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驯豹图》的初步认识

一 对《驯豹图》的初步认识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两朝皇帝一对夫妻的合葬陵,所遗存的文化遗迹和遗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其17座陪葬墓中,距乾陵最近、等级最高、墓葬形制最大的就是“号墓为陵”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该墓出土有千余件精美随葬品和约400平方米的墓室壁画。壁画内容丰富、面积庞大、艺术水准高超,可谓我国唐墓壁画中的珍宝。

《驯豹图》又称《八豹图》,1971年出土于唐懿德太子墓第一过洞,东西壁各1幅,对称而画。两幅图共画8人8豹,表现了唐代宫廷驯养猛兽的情况。古代用驯养的猛兽狩猎和玩赏是最富刺激的一项活动,在当时宫廷较为盛行。据文献记载:“懿德太子重润,中宗长子也……圣历初,中宗为皇太子,封为邵王。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令杖杀,时年十九岁……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又赠永泰郡主为公主,令备礼改葬,仍号其墓为陵焉。”[2]由此来看,乾陵陪葬墓中,唯有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两墓等级最高,从发掘出土的随葬品和墓园形制来看也证实了这一点。考古资料表明,懿德太子墓全长100.8米,由墓道、过洞、天井、小龛、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几个部分组成。壁画从墓道至后墓室皆有绘制,而且篇幅巨大,构图复杂。除《驯豹图》外,还有《架鹞牵犬图》《架鹰图》《内侍图》《列戟图》《四神图》《宫女图》等,其中《阙楼仪仗图》是涵盖人物、车马、仪仗、建筑、山水等几个方面的大型画作,堪称唐墓壁画中的国宝级壁画。当年墓葬发掘后,为了更好的保存墓室壁画,采取了“分割揭取,异地保存”的方法。如今在懿德太子墓看到的《驯豹图》是20世纪80年代初复原的壁画,原始壁画保存展出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

唐墓壁画对笔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父亲在乾陵博物馆工作,小时候常去乾陵游玩,所以很早就接触到乾陵及其陪葬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和墓室壁画。同时,在翻看父亲的藏书时,也常看到有关唐墓壁画的相关介绍。不过那时候只是出于好奇,不太留意画面的细节,也不懂得欣赏壁画所反映的内容。及至上了大学,学了相关专业,才对壁画产生了兴趣。在报名参加唐代壁画珍品临摹大赛后,为了能深切地感受原始壁画,陕历博为参赛人员分别办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可以随时前去“唐代壁画珍品馆”参观。从此,笔者才第一次深入地去了解唐墓壁画。在展厅柔和的灯光下,那一幅幅精美的画作都是一段唐人生活的场景。《驯豹图》前,笔者认真地观察、揣摩,生怕遗漏掉什么。画面古远宁静,画中4人4豹,中间以树间隔,上下有红色的建筑影构,人物健壮,猎豹凶猛,画风古朴沧桑。画中人物及猎豹初看时,以为都一样,但仔细看来,却各有不同。听讲解员讲,《驯豹图》中的人物多为胡人,豹为猎豹,驯化后专供宫廷狩猎和玩赏。(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