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语

四 结语

一直以来,域外民族就保持着多才多艺的民族特色,在国家稳定,国力昌盛的条件下,胡姬逐渐来到中原地区,通过自身的才能,在内地站稳了脚跟,并且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可取代。“当时长安,此辈以歌舞侍酒为生之胡姬亦复不少”[27],可以说,在当时胡姬仅凭自身的技艺广泛地存在于中原地区。胡姬的歌曲、舞蹈以及妆容、服饰都对汉民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她们都成为了一种时尚,让人争相效仿。“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28]。可见,胡风在当时的流行程度,就连杨贵妃也擅长跳胡旋舞。同时,胡姬的这种文艺性也成为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到来,为汉民族的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日后的相互融合交流中,不断擦出新的火花,不断推动着文化的进步与繁荣!

注释

[1]舒新城主编:《辞海·胡姬》,中华书局,1981年,第398页。

[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商务印书馆(上海),2015年,第58页。

[3]《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068页。

[4](清)彭定求等撰:《全唐诗》卷一二六《过崔驸马山池》,中华书局,1979年,第1274页。

[5]《全唐诗》卷一七一《醉后赠王历阳》,第1758页。

[6]《全唐诗》卷五〇六《少年行》,第5756页。

[7]《全唐诗》卷二九八《凉州行》,第3374页。

[8]《新唐书》卷二十一《礼乐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470页。

[9]《全唐诗》卷四二六《胡旋女》,第4692页。

[10]《全唐诗》卷四一九《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胡旋女》,第4618页。

[11]《全唐诗》卷四一九《西凉伎》,第4616页。

[12]《全唐诗》卷二八四《胡腾儿》,第3238页。

[13]《全唐诗》卷四六八《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第5323页。

[14]《全唐诗》卷二十二《柘枝词》小序,第290页。

[15]《全唐诗》卷三五四《观柘枝舞》,第3972页。

[16]保全:《仅见袅袅胡姬俑》,《收藏界》2003年第3期。

[17]《全唐诗》卷五七七《敕勒歌塞北》,第6712页。

[18]谢生保:《敦煌壁画中的唐代“胡风”——之一〈胡乐胡舞〉》,《社会纵横》1994年第4期。

[19]《全唐诗》卷一五六《凉州词》,第1605页。

[20]《全唐诗》卷二二四《郑驸马宅宴洞中》,第2390页。

[21]《全唐诗》卷一十七《将进酒》,第170页。

[22]《全唐诗》卷一八四《对酒》,第1881页。

[23]《全唐诗》卷一六二《前有一樽酒行》,第1685页。

[24]《全唐诗》卷七六八《酒胡子》,第8720页。

[25]《全唐诗》卷七百八《酒胡子》,第8141页。

[26]《全唐诗》卷三十七《过酒家五首》,第484页。

[27]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41页。

[28](唐)白居易撰,谢思炜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卷三《讽喻三之胡旋女》,中华书局,2015年,第307页。

(尚宝珠,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