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一:要一步步引导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关键一:要一步步引导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小强爸认识到配合老师查错纠错的必要性后,也积极参与了进来。在小强妈出差期间,他便担负起了答疑解惑查错纠错的任务。小强妈回来第二天晚上,看小强爸正在给儿子检查一道数学题,他仔细看了题以后,既没有问小强到底错在哪儿了,也没有问该怎么解决,便直截了当地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告诉儿子,这个题应该这么这么做,那个题应该那么那么解。而且他不等儿子思考又进入到下一步,整个过程小强就像木偶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显然没有动脑筋思考问题。

“我说的这些你听明白了吗?”小强爸问道。

“听明白了。”小强站在一旁乖乖道。

“你每次都这么说,可到时还是不会做。这道题我已经给你讲过三遍了,只是稍微有些变化你就又不会了。这次数学测验有几道都给你讲过……”小强爸焦躁道。

在一旁的小强妈一下子明白了她出差期间小强连续两次测验成绩直线下滑的原因。可她强忍着一言不发,因为他们早有约定,一个人在教育孩子时,不管对错,另一个人绝对不能唱反调。待小强把错题改正,收拾好书包,洗漱完入睡后,她便开始了与爱人的谈话。

“听了你给儿子讲题的过程,我才知道儿子一连两次数学测验成绩直线下滑的原因。”小强妈开门见山地说道。

“你是说我给儿子讲题的方式有问题?”小强爸不快道。

“嗯。你在查错纠错时,首先没有指出错因,也没有问孩子该怎么解决,而是把你想出来的解题方法直接就告诉了孩子。”小强妈说道。

“这有什么不对,这样不是可以更省时间吗?要是跟孩子一起分析错因,再一起想解决办法,一道题要做到啥时候?再者,孩子才上三年级,又怎么能有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小强爸解释道。

“你这是代替孩子思考。让孩子做练习题的核心目的就是逐步培养孩子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就是因为没有这一能力才要一点一点培养。你在给孩子解题的过程中整个越过了这一阶段,把解题方法直接告诉了孩子。你这样省事了,可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整个就没有动脑筋,只是被动地接受你得出的结论,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万事不动脑筋的习惯。”小强妈说道。

“是啊,我怎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小强爸拍脑道。

“由于解题方法都是家长替孩子想出来的,时间长了还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依赖心理,遇到不会做的题自己不去想办法,而是等着家长给他想办法,这样下去将会把孩子变成一个大木瓜。还有,这还会造成孩子不好好听课,反正不会做的题回到家有家长讲,上课听不听讲无所谓。”小强妈侃侃而谈道。

“天哪,我这不是在害咱们的儿子吗?!”小强爸自言自语道。

“不仅如此,由于孩子只是记住了结论,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一些题稍有变化就又不会做了。这样势必导致许多题前面你才讲过,后面就又不会做,已经讲过的题在考试中却做不出来。这样家长刚开始还能耐心地讲,越往后面就越没有耐心,就会产生焦躁情绪,甚至斥责打骂孩子。照这样下去,不仅孩子的自信心会受打击,还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有问题不敢问家长。我看你在给儿子讲题时已经出现了焦躁情绪,要是再往下去……”小强妈说道。

“那么具体又该如何操作呢?”小强爸问道。

“具体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一步一步来,对于做错的题先把错因分析清楚,对于不会做的题,先把具体卡在哪儿了分析清楚,然后寻找解决办法,整个过程要和孩子一起进行。绝对不能把解决办法想出来后直接告诉孩子。二是要用讨论的方式,就像朋友一样进行讨论,不要用老师给孩子讲课的方式。你没注意吗,我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都用的这种方式。三是引导,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家长直接把结论告诉孩子。把握好这三点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小强妈详述道。

“我还有些搞不明白,孩子还那么小,又怎么跟孩子一步步讨论?”小强爸疑惑道。

“孩子小,思维能力还很有限,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家长有耐心,一步步进行引导,绝对不能超越必经阶段。随着孩子一年年长大,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引导的自然也就少了,到了初中、高中,只要点一下就可以了。”小强妈说道。

要点提示

一、在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提出来,更不能发生冲突,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好背着孩子或在孩子入睡后私下沟通,以达成一致。

二、在查错纠错过程中家长应一步步引导孩子分析原因,然后再一步步引导孩子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切忌代替孩子思考,这样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