查作业。两三个假期下来,小强的整体课前预习能力便基本上有了,为初中数理化课前预习整个铺平了道路。刚开始虽然一个假期下来一本书只能预习一半,可小强妈认为这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
小强妈介绍完小强的预习情况后,同事一脸忧虑道:“你从四年级就已经开始着手这步工作了,我的女儿已经上初二了,现在培养能来得及吗?”
“当然能来得及,许多高中生都还不知道该怎么课前预习,现在下手,两三个学期下来孩子就会具有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这样就会为孩子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进入高中后,数理化认识理解的程度更深,更需要课前预习,否则就更没办法学了。当然培养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越早越好。”小强妈解释道。
经过小强妈的耐心开导后,同事也学着小强妈的样子开始一步步培养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两个学期下来女儿的学习状况便有了好转。
要点提示
一、在孩子刚开始课前预习的头一个月,家长要做好督促检查的工作。
二、假期最好也利用起来,让孩子进一步整本书预习,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假期课前预习家长每天都要对预习进展进行检查,并布置及检查作业。
三、孩子上初中后,数理化最好都要进行课前预习。
四、即便孩子上初中后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没关系,“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家长只要把握好上述二要领,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自然也能像小强一样一步步培养起来,成为一大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