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授予节刀

3.授予节刀

在日本天皇当政的律令制时代,节刀(せつと°がたけ)是天皇为“征夷大将军”“太政大臣”或“谴唐使节”御赐的一柄武士刀。刀身呈弧月状,上绘八重菊皇徽。佚名《本朝军器考》载:“凡大将出征时均授以节刀。节如牦牛之尾,使者所执也。日皇宫有二宝剑,曰:日月护身剑及三公斗战剑。往古王政盛时,征夷大将军及遣唐大使等出发时仪仗甚严,天皇亲临佩剑而授予节刀焉。”授予节刀,就是授予权柄,意味着天皇将一部分权力移交,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成书于镰仓时代的《平家物语》,是日本物语文学发展后期诞生的战记文学的代表作品,作者信浓前司行长。书载:“古时候,为讨伐朝敌而离开都城的将军,都要有三项决心:在接受节刀的当天把家忘掉;走出家门之后,把妻子忘掉;在战场和敌人打仗时把性命忘掉。现在平氏的大将维盛和忠度,一定也怀有这种决心吧。想起来,颇令人感慨。”

一般情况下,如果天皇出席授予遣唐使节的节刀仪式,则被安排在日本京都为历代天皇加冕仪式的紫宸殿举行。遣唐大使在接受节刀之后拜退而出,从此,可以凭借节刀对其部下独立执行包括死刑在内的所有惩罚。至于在太政大臣及征夷大将军和谴唐使节归朝述职时节刀是否被收回,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