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坚昆及坚昆都督——兼谈乾陵石人像左威卫大将军兼坚昆都督结黉蚕匐肤莫贺咄
贾衣肯
“坚昆”一词作为部族、部落之名始见于《汉书》[1]。一般认为,坚昆是Qïrqïz这一族名的汉语称谓。唐代坚昆又称作结骨、纥挖斯和黠戛斯,实际上是Qïrqïz族名在唐朝不同时期的汉译写法[2]。坚昆主要分布于今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萨彦岭一带。据文献记载,坚昆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始于唐朝贞观六年(632),至天宝末年,朝贡不绝。天宝十四载(755)中原爆发安史之乱,当时已取代突厥而兴起于漠北的回纥,遣兵助唐平叛,收复了长安、洛阳等地。从此,唐朝骤然衰落,而回纥臻于极盛。回纥威临漠北诸族,隔断了坚昆与唐朝的交通。直到840年,坚昆推翻回鹘(809年改称)汗国后,才恢复了与唐朝的交往。漠北回鹘溃败后,坚昆成为唐朝北方邻族,于会昌年间(841—846)多次遣使唐朝,请求册封,争取唐朝对其剿灭回鹘残部的军事行动的支持。唐朝考虑册封其可汗时,“依贾相公《华夷述》”,定其译名为黠戛斯[3]。在频繁的交往中,唐对坚昆(黠戛斯)有了较多认识,相关的记载较之以往丰富了许多,为我们了解唐代坚昆(黠戛斯)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