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膝盖痛怎么办?到底还能不能跑步
跑步时出现膝盖疼痛俗称“跑步膝”,其典型的症状是感觉膝关节不适,行走或下蹲时疼痛点明显,上下楼梯时疼痛感强烈,严重时可能导致无法正常行走。
跑步时膝盖疼痛的常见位置是髌骨周围、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髌骨周围疼痛大多数位于膝盖骨(髌骨)前下方,一个叫髌韧带的地方。主要是由于跑步时,大腿肌肉反复收缩,使膝关节重复地屈曲、伸直,造成髌韧带承受的压力过大。当这种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容易引起髌韧带的细微损伤,长此以往,可以产生局部的无菌性炎症,以及髌韧带的变性,甚至发生撕裂,从而产生疼痛。而膝关节内侧或外侧疼痛,主要与跑步时膝关节重复地屈曲、伸直,过度运动致膝关节韧带损伤有关。
跑步时膝盖痛怎么办呢?刚出现“跑步膝”时,跑步者只是在跑步中或跑步之后感到疼痛,每当坐下并伸直腿时疼痛加重,特别是髌韧带处出现疼痛。此时即应减少运动量,疼痛比较严重的应该停止跑步2~4周。同时在急性期可用小冰块或浸过冷水的毛巾,敷在疼痛的地方。过了急性期以后,可以采用按摩或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有肌肉酸胀的感觉,则要注意运动后调理,多补充碱性食物,服用维生素C或运动饮料,缓解肌肉酸痛。
没有膝痛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科学、合理、安全的跑步。正确的跑步姿势为:
(1)上半身保持稳定且微微前倾,肩膀带动手臂前后摆动,用臀部和大腿发力,落地脚膝盖微曲,落地脚要在身体重心的下方(而不是前方)。
(2)跑步步幅不要太大,特别是肥胖的人。肥胖且零基础者的步幅,甚至可以小到前脚的脚跟不超过后脚的脚尖,这样不会蹦太高,落地也轻,对膝盖的冲撞力最小,逐步适应后之后慢慢增加步幅,但身高175厘米以下的初跑者最好不要增加到一米。
(3)不要追求速度,肥胖的人跑步不是速度越快就越燃脂,反而速度越快越伤膝盖。跑步速度以心率为参照主要标准:用220-年龄得出最高心率,跑步时心率保持在最高心率的60%~70%比较合适。
比如30岁,最高心率为每分钟190次,则跑步心率保持在114~133次/分钟即可。
(4)跑步量一次不超过一小时,每周3~5次慢跑就好。不要只跑步,力量训练也要跟上,特别是加强核心肌肉,如股四头肌、臀部肌肉以及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特别关照
对肥胖的人,医生一般会建议先通过游泳、基础健身等运动方式减脂,再跑步。有能力跑步后也不要放弃做其他的运动,比如可以一周一次跑步、一次力量训练、一次游泳相结合。