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 识读对称肋板、轮辐和孔结构
识读图5-46所示的机件,并分析用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绘制该机件视图的方法。
该机件中的轮辐对称结构绘制成剖视图,但和以往所介绍的剖视图画法的规定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对于一些特殊结构,国家标准中有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任务实施
一、认识肋板剖切的画法
对于机件的肋板、轮辐及薄壁等,如按纵向剖切,这些结构都不画剖面符号,而用粗实线将它与邻接部分分开,如图5-46所示;剖切平面横向剖切这些结构时,则应画出剖面符号,如图5-47所示。

图5-46 轮辐对称结构的剖视图画法

绘制均布肋板孔

图5-47 肋的规定画法
二、认识均布肋、孔剖切的画法
当回转面上均匀分布的肋、轮辐、孔等结构不处于剖切平面上时,可将这些结构旋转到剖切平面上画出,如图5-48所示。
三、认识均布孔的简化画法
如图5-46所示,底板上有三个小阶梯孔,俯视图只画了一个,主视图也只画了一个,其余只绘制出中心线或轴线。这是因为国家标准规定:按一定规律分布的相同结构,可只画一个,其余只表示出其中心位置即可。

图5-48 均布孔、肋的画法
知识拓展
一、机件上某些交线和投影的简化画法
(1)在移出断面图中,一般要画出剖面符号。当不致引起误解时,允许省略剖面符号,但剖切位置和断面图的标注必须遵守规定,如图5-49所示。

图5-49 移出断面中省略剖面符号
(2)较长的机件(轴、杆、型材、连杆等)沿长度方向的形状一致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时,可采用折断画法,如图5-50(a)和(b)所示,但尺寸仍按实长标注,如图5-50(c)和(d)所示。
(3)为了节省绘图时间和图幅,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对于对称机件的视图可只画一半或1/4,并在对称中心线的两端画出两条与其垂直的平行细实线,如图5-51所示。有时还可用略大于一半画出。
(4)机件中与投影面倾斜角度≤30°的圆或圆弧的投影可用圆或圆弧画出,而不必绘制成椭圆,如图5-52所示。

图5-50 断开画法

图5-51 对称图形的画法
(5)在不致引起误解时,过渡线、相贯线允许简化,可用圆弧或直线代替非圆曲线,如图5-53和图5-54所示。

图5-52 与投影面夹角≤30°的圆、圆弧画法
(6)当图形不能充分表达平面时,可用平面符号(相交的两细实线)表示,如图5-55所示。
(7)当机件上有较小结构及斜度等已在一个图形中表达清楚时,在其他图形中可简化表示或省略,如图5-55(b)和图5-56所示。
二、相同结构的简化画法
(1)当机件上具有多个相同的结构要素(如槽、齿等)并且按一定规律分布时,只需画出几个完整的结构,其余用细实线连接,或画出它们的中心线,然后,在图中注明它们的总数,如图5-57所示。

图5-53 相贯线的简化画法(一)
(a)简化前;(b)简化后

图5-54 相贯线的简化画法(二)

图5-55 回转体中平面的表达方法
(2)当机件上具有多个直径相同且均匀分布的孔,只需画出一个或几个,其余只需标出它们的中心线位置,然后,在图中注明它们的总数,如图5-58所示。

图5-56 倾斜结构的简化表示法

图5-57 相同结构的简化画法(一)

图5-58 相同结构的简化画法(二)
(3)圆柱形法兰和类似零件上均匀分布的孔,可按图5-59所示方法表示。
(4)机件上的滚花结构,一般采用在轮廓线附近用细实线局部画出的方法表达,如图5-60所示。

图5-59 相同结构的简化画法(三)

图5-60 滚花结构的表达方法
过渡线的概念:表面相交处有圆角存在,使表面的相贯线变动不太明显,这种线称为过渡线。
过渡线的画法:与相贯线的画法基本相同,只是两端不再与机件的轮廓线接触。
三、第三角画法
国家标准GB/T 14692—1993中规定,我国的机械图样“应按第一角画法布置六个基本视图,……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因此,除按合同规定外我国均采用第一角画法,但在国际技术交流中,常常会遇到第三角画法,因此,我们对第三角画法应有所了解。
图5-61所示为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面,将空间分为8个部分,每部分为一个分角,依次为Ⅰ~Ⅷ分角。
方法与步骤:俯视图画在机件上方的投影面(水平面)上,前视图是从机件的前方往后看所得的视图,画在机件前方的投影面(正平面)上,其余类推,如图5-62所示。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投影方式通俗一点讲,就是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画在六面体的内壁上,展开时是从前向后旋转90°或180°展开六面体;而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画在透明六面体的外壁上,展开时是从后向前旋转90°或180°展开六面体。
比较两种画法可以看出,虽然两组基本视图配置位置有所不同,但各组视图都表达了机件各个方向的结构和形状,每组视图间都存在着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内在联系和机件上各结构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这里将两种画法的投影规律总结如下,如图5-63所示。
(1)两种画法都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图5-61 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面

图5-62 第三角画法

图5-63 两种画法的配置关系对比
(a)第一角画法;(b)第三角画法
(2)两种画法的方位关系是:“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判断方法一样,比较简单,容易判断。不同的是“前后”的方位关系判断,第一角画法,以“主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他基本视图,远离主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前方,反之为机件的后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前方”;第三角画法,以“前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他基本视图,远离前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后方,反之为机件的前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后方”。可见两种画法的前后方位关系刚好相反,如图5-64所示。

图5-64 第一角与第三角位置关系对比
(a)第一角画法;(b)第三角画法
(3)根据前面两条规律,可得出两种画法的相互转化规律:主视图(或前视图)不动,将主视图(或前视图)周围上和下、左和右的视图对调位置(包括后视图),即可将一种画法转化成(或称翻译成)另一种画法。
另外,国际标准中规定,应在标题栏附近画出所采用画法的识别符号。第一角画法的识别符号如图5-65(a)所示,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如图5-65(b)所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由于我国采用第一角画法,因此,当采用第一角画法时无须标出画法的识别符号;当采用第三角画法时,必须在图样的标题栏附近画出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图5-65(b)]。

图5-65 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