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遣唐使考论

日本遣唐使考论

刘向阳 党明放

遣唐使,是指日本对其古代派往唐朝使团的称呼。日本遣使入唐承袭隋制。自舒明天皇二年(630,唐太宗贞观四年)六月派遣犬上三田耜出使唐朝起,到宇多天皇宽平六年(894,唐昭宗乾宁元年)九月止,在这260多年间,处于奈良时代[1]及平安时代[2]的日本朝廷共任命了20次入唐使节,平均13年一次。在被任命的20次遣唐使中,包括任命后因故中止3次、护送赴日唐使3次、迎接赴日唐使1次、菅原道真谏停1次,实际上抵达唐朝国土的只有12次。

遣唐使作为日本国的文化使节,日本学者古濑奈津子认为:“由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在唐朝始终都被认为是朝贡使。”[3]意思是说,日本遣唐使主要在起着向中国唐朝朝贡,并与之缔结外交关系这一政治作用。初期遣唐使团的船只多为两艘,约至二百人。中后期增至四艘,至五六百人。其人员组成比较庞杂,航线有南路和北路之分。遣唐使抵达长安后,则有宫廷内使引马出迎,入住长乐驿。在随后的日子里,遣使朝贡,皇帝诏奖,接见使臣,内殿赐宴,并给予大使、副使授爵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