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文化(12)》简介
《乾陵文化(12)》这本书是由.樊英峰,丁伟主编创作的,《乾陵文化(12)》共有307章节
1
《乾陵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
顾 问 (以姓氏笔画为序) 石兴邦 齐东方 张建林 曹发展 蒙 曼 编委会主任 杨宗战 编委会副主任 丁 伟 樊英峰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2
本刊重要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
3
目录
目 录 《乾陵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 本刊重要声明 武则天对完善科举制的重大贡献 一调整科目 二开创殿试 三大开制科 四加试杂文 五始设武举 关于武则天“幽禁”“...
4
武则天对完善科举制的重大贡献
何元茂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更在以制选人。人才制度的及时调整完善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典型表现。武则天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比较开明的政治家和唯一享有“万国衣冠拜冕旒”之殊...
5
一调整科目
人才是历史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依据合理而应时的制度机制及时选拔出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是历代杰出政治家孜孜以求...
6
二开创殿试
武则天称制后,开创了殿试制度,丰富了人才选拔的方式,将形成于隋朝的科举制向前推进了一步。所谓殿试又称御试、亲试、廷试,是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监考选拔人才...
7
三大开制科
武则天通过大力推行制举取士的途径选拔出了一大批贤良方正、出类拔萃的人才,也使一些经世致用、善于治国理政之士能够居于宰臣之位。唐朝的科举包括常科和制举。制举,也称...
8
四加试杂文
学风、士风、文风是反映一个时期社会风气的主要标志,敏锐地把握时代风气是武则天人才制度的突出特点。唐代文学被后人看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常以“唐诗宋词”来夸赞唐...
9
五始设武举
开设武举,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选拔,体现了武则天深远的战略眼光。“安史之乱”中李唐未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武则天时期奠定的有着定海神针作用的雄厚军事人才基础。在武氏...
10
关于武则天“幽禁”“鞭杀”二三事
宋宗祧 李阿能 翻检两《唐书》及《资治通鉴》,经常会发现一些有关武则天的不实记载。尽管史家向来宣称秉笔直书,但由于受所处时代的局限,因此在记述一些事情时思想上依...
11
一 关于“幽禁义阳、宣城二公主”事
《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记载:“萧妃女义阳、宣城公主幽掖廷,几四十不嫁,太子弘言于帝,后怒,鸩杀弘。”[1] 根据这条史料的记载,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宣城公主被囚...
12
二 关于“幽闭李贤、李旦的子女”的问题
武则天一生育有四子:长子是孝敬皇帝李弘,二子是章怀太子李贤,三子是唐中宗李显,四子是唐睿宗李旦。 孝敬皇帝李弘因病英年早逝,并无妻儿。 章怀太子李贤有三个儿子和...
13
三 关于“鞭杀故太子贤二子”的问题
天授元年(690)九月九日,武则天登基,正式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 为了说明武则天是通过对唐宗室和忠于大唐的臣子血腥杀戮、制造白色...
14
武则天杀害她的三个子女了吗?
宋宗祧 武则天共生有4男2女。长子李弘英年而逝,二子李贤以谋反罪流放而死,长女安定公主早夭。但是,有关封建史家大都以或明或暧昧的言语说是被武则天杀害。其实这都是...
15
一 武则天长子李弘之死
李弘(652—675),字宣慈,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嫡长子,永徽三年(652)出生,六年(655)晋封代王,显庆元年(656)被立为皇太子。上元二年(675)四...
16
二 武则天长女安定公主生死之谜
有关武则天的小说、话剧、影视剧几乎众口一词:武则天掐死了亲生的小公主,却栽赃于王皇后。事实真是这样吗? 历史很吊诡。一言难尽,说这个事之前先把小公主的出生时间理...
17
三 揭开李贤之死的密码
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上元二年(675)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猝死。六月初五,20岁的李贤被册命...
18
乾陵是否被盗问题的再探讨
李青峰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千米处的梁山上,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最西边的一座。史料记载及民间传说,乾陵曾多次被盗掘,有人统计,...
19
一 朱泚盗掘乾陵说
朱泚(742—784),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南)人,唐朝中期将领、叛臣。原为幽州将领,先后效力于李怀仙、朱希彩,后被部下拥立为节度使,上任后改善幽州与中央政府的...
20
二 黄巢盗陵说
黄巢(820—884),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史载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
21
三 温韬盗陵说
温韬(?—928),后更名为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五代十国时期曾出任耀州节度使一职,时任7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疯狂作案,关中地区大小唐陵无一幸免,被其趁战乱之...
22
四 梁永盗陵说
梁永,明代宦官,籍贯、字号皆不详。神宗朱钧万历年间为御马监监丞。万历二十七年(1599),神宗命他去陕西征收名马货物之税,遂巡行陕地,“尽发历代陵寝,搜摸金玉,...
23
五 孙连仲盗陵说
孙连仲(1893—1990),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1990年8月14...
24
永泰公主墓壁画相关问题研究
侯晓斌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发掘了唐代陪葬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唐永泰公主墓。(图1)该墓虽然早年被盗,仍然出土了较多的珍贵文物和墓室壁画。鉴于当时的社会环...
25
一 永泰公主墓壁画的发掘及其影响
据《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1]记载: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8月4日开始发掘,至1962年4月16日结束,实际工作日为288天,共清理夯土1111.1立方米,出...
26
二 永泰公主墓壁画的揭取与保存
墓室壁画是墓葬构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墓室建筑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旦建筑与壁画脱离,就失去了墓葬所赋予的基本功能和寄托的原本意义。另外,从观赏的角度上来...
27
三 关于永泰公主墓壁画的补绘与修复问题
唐墓壁画大多都不题名标注,文献、史书也无具体记载,所以无从考证。但我们通过这批壁画的现有水平和表现内容来看,内容丰富多彩,典制有度;线条遒劲有力,挺拔流畅;人物...
28
四 永泰公主墓室壁画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我国,几乎绝大部分会将文管所或博物馆建立在原遗址地或文物出土地,这在当时来看,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其实这就造成了后来博物馆发展与遗址保护相互产生了矛盾。前瞻性的...
29
从李谨行行迹看唐代民族政策
孙炜冉 李谨行(619—683)为唐朝民族史、边疆史以及唐朝与朝鲜半岛诸政权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唐高宗时期著名的靺鞨裔蕃将,历任检校廓州刺史、积石道经略大使、...
30
一 李谨行史事反映的唐朝对朝鲜半岛经略
海东地区是7世纪东亚世界的重要政治舞台。公元581年,隋朝更替北周,主掌了北朝疆域,随后在隋开皇八年(588)及次年(589),隋文帝荡平寰宇,统一中国,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