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牒授官的人数

四 赤牒授官的人数

关于赤牒授官的人数问题,所见相关记载便是赤牒官罢省后,刘林甫随才铨选时,来赴选之人数。但在此却产生了两种分歧,一种以《旧唐书》卷81《刘祥道附刘林甫传》为代表,“时天下初定,州府及诏使多有赤牒授官,至是停省,尽来赴集,将万余人”[41]。主张当时停罢的所有赤牒官全部都来参加了铨选,“将万余人”亦指代所罢免之赤牒官总数。但唐朝地域极大,而且赤牒官分布广泛,长途跋涉参加铨选,耗资糜费,“尽来”一词略显夸张。此处可能是对刘林甫的溢美之词,也可能是史官为了粉饰贞观之治而衍生的曲笔;一种则是前引《资治通鉴》之文,“勒赴省选,集者七千余人”,《通典》亦记为:“参选者七千人”。所强调的是赤牒官尽数停罢之后,来参加铨选的有七千余人,赴选之人数只是所罢免赤牒官的一部分。诸多史料对比之下,《通典》与《资治通鉴》所载之“七千人”较“万余人”更为合理。

因此当时赤牒官来参加正式铨选时,只来了七千余人,而所罢免的实际在官人数可能是《旧唐书》记载的“近万余人”。但赤牒官亦分“见任者”“已得替者”和“亡官失爵者”三类,贞观元年所省罢的实际上只是其“见任者”,整个武德朝时期所拟授的赤牒官总数应当还要超过“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